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16例临床分析

梁书增;周谦让;程辉;杨辉

关键词:食管肿瘤, 食管/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急性胃扩张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作者:梁书增;周谦让;程辉;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分析

    目的:探讨侧颌颈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沿同侧下颌缘设计由颌缘走向颏下的侧颌颈皮瓣,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大皮瓣9 cm×6.5 cm. 结果:3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同侧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形态良好,效果满意. 结论:侧颌颈部皮瓣血供丰富,解剖层次表浅,手术简单易行,是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徐东卫;章祥州;杨蔚;袁振奋;许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对肺脏的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随着体外循环(CPB)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CPB对肺脏的损伤,从难以察觉的亚临床损伤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约2%)[1],仍然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现就其损伤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武开宏;刘学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腭裂患者术后语言训练的康复指导

    目的:观察腭裂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对语言恢复的效果. 方法:对15例腭裂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语言康复指导,出院后定期复查评价,并根据情况再次给予纠正指导. 结果:经过指导训练,患者语言能力得到长足进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优2例,良8例,中5例. 结论:康复指导对腭裂术后的康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及早地开展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患者语言状况,为疾病的完全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姚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面罩固定技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两种不同面罩标记法摆位误差值,以确定提高头颈部重复摆位精度的方法. 方法:面罩开窗法和不开窗法各10例,按放疗处方规范摆位,每周在加速器下摄验证片1次,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 结果:中心点在x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25±0.56)mm,不开窗法为(2.67±1.56)mm;中心点在Y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32±0.60)mm,不开窗法为(2.91±1.71)m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的2、3、4周开窗法中心点在x、Y轴上偏离值均比不开窗法有不同的优势(P<0.05~P<0.01). 结论:面罩开窗标记法照射野重复性与准确性比面罩不开窗标记法有显著的提高,是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诗苗;江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指(趾)甲变色

    指(趾)甲的颜色取决于甲板的透明性、甲板和其下组织的连接情况,同时还受皮肤血管状态的影响.部分甲变色是系统性疾病的征象,本文对引起甲变色的原因、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丛状神经纤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对12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丛状神经纤维瘤一般在儿童期发病,好发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组织学表现为由schwann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构成的丛状结构.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以S-100蛋白阳性为主,vimentin、EMA、NsE或NF散在阳性. 结论:丛状神经纤维瘤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认识有助于排查神经纤维瘤病1型.

    作者:吴礼高;刘德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3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徒手定位注射BTX-A组(徒手组)与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BTX.A组(肌电组).分别进行BTX-A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于注射前1天和注射后14天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患者前臂屈肌的痉挛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臂屈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P<0.01),肌电组疗效明显优于徒手组(P<0.01). 结论:应用肌电图引导定位进行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李震字;孙涛;华启海;徐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8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5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抗感染、消除粘连、宫腔灌注药物为主;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除温和软坚散结等治则,内服外敷中药. 结果:58例中33例妊娠,妊娠率达56.9%.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见效快,治疗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维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31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 方法:对3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 结果:30例膀胱肿瘤1次切除,1例较大的多发性膀胱肿瘤分2次切除,随访1~24个月,肿瘤复发8例. 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张端卫;冀荣俊;蒋敏;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的构建

    目的:构建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人疱疹病毒4型)DNA的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方法:用EB病毒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常规PCR法扩增目的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a,然后用PCR初筛和测序分析证实目的片段克隆成功,提取重组质粒DNA,纯化质粒并检测260 nm吸光度,确定重组质粒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 结果:PCR初筛及测序分析均证实EB病毒DNA重组到PMD-18T载体上. 结论:本试验成功克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江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 方法: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 结果: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 结论: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为民;高涌;余朝文;聂中林;卢冉;李晓强;宋涛;刘凤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五河县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分析

    近年来,虽然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但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感染的疾病,尤其输血后肝炎仍有报道[1].2000年1月~2004年7月,笔者对我县3.49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孙鹏;陈桂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及再造术12例分析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滑行皮瓣眼睑再造术的可行性. 方法:12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患者据眼睑缺损的大小分别施行不同的眼睑成形术. 结果:12例上下眼睑活动自如,眼睑闭合完全,无并发症. 结论:自体滑行皮瓣修补眼睑大面积缺损,简单、易行,眼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弥补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创伤.

    作者:朱乃建;肖文玮;李春霞;杨文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革兰阴性菌L型与其原菌内毒素含量比较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L型和原菌内毒素含量差异. 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鲎试验,分别检测稳定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及其原菌内毒素含量. 结果: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内毒素定性鲎试验检测阳性,定量鲎试验检测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内毒素含量分别为原菌内毒素含量的25.1%和36.4%. 结论:革兰阴性菌L型仍能产生内毒素,但其含量较原菌明显减少,是其致病力减弱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登宇;刘勇;冯锡才;夏佩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地尔硫(艹卓)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钙离子阻滞剂地尔硫(艹卓)静脉滴注(静滴)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方法:40例单侧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行颈丛阻滞后15 min,A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B组使用地尔硫(艹卓)10 mg于1 min内静脉注射,继以50 mg+5%葡萄糖注射液,以5~8μg ·min-1·Kg-1持续静滴.记录基础值、颈丛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及术毕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结果:两组在颈丛阻滞后的5 min、15 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1).B组在使用地尔硫(艹卓)15 min后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静滴地尔硫(艹卓)可以明显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曙;段思源;张树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均分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对患者家属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在长效自我管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数、治疗依从性、复发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知识有明显作用.

    作者:任启芳;王丽;施冠华;徐贵霞;单新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喉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 结果: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P<0.001). 结论: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陈素莲;杨琦;夏俊;陈治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理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等.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宫颈环状契形切除术(TCRC),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2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108例,年龄23~53岁,无生育要求,均有妊娠分娩史.

    作者:唐桂娥;桑学梅;陈子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核杆菌抗原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对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加Mtb-Ag培养24 h,或用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30 min后,Wright-Giemsa染色形态学方法和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 结果:与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自发凋亡(55±10)%相比,加入Mtb-Ag(1.125 mg/m1)后,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率(31±3)%明显降低(P<0.01);Mek抑制剂PD98059(50 μmol/L)可阻断Mtb-Ag的抑制凋亡作用(P<0.01). 结论: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涉及Mek-Erk途径.

    作者:宋传旺;葛晓松;李柏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