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现状

李英欣;史东辉;蒋惠荷

关键词:螺旋体属, 莱姆病, 疏螺旋体感染, 实验室诊断, 综述
摘要: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莱姆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硬蜱吸血传播给人.人对该螺旋体普遍敏感,感染后约半数以上发病.此病先由Steere于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洲的莱姆镇发现而命名.人莱姆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对莱姆病的诊断除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临床症状外,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病原体分离及血清学检查两部分.本文就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作一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总结24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整体护理操作程序.结果:24例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增视效果的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在筛选妊娠早期无症状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在筛选妊娠早期无症状尿路感染(a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AUTI)中的可靠性.方法:收取合格中段尿309份,取10 μl 做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剩余标本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检测细菌计量、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培养有21份培养出有意义细菌(菌落计数≥104~105 CFU/ml),阳性率为6.8%.UF-100分析仪检出32份阳性标本,其中有17例细菌培养阴性,假阳性率为5.9%.6例细菌培养阳性,UF-100分析为阴性,假阴性率为28.6%.UF-100分析仪的敏感性为71.4%, 特异性为94.1%,阳性预示值为46.9%.两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法检测结果间有密切关联性(P<0.005).结论:UF-100分析仪可初筛AUTI,诊断AUTI仍以细菌培养为首选.

    作者:林萍;孙阳;张友玲;李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经验及技巧.方法:对30例儿童(<12岁)上消化道异物行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局麻下用成人细径胃镜进行操作,运用各种异物器械取异物.结果:30例儿童32件异物,非全麻下取异物28例,全麻下取异物2例;食管异物19例,胃内异物9例,十二指肠异物2例.29例31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仅1例1件异物进入小肠未能取出,成功率96.7%.除1例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贾国法;王美玲;单红;王秀侠;吴丽颖;朱良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浆肌酐两种测定方法偏倚的比较

    目的:比较肌酐酶法和干化学法测定血浆肌酐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方案,每天选取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样本肌酐含量,共测定6天,记录检验结果,以肌酐酶法为对比方法,对干化学法进行评估.去除离散值,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配对t检验和偏倚评估.结果:肌酐酶法测定血浆肌酐明显高于干化学法(P<0.001),但两法具有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 ∧=-3.449 4+0.929 6X,r2=0.993 2.肌酐浓度为100 μmol/L、500 μmol/L、900 μmol/L时,干化学法的相对偏倚分别为10.5%、7.7%、7.4%.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血浆肌酐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必须对肌酐测定的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参考值范围或进行方法间的校正.

    作者:杨萍;汤依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呈线样钙化,壁呈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腔影及内膜片、破口的形态、位置,受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范围.结论: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岳华;曹刚;颜广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分组比较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Lima's operation)38例、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31例以及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Caldwell-Luc)手术27例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Lima术式治愈36.84%,好转52.63%,无效10.53%;ESS术式治愈51.61%,好转38.71%,无效9.68%;ESS加Caldwell-Luc术式治愈77.78%,好转14.81%,无效7.4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ESS加Caldwell-Luc术式可彻底清除颌筛窦内病灶,通畅各窦口引流,更好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

    作者:宋学章;范锦剑;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HBV-M检测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Pre-S1)与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价值. 方法:Pre-S1、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Pre-S1在HBeAg(+)组的检测率为93.9%,明显高于其他HBV -M模式组(P<0.01);以HBV-DNA为标准,Pre-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度为55.0%,HBeAg检测灵敏度为53.3%,两者较接近.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与HBV-DNA的相关性)与HBeAg检测灵敏度基本持平,Pre-S1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补充试验.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环孢素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逆转组(CsA联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用化疗),且对16例逆转组患者进行P-糖蛋白(P-gp)测定.结果:逆转组总有效率 68.8%,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CR)7/10,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5.0%)和复治患者CR(1/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联合化疗可以克服白血病细胞的MDR,而且随着白血病细胞P-gp阳性表达率增高,CsA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会越明显.

