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林酸对胃癌细胞株BGC-823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蕾;于东红;王萍;承泽农

关键词:胃肿瘤, 细胞珠, 舒林酸, BGC-823细胞, 增殖、凋亡,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研究舒林酸对胃癌细胞株BGC一823增殖、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加入不同浓度的舒林酸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衣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凋亡形态变化,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段. 结果:舒林酸可以改变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形态,抑制其生长,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DNA电泳检测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梯状条带. 结论:舒林酸有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并且可能与舒林酸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抑制了环氧合酶-2(COX-2)表达有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病死率高[1].临床观察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与患者的情绪是否紧张、是否就诊及时、对该病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怀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均分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对患者家属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在长效自我管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数、治疗依从性、复发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知识有明显作用.

    作者:任启芳;王丽;施冠华;徐贵霞;单新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方法:对154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行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结果: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在≤32、64、128、≥256时,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7.69%、13.63%、27.77%和71.42%. 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永顶;陈丽;李劲松;丁周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川崎病延迟诊断40例分析

    目的:寻求减少和避免川崎病早期误诊的可能途径. 方法:回顾分析早期误诊的40例川崎病门诊或入院时和入院后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多见,皮疹、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指趾末端脱皮多于手足硬肿、颈淋巴结大、肛周脱皮,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及低白蛋白血症、低血浆渗透压、低钠血症发生率高.误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药疹、颈淋巴结炎、腹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尿路感染较多,误诊麻疹、链球菌感染综合征、咽结合膜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热惊厥少,院外误诊多.非典型川崎病占32.5%,冠状动脉受累33.33%. 结论:医务人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延迟诊断的关键.

    作者:计明红;潘家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部真菌感染62例CT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经3次以上痰菌阳性而确诊. 结果: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7例,肺结核11例,肺癌13例,免疫性疾病7例,糖尿病4例,肺囊肿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9例,原因不明6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4型:曲菌球型19例,实变型1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25例. 结论:结合临床基础病变,影像学能够对肺部真菌感染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刘雨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和插管后2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作者:陆松虹;王忠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晓东;蒋成义;张明洁;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核杆菌抗原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对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加Mtb-Ag培养24 h,或用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30 min后,Wright-Giemsa染色形态学方法和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 结果:与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自发凋亡(55±10)%相比,加入Mtb-Ag(1.125 mg/m1)后,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率(31±3)%明显降低(P<0.01);Mek抑制剂PD98059(50 μmol/L)可阻断Mtb-Ag的抑制凋亡作用(P<0.01). 结论: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涉及Mek-Erk途径.

    作者:宋传旺;葛晓松;李柏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20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特点. 方法:总结20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 结果: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达95%. 结论: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任立梅;陈付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喉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 结果: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P<0.001). 结论: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陈素莲;杨琦;夏俊;陈治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肝癌的预后很差.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组织芯片技术为医学分子生物学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大样本及快速的分子水平的分析工具.本文就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肝癌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傅军;高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化疗组、非术前化疗组进行对照研究.术前化疗组,即在根治性手术前行4周CMF方案化疗,1~2周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相应治疗;非术前化疗组除术前不予化疗外,其余同术前化疗组. 结果:术前化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化疗能降低Ⅲ期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

    作者:张年庆;张波;李雷;王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丁酸钠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由结肠共生菌发酵食物纤维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其生理浓度可引起多种生物效应,国内外报道NaB可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分化,使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和浸润[1,2].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沈蓉;于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泻患者120例肠道微生态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增加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 方法: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120例腹泻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并回顾性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 结果:98例出现菌群失调,与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76例,真菌感染率为10%.引起菌群失调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结论: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对于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监测.

    作者:顾筱敏;潘宇红;陈敏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中儿头娩出困难原因分析与处理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儿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对84例术中儿头娩出困难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对症处理. 结果:儿头娩出困难以胎头高浮21例,胎头嵌顿17例,胎儿过大、臀位或横位9例;多种因素并存37例.新生儿窒息率14.3%. 结论:新式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困难除与胎头位置有关外,还与麻醉效果、术者手术技巧、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前应全面了解孕妇情况,预测手术难易程度,制定相应对策,避免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所造成的新生儿窒息、损伤及子宫切口撕裂大出血,迫不得已时可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郑燕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分析

    目的:探讨侧颌颈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沿同侧下颌缘设计由颌缘走向颏下的侧颌颈皮瓣,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大皮瓣9 cm×6.5 cm. 结果:3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同侧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形态良好,效果满意. 结论:侧颌颈部皮瓣血供丰富,解剖层次表浅,手术简单易行,是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徐东卫;章祥州;杨蔚;袁振奋;许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8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5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抗感染、消除粘连、宫腔灌注药物为主;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除温和软坚散结等治则,内服外敷中药. 结果:58例中33例妊娠,妊娠率达56.9%.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见效快,治疗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维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管球瘤10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 结果: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卓巍;秦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用药组)45例,双歧三联活菌每次4片,每天3次;硝苯地平10 mg,每天3次;对照组43例,双歧三联活菌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2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22%,高于对照组55.81%(P<0.05).停药4周内复发率分别为21.62%和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作者:华传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l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 结果:CHF患者血清cTn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问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l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靖;裘存新;吴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