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邵素云;徐静;周静

关键词:动脉瘤, 夹层,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缓解疼痛.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 结果: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病死3例. 结论:加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认知水平,缓解疼痛,严密监测血压,可促进其早日康复.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理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等.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宫颈环状契形切除术(TCRC),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2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108例,年龄23~53岁,无生育要求,均有妊娠分娩史.

    作者:唐桂娥;桑学梅;陈子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地尔硫(艹卓)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钙离子阻滞剂地尔硫(艹卓)静脉滴注(静滴)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方法:40例单侧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行颈丛阻滞后15 min,A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B组使用地尔硫(艹卓)10 mg于1 min内静脉注射,继以50 mg+5%葡萄糖注射液,以5~8μg ·min-1·Kg-1持续静滴.记录基础值、颈丛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及术毕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结果:两组在颈丛阻滞后的5 min、15 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1).B组在使用地尔硫(艹卓)15 min后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静滴地尔硫(艹卓)可以明显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曙;段思源;张树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将254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6例,在产程中吸入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128例,产程中间断吸氧.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分娩失血量、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 结果:两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活跃期、产后2 h阴道内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P<0.001).两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方便,可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对产程及母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阴道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丽;张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20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特点. 方法:总结20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 结果: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达95%. 结论: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任立梅;陈付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选用格列美脲部分替代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比较替代前后的疗效. 方法:选择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1Y2DN)患者24例,以口服格列美脲2-4 mg替代晚餐前胰岛素,测定4段血糖(早餐前、早餐后2 h、晚餐前、夜间11时)以观察疗效. 结果:替代前后4段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减少(P<0.05~P<0.01),低血糖发生减少. 结论:格列美脲可部分替代胰岛素且患者血糖波动减小,可减少一次晚餐前胰岛素注射.

    作者:潘曙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五河县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分析

    近年来,虽然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但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感染的疾病,尤其输血后肝炎仍有报道[1].2000年1月~2004年7月,笔者对我县3.49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孙鹏;陈桂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作者:梁书增;周谦让;程辉;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丛状神经纤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对12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丛状神经纤维瘤一般在儿童期发病,好发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组织学表现为由schwann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构成的丛状结构.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以S-100蛋白阳性为主,vimentin、EMA、NsE或NF散在阳性. 结论:丛状神经纤维瘤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认识有助于排查神经纤维瘤病1型.

    作者:吴礼高;刘德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方法:对154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行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结果: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在≤32、64、128、≥256时,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7.69%、13.63%、27.77%和71.42%. 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永顶;陈丽;李劲松;丁周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丁酸钠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由结肠共生菌发酵食物纤维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其生理浓度可引起多种生物效应,国内外报道NaB可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分化,使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和浸润[1,2].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沈蓉;于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以6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鼻内镜止血组30例,在鼻内镜辅助下治疗鼻出血;对照组30例,以传统方法重新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鼻内镜治疗组30例中1次即止血成功27例,3例经过2次处理,均治愈;对照组中一次成功止血16例,14例再次出血,其中10例经2次填塞,4例经过3次填塞. 结论:鼻内镜辅助电凝止血定位准确,效果好,止血迅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伟;祖志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l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 结果:CHF患者血清cTn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问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l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靖;裘存新;吴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分析

    目的:探讨侧颌颈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沿同侧下颌缘设计由颌缘走向颏下的侧颌颈皮瓣,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大皮瓣9 cm×6.5 cm. 结果:3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同侧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形态良好,效果满意. 结论:侧颌颈部皮瓣血供丰富,解剖层次表浅,手术简单易行,是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徐东卫;章祥州;杨蔚;袁振奋;许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潘托拉唑组35例和奥美拉唑组30例.分别给予潘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潘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奥美拉唑组(26.67%)(P<0.05). 结论:潘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温俊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的构建

    目的:构建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人疱疹病毒4型)DNA的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方法:用EB病毒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常规PCR法扩增目的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a,然后用PCR初筛和测序分析证实目的片段克隆成功,提取重组质粒DNA,纯化质粒并检测260 nm吸光度,确定重组质粒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 结果:PCR初筛及测序分析均证实EB病毒DNA重组到PMD-18T载体上. 结论:本试验成功克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江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和插管后2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作者:陆松虹;王忠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管球瘤10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 结果: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卓巍;秦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腭裂患者术后语言训练的康复指导

    目的:观察腭裂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对语言恢复的效果. 方法:对15例腭裂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语言康复指导,出院后定期复查评价,并根据情况再次给予纠正指导. 结果:经过指导训练,患者语言能力得到长足进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优2例,良8例,中5例. 结论:康复指导对腭裂术后的康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及早地开展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患者语言状况,为疾病的完全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姚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喉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 结果: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P<0.001). 结论: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陈素莲;杨琦;夏俊;陈治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肝癌的预后很差.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组织芯片技术为医学分子生物学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大样本及快速的分子水平的分析工具.本文就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肝癌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傅军;高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