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杆菌抗原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抑制作用

宋传旺;葛晓松;李柏青

关键词:结核,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结核杆菌抗原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对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加Mtb-Ag培养24 h,或用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30 min后,Wright-Giemsa染色形态学方法和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 结果:与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自发凋亡(55±10)%相比,加入Mtb-Ag(1.125 mg/m1)后,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率(31±3)%明显降低(P<0.01);Mek抑制剂PD98059(50 μmol/L)可阻断Mtb-Ag的抑制凋亡作用(P<0.01). 结论: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涉及Mek-Erk途径.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球瘤10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 结果: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卓巍;秦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尿流率测定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尿流率测定评价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疗效. 方法:对64例术前未发生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尿流率测定,记录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AFR)、尿流时间(urinary flow time,T)和尿量(urinary output,V). 结果: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尿流率测定可作为评价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佘绍逸;李彤;佘璇瑜;郑晓;陈葵;何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舒林酸对胃癌细胞株BGC-823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舒林酸对胃癌细胞株BGC一823增殖、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加入不同浓度的舒林酸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衣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凋亡形态变化,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段. 结果:舒林酸可以改变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形态,抑制其生长,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DNA电泳检测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梯状条带. 结论:舒林酸有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并且可能与舒林酸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抑制了环氧合酶-2(COX-2)表达有关.

    作者:周蕾;于东红;王萍;承泽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方法:对154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行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结果: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在≤32、64、128、≥256时,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7.69%、13.63%、27.77%和71.42%. 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永顶;陈丽;李劲松;丁周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及再造术12例分析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滑行皮瓣眼睑再造术的可行性. 方法:12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患者据眼睑缺损的大小分别施行不同的眼睑成形术. 结果:12例上下眼睑活动自如,眼睑闭合完全,无并发症. 结论:自体滑行皮瓣修补眼睑大面积缺损,简单、易行,眼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弥补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创伤.

    作者:朱乃建;肖文玮;李春霞;杨文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川崎病延迟诊断40例分析

    目的:寻求减少和避免川崎病早期误诊的可能途径. 方法:回顾分析早期误诊的40例川崎病门诊或入院时和入院后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多见,皮疹、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指趾末端脱皮多于手足硬肿、颈淋巴结大、肛周脱皮,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及低白蛋白血症、低血浆渗透压、低钠血症发生率高.误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药疹、颈淋巴结炎、腹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尿路感染较多,误诊麻疹、链球菌感染综合征、咽结合膜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热惊厥少,院外误诊多.非典型川崎病占32.5%,冠状动脉受累33.33%. 结论:医务人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延迟诊断的关键.

    作者:计明红;潘家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l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 结果:CHF患者血清cTn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问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l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靖;裘存新;吴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选用格列美脲部分替代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比较替代前后的疗效. 方法:选择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1Y2DN)患者24例,以口服格列美脲2-4 mg替代晚餐前胰岛素,测定4段血糖(早餐前、早餐后2 h、晚餐前、夜间11时)以观察疗效. 结果:替代前后4段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减少(P<0.05~P<0.01),低血糖发生减少. 结论:格列美脲可部分替代胰岛素且患者血糖波动减小,可减少一次晚餐前胰岛素注射.

    作者:潘曙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8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5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抗感染、消除粘连、宫腔灌注药物为主;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除温和软坚散结等治则,内服外敷中药. 结果:58例中33例妊娠,妊娠率达56.9%.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见效快,治疗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维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指(趾)甲变色

    指(趾)甲的颜色取决于甲板的透明性、甲板和其下组织的连接情况,同时还受皮肤血管状态的影响.部分甲变色是系统性疾病的征象,本文对引起甲变色的原因、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开门椎管成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手术配合. 方法:注意术前充分准备,配合术者对11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L2~S1各神经后根分束为3-5束,用神经阈值探测仪检测,将阈值低的亚束切断,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术中根据脊神经的支配区,配合术者做好神经阈值的准确测定,术后掌握搬运要点,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 结果:术后肌张力平均下降I~Ⅱ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充分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搬运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星星;肖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以6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鼻内镜止血组30例,在鼻内镜辅助下治疗鼻出血;对照组30例,以传统方法重新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鼻内镜治疗组30例中1次即止血成功27例,3例经过2次处理,均治愈;对照组中一次成功止血16例,14例再次出血,其中10例经2次填塞,4例经过3次填塞. 结论:鼻内镜辅助电凝止血定位准确,效果好,止血迅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伟;祖志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喉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 结果: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P<0.001). 结论: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陈素莲;杨琦;夏俊;陈治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晓东;蒋成义;张明洁;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潘托拉唑组35例和奥美拉唑组30例.分别给予潘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潘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奥美拉唑组(26.67%)(P<0.05). 结论:潘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温俊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作者:梁书增;周谦让;程辉;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生儿惊厥51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51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从原发病、发病日龄、惊厥发作类型,分别探讨与病因的关系. 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在生后3天内发病,低血钙和感染多在生后7天发病.51例中痊愈32例,好转7例,病死6例,各种原因放弃治疗6例. 结论:HIE和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

    作者:张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猪囊尾蚴感染与相关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凋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以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绝大多数的细胞因子为低分子量的分泌型糖蛋白,分子量为4~60 kDa,一般约由10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

    作者:王雪梅;孙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化疗组、非术前化疗组进行对照研究.术前化疗组,即在根治性手术前行4周CMF方案化疗,1~2周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相应治疗;非术前化疗组除术前不予化疗外,其余同术前化疗组. 结果:术前化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化疗能降低Ⅲ期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

    作者:张年庆;张波;李雷;王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腭裂患者术后语言训练的康复指导

    目的:观察腭裂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对语言恢复的效果. 方法:对15例腭裂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语言康复指导,出院后定期复查评价,并根据情况再次给予纠正指导. 结果:经过指导训练,患者语言能力得到长足进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优2例,良8例,中5例. 结论:康复指导对腭裂术后的康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及早地开展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患者语言状况,为疾病的完全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姚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