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部真菌感染62例CT影像分析

刘雨成

关键词:肺疾病, 真菌病,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经3次以上痰菌阳性而确诊. 结果: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7例,肺结核11例,肺癌13例,免疫性疾病7例,糖尿病4例,肺囊肿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9例,原因不明6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4型:曲菌球型19例,实变型1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25例. 结论:结合临床基础病变,影像学能够对肺部真菌感染作出定性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地尔硫(艹卓)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钙离子阻滞剂地尔硫(艹卓)静脉滴注(静滴)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方法:40例单侧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行颈丛阻滞后15 min,A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B组使用地尔硫(艹卓)10 mg于1 min内静脉注射,继以50 mg+5%葡萄糖注射液,以5~8μg ·min-1·Kg-1持续静滴.记录基础值、颈丛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及术毕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结果:两组在颈丛阻滞后的5 min、15 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1).B组在使用地尔硫(艹卓)15 min后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静滴地尔硫(艹卓)可以明显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曙;段思源;张树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 结果: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作者:董少军;吴承志;刘培明;魏芳;王靖东;吕晓侠;马锐;许希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作者:梁书增;周谦让;程辉;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 方法: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 结果: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 结论: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为民;高涌;余朝文;聂中林;卢冉;李晓强;宋涛;刘凤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指(趾)甲变色

    指(趾)甲的颜色取决于甲板的透明性、甲板和其下组织的连接情况,同时还受皮肤血管状态的影响.部分甲变色是系统性疾病的征象,本文对引起甲变色的原因、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Leep刀治疗子宫颈疾病63例临床分析

    Leep刀是一种高频电波治疗仪代替手术的微创修复治疗.一般的子宫颈疾病3~10 min即可治疗完毕,术后可照常工作、生活.子宫颈息肉、纳氏囊肿、子宫颈管内疾病、子宫颈其它肿物、子宫颈肥大等都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005年4~8月,我院对63例子宫颈疾病分别采用Leep刀及激光治疗,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王维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l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 结果:CHF患者血清cTn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问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l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靖;裘存新;吴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20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特点. 方法:总结20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 结果: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达95%. 结论: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任立梅;陈付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猪囊尾蚴感染与相关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凋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以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绝大多数的细胞因子为低分子量的分泌型糖蛋白,分子量为4~60 kDa,一般约由10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

    作者:王雪梅;孙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胞化学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分型的价值. 方法:骨髓涂片常规瑞氏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POX)、特异性酯酶(CE)、非特异性酯酶(NAE)(即α-醋酸萘酚酯)、糖原(PAS)(即过碘酸雪夫)染色. 结果:POX、CE、PAS可区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NAE加氟化钠抑制试验对区分粒系和单核系白血病有重要意义.细胞形态学对AL的确诊率为74.69%,加做细胞化学染色可将诊断率提高到90.1%. 结论:细胞化学染色对AL的确诊分型和鉴别诊断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指标,可以明显提高AL的诊断率,且方法稳定,操作简便.

    作者:宫继勇;毕早斌;田万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泻患者120例肠道微生态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增加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 方法: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120例腹泻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并回顾性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 结果:98例出现菌群失调,与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76例,真菌感染率为10%.引起菌群失调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结论: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对于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监测.

    作者:顾筱敏;潘宇红;陈敏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8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5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抗感染、消除粘连、宫腔灌注药物为主;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除温和软坚散结等治则,内服外敷中药. 结果:58例中33例妊娠,妊娠率达56.9%.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见效快,治疗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维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均分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对患者家属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在长效自我管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数、治疗依从性、复发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知识有明显作用.

    作者:任启芳;王丽;施冠华;徐贵霞;单新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将254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6例,在产程中吸入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128例,产程中间断吸氧.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分娩失血量、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 结果:两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活跃期、产后2 h阴道内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P<0.001).两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方便,可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对产程及母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阴道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丽;张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和插管后2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作者:陆松虹;王忠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喉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 结果: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P<0.001). 结论: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陈素莲;杨琦;夏俊;陈治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

    目前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国内已有大量报道.其主要有完整保留尿道、不损伤括约肌、符合生理及解剖、对性功能影响小、术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2004年8月~2006年2月,我院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王学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胸外伤伴多发伤245例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疗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45例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62例,腹部损伤63例,骨盆四肢损伤88例,两个以上部位损伤32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4.54±5.35)分. 结果:急诊剖胸手术21例,合并损伤手术132例.全组存活222例,病死23例,病死率9.39%. 结论:胸外伤伴多发伤患者各部位伤在病理生理及诊治上相互影响很大,临床在重点治疗胸部损伤的同时,要注重及时处理合并损伤.

    作者:郎宇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理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等.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宫颈环状契形切除术(TCRC),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2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108例,年龄23~53岁,无生育要求,均有妊娠分娩史.

    作者:唐桂娥;桑学梅;陈子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面罩固定技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两种不同面罩标记法摆位误差值,以确定提高头颈部重复摆位精度的方法. 方法:面罩开窗法和不开窗法各10例,按放疗处方规范摆位,每周在加速器下摄验证片1次,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 结果:中心点在x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25±0.56)mm,不开窗法为(2.67±1.56)mm;中心点在Y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32±0.60)mm,不开窗法为(2.91±1.71)m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的2、3、4周开窗法中心点在x、Y轴上偏离值均比不开窗法有不同的优势(P<0.05~P<0.01). 结论:面罩开窗标记法照射野重复性与准确性比面罩不开窗标记法有显著的提高,是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诗苗;江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