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祖志将
近年来,虽然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但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感染的疾病,尤其输血后肝炎仍有报道[1].2000年1月~2004年7月,笔者对我县3.49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孙鹏;陈桂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化疗组、非术前化疗组进行对照研究.术前化疗组,即在根治性手术前行4周CMF方案化疗,1~2周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相应治疗;非术前化疗组除术前不予化疗外,其余同术前化疗组. 结果:术前化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化疗能降低Ⅲ期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
作者:张年庆;张波;李雷;王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 结果: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作者:董少军;吴承志;刘培明;魏芳;王靖东;吕晓侠;马锐;许希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潘托拉唑组35例和奥美拉唑组30例.分别给予潘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潘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奥美拉唑组(26.67%)(P<0.05). 结论:潘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温俊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发生、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对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 结果:survivin mRNA在正常的膀胱黏膜中无表达,在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urvivin mRNA在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随TCCB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而增高,在G1、G2和G3级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0%、68.2%和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表浅性和浸润性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92.6%,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初发和复发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5.7%,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rvivin mRNA高水平表达在TCCB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家俊;李庆文;王萍;承泽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价值. 方法:选择22例剖宫产产妇,应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分析. 结果:所有产妇麻醉起效快,肌松满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术后硬膜外镇痛满意,无头痛并发症. 结论: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很有价值,但具体实施和管理有其特殊性.
作者:陈云飞;董洪啟;丁力;李同海;姚守国;丰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由结肠共生菌发酵食物纤维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其生理浓度可引起多种生物效应,国内外报道NaB可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分化,使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和浸润[1,2].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沈蓉;于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l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 结果:CHF患者血清cTn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问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l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靖;裘存新;吴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和插管后2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作者:陆松虹;王忠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晓东;蒋成义;张明洁;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人疱疹病毒4型)DNA的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方法:用EB病毒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常规PCR法扩增目的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a,然后用PCR初筛和测序分析证实目的片段克隆成功,提取重组质粒DNA,纯化质粒并检测260 nm吸光度,确定重组质粒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 结果:PCR初筛及测序分析均证实EB病毒DNA重组到PMD-18T载体上. 结论:本试验成功克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江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 结果: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P<0.001). 结论: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陈素莲;杨琦;夏俊;陈治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CT诊断的认识,以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CT资料. 结果:39例中CT准确诊断36例,另外3例梗死区仅发生少量渗血,MRI明确显示梗死后的出血灶,而CT无明显变化. 结论:CT扫描能够较准确的显示脑梗死后的出血发生与否、形态及出血量,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可用于监测脑梗死的治疗转归以及合并出血时的及时诊断.
作者:杨波;刘浩;宫鑫;方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作者:梁书增;周谦让;程辉;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 结果: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卓巍;秦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特点. 方法:总结20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 结果: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达95%. 结论: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任立梅;陈付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选用格列美脲部分替代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比较替代前后的疗效. 方法:选择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1Y2DN)患者24例,以口服格列美脲2-4 mg替代晚餐前胰岛素,测定4段血糖(早餐前、早餐后2 h、晚餐前、夜间11时)以观察疗效. 结果:替代前后4段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减少(P<0.05~P<0.01),低血糖发生减少. 结论:格列美脲可部分替代胰岛素且患者血糖波动减小,可减少一次晚餐前胰岛素注射.
作者:潘曙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指(趾)甲的颜色取决于甲板的透明性、甲板和其下组织的连接情况,同时还受皮肤血管状态的影响.部分甲变色是系统性疾病的征象,本文对引起甲变色的原因、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病死率高[1].临床观察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与患者的情绪是否紧张、是否就诊及时、对该病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怀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重症监护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62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术后重症监护期间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手术成功61例,死亡1例,重症监护期间并发灌注肺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急性.肾衰竭6例.平均心脏重症监护(CICU)(2.4±0.6)天,呼吸机平均使用(8.9±2.7)h.多巴胺平均使用剂量为(6.7±0.2)μg·kg-1·h-1,平均使用(42±3)h.经加强CICU监护及治疗,61例康复出院,1例死于肾衰竭. 结论:加强CICU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是TOF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葛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