钟慧;李晓驷;李泽爱;董毅;王克明;马曙辉;陶领知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方法:实验动物选用10~11日龄的清洁级ICR乳鼠,将32只乳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即RV肠道外感染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 μl猴RV SAl1(病毒滴度TCID50为10-4);对照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 μl生理盐水.接种后每天观察乳鼠的活动状况、饮食情况、毛色、体型、大便变化等,4天后处死,留取心、肝、肾、脾、肠进行病理学切片和匀浆培养.结果:感染组在接种RV后第2天开始出现食欲不振,体毛蓬松、无光泽,活动减少,呆滞、嗜睡,对刺激反应淡漠,大便量少,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到第4天症状明显,并有3只乳鼠出现腹泻,观察中累积腹泻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8.75%和100.00%.光镜下肝、肾、脾、小肠有病理改变,且肝、肾、小肠组织匀浆培养72 h后出现不同程度细胞病变,余阴性.对照组乳鼠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初步建立了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
作者:夏群;陈兰举;陈名武;周瑞;沈怀云;丁周志;徐家丽;薛莲;刘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单纯收缩压增高,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较其他类型高血压更难以控制,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2种或多种药物治疗.现就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59例ISH患者效果作一报道.
作者:赵映;张清华;方效民;蒋知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细胞中Ki-67、E-Cad及nm23的蛋白表达与腺瘤体积、激素分泌及侵袭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同时检测3种蛋白在52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组与非分泌型组中与非侵袭性组及分泌型腺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肿瘤体积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E-Cad蛋白在侵袭性和非分泌型腺瘤中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与分泌型腺瘤组(P<0.05),但与肿瘤体积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nm23基因蛋白在侵袭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5),但与激素分型及肿瘤体积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 结论:Ki-67蛋白阳性高表达及E-Cad、nm23蛋白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并影响腺瘤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可以作为临床评估垂体腺瘤侵袭能力与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罗志谋;袁春艳;谢蕴;潘玉林;浦文兰;蔡沛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各种临床指标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其中10例随访6个月至9年,肾积水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可作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选术式.
作者:李国华;陆露;王昆;胡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ICU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入住的124例ICU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0.6%的患者SRSS评分>23分,自我感觉在ICU 期间睡眠不良.影响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担心自己的疾病及预后、限制探视及无陪护、心理负担、噪音等.结论:ICU患者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需要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董秀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洪黎霞;闵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常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切除的淋巴结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186例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发生率70.19%,有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4.84%,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在3年内均死于癌肿复发和(或)转移.结论: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极高,而癌肿转移率却很低,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须综合治疗.
作者:赵璐;施开炯;王衡;胡少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1].介入热化疗是利用介入技术将已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药液通过导管并持续一定时间灌注到肿瘤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充分发挥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可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孙玲;刘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乳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0.5%.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期、肿块的大小、病理类型、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家族史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早期事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郑荣生;张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05 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 例中,非手术治疗64例,其中随访49例, 痊愈8 例,显效31 例,无效10 例,有效率79.6%;手术治疗41 例,均随访,痊愈15例,显效20 例,无效6例,有效率85.4%.随访总有效率82.2%.结论: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鲁殿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低氧状态下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10%低氧环境中无血清悬浮培养胚鼠脑源性NSC;加入EPO,观察和计数NSC克隆形成率,MTT法检测NSC的生长情况;胎牛血清诱导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的分化情况.结果:培养的细胞经鉴定呈Nestin阳性,分化后部分细胞呈NSE阳性,部分细胞呈GFAP阳性.常氧和低氧组NSC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2.26±3.26)%和(48.93±4.34)%.低氧+EPO组NSC的克隆形成率比低氧组增加了17.26%;分化后,NSE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结论:低氧可促进NSC增殖,促进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EPO能进一步促进NSC增殖及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作者:赵保明;赵莉;耿慧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验证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Ⅱ类牵引调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关系.结果:15例患者在平均8个月的Ⅱ类牵引中,前牙的覆(牙合)覆盖都调节到了正常,磨牙关系都调整到中性.结论:Ⅱ类牵引能使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调整到正常,磨牙关系调整到中性.
作者:孙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可行性,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优点.方法:分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成功率、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进镜至末端回肠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单人操作法的体会.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成功率96.3%,大多数用时5~10 min,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可向单人操作法顺利转换,单人操作法具有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患者反应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汪建超;姚爱群;王启之;燕善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两种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2例前尿道长段狭窄的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带蒂包皮瓣和带血管蒂阴囊纵隔组织瓣进行修复,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愈合10例,排尿通畅,不需要多次尿道扩张,随访2~5年,无尿道再狭窄形成.1例发生尿瘘,再次修复治愈.1例舟状窝至尿道外口形成尿道下裂,不影响排尿.结论: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具有取材方便、皮瓣血运好、愈合力强、再狭窄机会少等优点,是修复长段尿道狭窄首选的方法之一.
作者:侯金华;顾恒;王昌兵;余同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TIMI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造影前应用高频超声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造影后按TIMI血流情况分为TIMI血流3、2、1、0级共4组.结果:不同TIMI血流组患者的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管内皮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MI血流和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一定关系,TIMI血流越差,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越严重,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
作者:陆卫红;王如兴;羊镇宇;曹云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健康生存质量评估,评价Lysholm评分在关节镜ACL重建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50膝)接受关节镜ACL重建术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分析Lysholm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1),但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结论:Lysholm评分能较好地评估ACL重建术对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和缓解疼痛的疗效,但对于评价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他方面的改善还存在局限性.SF-36评分引入到ACL重建术的疗效评估中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维;王志强;苑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法:把预防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内容整合为一门<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独立设置,在实验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模式及加强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结果: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实验能力.结论:实验整合对实验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预防医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者:赵红;周纯先;江城梅;申玲;王建军;王春华;张杰;张玉媛;姚荣英;周占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及无生育要求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8例,在B超监视下用自凝刀射频治疗,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视,术后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等,并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60例子宫肌瘤患者治愈57例,好转2例,治愈率91.8%,有效率97.2%.功血8例治愈7例,治愈率87.5%,有效率100%.结论:自凝刀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一种微创新方法.
作者:闫华;李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孟鲁司特;对照组24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方便.
作者:高大明;马家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方案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加表阿霉素治疗,21天为1周期,每位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化疗过程中强化护理,观察毒副反应,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过敏反应3例,骨髓抑制17例,胃肠道反应31例,脱发45例,神经系统反应21例,心脏毒性反应1例,口腔溃疡2例.无Ⅳ度反应者.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吴子琳;魏少美;彭可勤;沈学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