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温俊良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CT诊断的认识,以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CT资料. 结果:39例中CT准确诊断36例,另外3例梗死区仅发生少量渗血,MRI明确显示梗死后的出血灶,而CT无明显变化. 结论:CT扫描能够较准确的显示脑梗死后的出血发生与否、形态及出血量,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可用于监测脑梗死的治疗转归以及合并出血时的及时诊断.
作者:杨波;刘浩;宫鑫;方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 结果: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卓巍;秦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发生、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对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 结果:survivin mRNA在正常的膀胱黏膜中无表达,在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urvivin mRNA在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随TCCB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而增高,在G1、G2和G3级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0%、68.2%和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表浅性和浸润性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92.6%,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初发和复发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5.7%,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rvivin mRNA高水平表达在TCCB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家俊;李庆文;王萍;承泽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理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等.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宫颈环状契形切除术(TCRC),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2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108例,年龄23~53岁,无生育要求,均有妊娠分娩史.
作者:唐桂娥;桑学梅;陈子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晓东;蒋成义;张明洁;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L型和原菌内毒素含量差异. 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鲎试验,分别检测稳定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及其原菌内毒素含量. 结果: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内毒素定性鲎试验检测阳性,定量鲎试验检测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内毒素含量分别为原菌内毒素含量的25.1%和36.4%. 结论:革兰阴性菌L型仍能产生内毒素,但其含量较原菌明显减少,是其致病力减弱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登宇;刘勇;冯锡才;夏佩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 结果: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作者:董少军;吴承志;刘培明;魏芳;王靖东;吕晓侠;马锐;许希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我院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特点. 方法:分析2 640份临床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资料. 结果: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总检出率为4.2%,其中烧伤创面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达83%,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及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1.2%;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复方磺胺甲咪(口恶)唑、氯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耐药率高达90%以上. 结论:警惕并重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注意病原菌及耐药率的监测,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作者:李雅立;王艳鸿;赵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方法:对154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行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结果: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在≤32、64、128、≥256时,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7.69%、13.63%、27.77%和71.42%. 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永顶;陈丽;李劲松;丁周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51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从原发病、发病日龄、惊厥发作类型,分别探讨与病因的关系. 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在生后3天内发病,低血钙和感染多在生后7天发病.51例中痊愈32例,好转7例,病死6例,各种原因放弃治疗6例. 结论:HIE和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
作者:张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Leep刀是一种高频电波治疗仪代替手术的微创修复治疗.一般的子宫颈疾病3~10 min即可治疗完毕,术后可照常工作、生活.子宫颈息肉、纳氏囊肿、子宫颈管内疾病、子宫颈其它肿物、子宫颈肥大等都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005年4~8月,我院对63例子宫颈疾病分别采用Leep刀及激光治疗,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王维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手术配合. 方法:注意术前充分准备,配合术者对11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L2~S1各神经后根分束为3-5束,用神经阈值探测仪检测,将阈值低的亚束切断,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术中根据脊神经的支配区,配合术者做好神经阈值的准确测定,术后掌握搬运要点,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 结果:术后肌张力平均下降I~Ⅱ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充分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搬运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星星;肖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酶法与离子选择电极法(ion-selective electrodes,ISE)测定血清钾、钠的优缺点. 方法:以定值血清为标样,用酶法及ISE分别测定高、低值钾和钠;同时随机取临床标本50份作对比实验,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精密度显示酶法天内K+、Na+的CV<1.98%,天间K+、Na+的CV<2.26%;线性范围满足于临床;对K+和Na+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污染率酶法为0.66%~1.15%,ISE为1.15%~2.32%. 结论:酶法与ISE可交替检测血清K+、Na+,方便临床,但酶法检测具有简便、精确、快速、重复性及相关性好等特点,用血量少,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作者:张海涛;王玉萍;郭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潘托拉唑组35例和奥美拉唑组30例.分别给予潘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潘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奥美拉唑组(26.67%)(P<0.05). 结论:潘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温俊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人疱疹病毒4型)DNA的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方法:用EB病毒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常规PCR法扩增目的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a,然后用PCR初筛和测序分析证实目的片段克隆成功,提取重组质粒DNA,纯化质粒并检测260 nm吸光度,确定重组质粒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 结果:PCR初筛及测序分析均证实EB病毒DNA重组到PMD-18T载体上. 结论:本试验成功克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江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滑行皮瓣眼睑再造术的可行性. 方法:12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患者据眼睑缺损的大小分别施行不同的眼睑成形术. 结果:12例上下眼睑活动自如,眼睑闭合完全,无并发症. 结论:自体滑行皮瓣修补眼睑大面积缺损,简单、易行,眼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弥补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创伤.
作者:朱乃建;肖文玮;李春霞;杨文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下肢骨手术后三种镇痛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45例ASA Ⅱ-Ⅲ级,行下肢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n=15).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负荷量吗啡2 mg,镇痛药液为吗啡0.08 mg/kg+0.75%布比卡因150 mg+氟哌利多2 mg.连续静脉镇痛组(I组):负荷量曲马多100 mg,镇痛药液为芬太尼0.012 mg/kg+曲马多400 mg+氟哌利多2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度2 ml/h.哌替啶镇痛组(D组):遵医嘱必要时肌肉注射哌替啶2 mg/k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有效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比较术后1 h、4 h、8 h、12 h、24 h及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结果:E、I两组镇痛效果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痛效果差.三组问,E组血流动力学平稳,I组次之,D组不平稳(P<0.01). 结论:高血压患者下肢骨术后采取连续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张静;吴石华;张安生;欧阳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疗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45例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62例,腹部损伤63例,骨盆四肢损伤88例,两个以上部位损伤32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4.54±5.35)分. 结果:急诊剖胸手术21例,合并损伤手术132例.全组存活222例,病死23例,病死率9.39%. 结论:胸外伤伴多发伤患者各部位伤在病理生理及诊治上相互影响很大,临床在重点治疗胸部损伤的同时,要注重及时处理合并损伤.
作者:郎宇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l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 结果:CHF患者血清cTn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问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l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靖;裘存新;吴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体外循环(CPB)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CPB对肺脏的损伤,从难以察觉的亚临床损伤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约2%)[1],仍然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现就其损伤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武开宏;刘学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