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红;张苗
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莱姆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硬蜱吸血传播给人.人对该螺旋体普遍敏感,感染后约半数以上发病.此病先由Steere于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洲的莱姆镇发现而命名.人莱姆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对莱姆病的诊断除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临床症状外,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病原体分离及血清学检查两部分.本文就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李英欣;史东辉;蒋惠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应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仪器各系统的名称,准确传递器械,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及体位的合理调整.结果:手术顺利,无空气栓塞、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适当、娴熟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减少可能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的疗效.方法:对17例HMD患儿气管内给予PS治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和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血气分析PaO2 及pH值上升(P<0.05和P<0.01),PaCO2下降(P<0.01).24 h胸片提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PS治疗HMD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呼吸机上机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
作者:李彤;佘绍逸;佘璇瑜;郭继忠;林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对病症一知半解,往往承受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从紧张到恐惧、从恐惧到生命体征的变化,乃至疼痛阈值的提高[1].为了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7月起施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现选择2004年1~6月实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2003年1~6月未实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与观察组情况相似的手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王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呈线样钙化,壁呈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腔影及内膜片、破口的形态、位置,受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范围.结论: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岳华;曹刚;颜广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金葡菌L型)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金葡菌、金葡菌L型、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分别作用于小鼠胸腺细胞,同时设立正常对照,于作用后2 h、4 h、6 h、8 h、10 h终止培养.Anninix V和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EB作用2 h、金葡菌作用4 h、金葡菌L型作用6 h后各时间段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胸腺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SEB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率在6 h、8 h和10 h时均明显弱于原菌(P<0.01). 结论:金葡菌L型和原菌以及SEB均能促进胸腺细胞凋亡,除SEB外,产SEB金葡菌株及其L型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
作者:徐飞;夏佩莹;管俊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江城梅;赵文红;孟灿;吕合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1次/天,3个月后改用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3次/天,总疗程6个月,猪苓多糖注射液40 mg肌肉注射,1次/天,用20天,停用10天,重复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抗HBe、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分别为45.2%、45.2%、35.7%,均高于对照组9.7%、6.5%、6.5%(P<0.01),而肝功能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促进HBeAg及HBV-DNA阴转,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加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GDNF)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将GDNF 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ebank报道的GDN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GDN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为从分子水平开展GDNF 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传好;赵莉;单增强;王小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胸闷、气喘、不能平卧1月余于2003年10月28日入院.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50/80 mmHg,神清,端坐位,精神欠佳,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侧呼吸音对称,两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心率8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70 ms.全胸片提示心影增大、肺淤血.
作者:郑玉水;朱结华;朱坤;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1~2003年,我科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49例,其中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死亡1例,3例术前均无胃肠溃疡病史.现作报道.
作者:李忠望;李洪林;杨惊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例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证实诊断,以全身型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全身型舞蹈症可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
作者:周春雷;李袁华;赵德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尿道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2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包括术前误诊的112例)均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241例,好转5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0.7%. 结论:泌尿外科专科体格检查不可忽视,尿道外口成形术是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佘绍逸;郑晓;李彤;佘璇瑜;何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颊脂垫、前臂皮瓣双重修复上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颊脂垫与前臂皮瓣联合修复6例上颌缺损,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语音、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上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语音、吞咽、呼吸功能的改变.结论:颊脂垫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缺损是一种较满意修复上颌的手术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卢保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以及MP感染后的首发症状.方法:对1999~2004年门诊和住院14岁以下部分患儿的血清,用被动凝聚法检测MP特异IgM抗体.结果:MP-Ab阳性率有一定规律;一年四季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见于学龄前儿童(32.24%)和学龄期儿童(40.63%);近年来,MP感染引起的肺外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MP感染的流行与年龄、季节、性别有密切的关系,MP感染引起的肺外损伤有增加趋势.
作者:王素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诚;席康明;柴建春;胡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培养基添加成分不同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酶两步消化,加不同的添加成分的培养基,逐日观察黑素细胞增殖速度和树突伸展状态.结果:来自小儿包皮的黑素细胞易存活,增殖很快.胰酶和分离酶消化的标本,成纤维细胞较少,差胰酶处理去除角质形成细胞后为纯净的黑素细胞.采用添加人黑素细胞生长成分(HMGS)的254培养基,细胞增殖快,黑素细胞树突数目和分级增多.结论:小儿包皮用分离酶结合胰酶消化,以含HMGS的254培养基孵育可获得大量纯净的表皮黑素细胞.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马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前创面及供瓣区的准备、术后皮瓣的护理等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8例交腿皮瓣中,1例蒂部感染,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均于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均为Ⅰ期成活,外形理想,患者满意.结论: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交腿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刘丽;赵永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眼外伤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对2004年132例(135眼)眼外伤住院患者相关因素及护理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外伤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6.79%(132/786),损伤年龄段以学龄前儿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就诊时间24 h内56例(42.42%),24 h以上76例(57.58%).致盲29眼,致盲率21.48%.结论:针对眼外伤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眼外伤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作者:杨洪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细菌L型(bacterial L-forms)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cell wall-deficient bacteria,CWDB),是Klieneberger 1935年在Lister研究所工作时发现,因而以其第一字母L命名.迄今已知几乎所有细菌以及多种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真菌都有L型存在.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L型的临床分离和基础研究仅有零星报道,80年代初我们在开展临床检验中,常遇到不少发热患者分离不出病原,考虑可能由于某些作用于细胞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变异为L型.
作者:林特夫;黄谷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