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
目的:探索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的佳时间.方法: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轻症胰腺炎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7~10天开放饮食,观察组于同等条件下3~5天开放饮食.观察两组开放饮食1周后将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和体重的变化及平均住院日对比.结果:进食1周后,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不同(P>0.05).而体重增加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3~5天开放饮食是安全、合理的,且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作者:周红;李渝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培养基添加成分不同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酶两步消化,加不同的添加成分的培养基,逐日观察黑素细胞增殖速度和树突伸展状态.结果:来自小儿包皮的黑素细胞易存活,增殖很快.胰酶和分离酶消化的标本,成纤维细胞较少,差胰酶处理去除角质形成细胞后为纯净的黑素细胞.采用添加人黑素细胞生长成分(HMGS)的254培养基,细胞增殖快,黑素细胞树突数目和分级增多.结论:小儿包皮用分离酶结合胰酶消化,以含HMGS的254培养基孵育可获得大量纯净的表皮黑素细胞.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马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诚;席康明;柴建春;胡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式效果.方法:术中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横行切开额肌筋膜约1.5 cm,通过此切口在骨膜面上向上分离额肌筋膜,至眶上1.5 cm左右,然后将分离后的额肌筋膜直接向下牵拉与睑板上缘上睑提肌腱膜缝合固定3~4针,并调整固定张力适度为止.结果: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效果肯定,重睑外形佳,患者满意,经6~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额肌筋膜直接悬吊与传统术式相比,术式简便,上睑不臃肿,组织损伤小,效果肯定,无损伤神经血管之忧,是治疗上睑下垂优选方法.
作者:许黎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羊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对60只中国白兔行L5水平椎板切除术后,据术前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覆盖羊膜(羊膜组)、几丁糖膜(几丁糖膜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覆盖.术后2、4、8、12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通过双盲法对所取标本做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暴露的硬膜发生广泛粘连,硬膜外腔几乎消失;羊膜组和几丁糖膜组硬膜外瘢痕稀少,硬膜表面光滑,硬膜外形成潜在腔隙,维持了硬膜外的有效空间.不同时间段三组间粘连度评价以羊膜组低,几丁糖膜组次之,空白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在硬膜和骶棘肌间放置合适的材料可预防硬膜外粘连;羊膜能预防硬膜外瘢痕向椎管内延伸,是一种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作者:朱勋兵;周建生;潘功平;肖玉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0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TBA在各组肝胆疾病的阳性率依次为急性肝炎100%,慢性肝炎95%,肝癌89%,肝硬化85%,胆道疾病76%.结论:TBA的测定是诊断肝胆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程佩萍;李兴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1次/天,3个月后改用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3次/天,总疗程6个月,猪苓多糖注射液40 mg肌肉注射,1次/天,用20天,停用10天,重复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抗HBe、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分别为45.2%、45.2%、35.7%,均高于对照组9.7%、6.5%、6.5%(P<0.01),而肝功能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促进HBeAg及HBV-DNA阴转,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加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及磁共振(MRI)特点.方法:对81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脑囊尾蚴病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实质型73例、脑室型5例和混合型3例;活虫期、退变死亡期、非活动期及混杂期四期,以脑实质型和退变死亡期常见.杀虫治疗一般需要3~5个疗程.结论:头颅MRI可以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准确分型、分期,为用药及疗程的确定提供依据,还可用于CT检查阴性的脑囊尾蚴病的确诊.
作者:高春明;陈家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17例蝶骨嵴脑膜瘤(其中内侧型10例,外侧型7例)的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2例术后视力障碍较术前加重,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结论: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残余瘤体可以术后放疗.
作者:桂松柏;马骏;孙辉;姜之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又称囊虫,可寄生人体脑、眼和皮下肌肉等组织,导致不同部位的囊尾蚴病(囊虫病),其中脑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体脑部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常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我国人体囊尾蚴病分布广泛,据新近统计在29个省(区、市)的675个县市有流行,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健康[1].同时,囊尾蚴亦可寄生于猪体,造成猪的囊尾蚴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囊尾蚴病,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正致力于猪囊尾蚴病疫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方强;孙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总结24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整体护理操作程序.结果:24例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增视效果的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应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仪器各系统的名称,准确传递器械,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及体位的合理调整.结果:手术顺利,无空气栓塞、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适当、娴熟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减少可能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经验及技巧.方法:对30例儿童(<12岁)上消化道异物行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局麻下用成人细径胃镜进行操作,运用各种异物器械取异物.结果:30例儿童32件异物,非全麻下取异物28例,全麻下取异物2例;食管异物19例,胃内异物9例,十二指肠异物2例.29例31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仅1例1件异物进入小肠未能取出,成功率96.7%.除1例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贾国法;王美玲;单红;王秀侠;吴丽颖;朱良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1~2003年,我科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49例,其中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死亡1例,3例术前均无胃肠溃疡病史.现作报道.
作者:李忠望;李洪林;杨惊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颊脂垫、前臂皮瓣双重修复上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颊脂垫与前臂皮瓣联合修复6例上颌缺损,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语音、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上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语音、吞咽、呼吸功能的改变.结论:颊脂垫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缺损是一种较满意修复上颌的手术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卢保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以及MP感染后的首发症状.方法:对1999~2004年门诊和住院14岁以下部分患儿的血清,用被动凝聚法检测MP特异IgM抗体.结果:MP-Ab阳性率有一定规律;一年四季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见于学龄前儿童(32.24%)和学龄期儿童(40.63%);近年来,MP感染引起的肺外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MP感染的流行与年龄、季节、性别有密切的关系,MP感染引起的肺外损伤有增加趋势.
作者:王素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金葡菌L型)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金葡菌、金葡菌L型、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分别作用于小鼠胸腺细胞,同时设立正常对照,于作用后2 h、4 h、6 h、8 h、10 h终止培养.Anninix V和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EB作用2 h、金葡菌作用4 h、金葡菌L型作用6 h后各时间段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胸腺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SEB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率在6 h、8 h和10 h时均明显弱于原菌(P<0.01). 结论:金葡菌L型和原菌以及SEB均能促进胸腺细胞凋亡,除SEB外,产SEB金葡菌株及其L型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
作者:徐飞;夏佩莹;管俊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分组比较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Lima's operation)38例、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31例以及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Caldwell-Luc)手术27例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Lima术式治愈36.84%,好转52.63%,无效10.53%;ESS术式治愈51.61%,好转38.71%,无效9.68%;ESS加Caldwell-Luc术式治愈77.78%,好转14.81%,无效7.4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ESS加Caldwell-Luc术式可彻底清除颌筛窦内病灶,通畅各窦口引流,更好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
作者:宋学章;范锦剑;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江城梅;赵文红;孟灿;吕合作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