    作者:殷献录;李静;刘桂玲;陈昱旻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中的疗效已得到公认,无论对新近诊断的还是复发的患者都有较好的作用,ATO单剂使用即能诱导病情完全缓解,并且对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轻微.近年研究发现ATO不仅对血液系统肿瘤有治疗作用,而且对普通的实体性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等亦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虽然ATO有着较广泛的抑瘤活性,但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至今却未得到系统阐明,本文就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传海;许戈良;傅斌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HIE)的临床与CT的关系.方法:分析73例新生儿HIE的临床与CT的特点.结果:73例新生儿HIE临床分轻度23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CT分轻度13例,中度41例,重度19例;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05).结论: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分度与CT分度综合分析.

    作者:王要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惊厥与血清镁关系的探讨

    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儿童发病率约为4%~6 %,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大类,有热惊厥是感染所致,无热惊厥包括低镁血症等所致.血镁降低时,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所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不易区分,在以往的治疗中,较重视补钙,而忽略镁的补充,使惊厥难以控制.近年来,我们治疗无热惊厥时及时补镁,合理补钙,取得较好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张智香;张旭光;杨惠泉;董书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

    细菌L型(bacterial L-forms)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cell wall-deficient bacteria,CWDB),是Klieneberger 1935年在Lister研究所工作时发现,因而以其第一字母L命名.迄今已知几乎所有细菌以及多种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真菌都有L型存在.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L型的临床分离和基础研究仅有零星报道,80年代初我们在开展临床检验中,常遇到不少发热患者分离不出病原,考虑可能由于某些作用于细胞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变异为L型.

    作者:林特夫;黄谷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HCV阳性的各类肝病患者HCV-RNA、抗-GOR及其与ALT关系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作者:俞小忠;李保仝;邵海枫;武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式效果.方法:术中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横行切开额肌筋膜约1.5 cm,通过此切口在骨膜面上向上分离额肌筋膜,至眶上1.5 cm左右,然后将分离后的额肌筋膜直接向下牵拉与睑板上缘上睑提肌腱膜缝合固定3~4针,并调整固定张力适度为止.结果: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效果肯定,重睑外形佳,患者满意,经6~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额肌筋膜直接悬吊与传统术式相比,术式简便,上睑不臃肿,组织损伤小,效果肯定,无损伤神经血管之忧,是治疗上睑下垂优选方法.

    作者:许黎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索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的佳时间.方法: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轻症胰腺炎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7~10天开放饮食,观察组于同等条件下3~5天开放饮食.观察两组开放饮食1周后将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和体重的变化及平均住院日对比.结果:进食1周后,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不同(P>0.05).而体重增加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3~5天开放饮食是安全、合理的,且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作者:周红;李渝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5例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诚;席康明;柴建春;胡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很重要,尤其是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其生理解剖的特点,脱水、血浆丢失、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等情况较成人迅速而且严重,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于休克[1].一般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或Ⅲ度超过5%均可能发生休克.若在休克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与护理,则能显著地减少休克的发生率,并使已经发生的休克得以纠正.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付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各种肿瘤间的关系,为肿瘤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67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和22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唾液酸(SA),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良性肿瘤组TSGF为(60.42±17.92) u/ml,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除肺癌和胃癌(P>0.05)外,其余各组中TSGF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敏感性为71.86%,特异性为92%;在恶性肿瘤中血清TSGF比S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TSGF作为恶性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广谱性,它在肿瘤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蕴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游离前臂皮瓣、颊脂垫移植双重修复上颌缺损

    目的:探讨用颊脂垫、前臂皮瓣双重修复上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颊脂垫与前臂皮瓣联合修复6例上颌缺损,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语音、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上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语音、吞咽、呼吸功能的改变.结论:颊脂垫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缺损是一种较满意修复上颌的手术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卢保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以及MP感染后的首发症状.方法:对1999~2004年门诊和住院14岁以下部分患儿的血清,用被动凝聚法检测MP特异IgM抗体.结果:MP-Ab阳性率有一定规律;一年四季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见于学龄前儿童(32.24%)和学龄期儿童(40.63%);近年来,MP感染引起的肺外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MP感染的流行与年龄、季节、性别有密切的关系,MP感染引起的肺外损伤有增加趋势.

    作者:王素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