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生;徐洪武;高安
目的:通过对腹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对45例腹腔段食管癌(包括侵及贲门)和贲门癌(包括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5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32例,鳞癌13例,清除淋巴结229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88枚.病理类型为腺癌的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转移部位以腹段食管床及下肺静脉周围多见;个别病例有转移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论:胸腹联合切口虽然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其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贲门部肿瘤较适合,患者术后恢复快.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腹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需要,值得提倡.
作者:植永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石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取石治疗石街18例.结果:石街全部疏通成功,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1.1%,均为输尿管黏膜下假道.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微创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恒;王昌兵;袁宇峰;侯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腔内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外伤性尿道狭窄腔内与开放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腔内组75例,成功率89.4%,开放组28例,成功率92.7%.结论:腔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一般可作为首选,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瘢痕厚度、硬度及全身情况而定.
作者:刘彬;单卫民;杜永强;徐自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及疗效.方法:22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术.结果:术后12h内CT复查,血肿清除率80%以上占77.2%;仅1例清除不足70%;术后再出血1例,出血量不足15 ml;随访6个月ADL(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72.7%,病死率13.6%.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少、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作者:陈同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肾衰竭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光电比色法测定8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尿NAG的活性,并根据其肾脏病变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肾脏病变稳定组、肾脏病变活动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分别比较尿NAG的活性.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肾衰竭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变活动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肾脏病变稳定组(P<0.01),高血压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病程中,肾脏病变活动和高血压可能是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李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患者31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6.78%,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出血量4.97 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佳方法.
作者:柏妍槟;李志敏;邵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安徽省宿州市交通警察血铅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可能影响血铅((Y))的因素即外勤年限(X1)、血红蛋白(X2)、吸烟与否(X3)、血锌(X4)等进行了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交通警察血铅和尿铅均数为119.79μg/L和6.99μg/L,与对照组(88.38μg/L和5.3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血铅与外勤年限呈正相关(P<0.001),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132.95+0.93X1-0.86X2+7.37X3+14.30X4.结论:交通警察血铅有随外勤年限增加呈升高趋势,且使血红蛋白合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作者:秦淑国;毕早斌;陈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制备抗六钩蚴全虫可溶性抗原的兔血清,观察本室制备的猪带绦虫六钩蚴期特异性抗原基因TSO45-4B的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TSO45-4B经肌肉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方法:用次氯酸钠法孵化六钩蚴,Dot-B1ot、ELISA检测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滴度;以pcDNA3.1/TS045-4B进行体内转染,继之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在鼠体骨骼肌的表达.结果:抗六钩蚴兔血清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抗体效价为1:20 100;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重组质粒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肌纤维内显示阳性的棕黄色分泌颗粒.结论:重组质粒在小鼠骨骼肌内成功地表达为猪囊尾蚴病多基因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体内表达的依据之一.
作者:徐胜贵;方强;孙新;夏惠;杨小迪;胡守锋;陈兴智;王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作者:刘昌阔;吴志鹏;孙礼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对4 383例分娩产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手术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少、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等均高于足月妊娠组(P<0.01~P=0.000).结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尽力避免过期妊娠的发生,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云;李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开放性损伤多,意识障碍多较轻,眼部并发症多,远期精神障碍明显.影像学常见着力侧额骨、眶骨、筛骨、蝶骨骨折,局限于额、颞叶的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局限于额颞部、前颅底的硬膜外、下血肿.另外可见视神经管骨折,眼球突出或破裂萎陷.27例均随访6~12个月,综合其神经功能、面容整复、脑脊液漏及精神功能4个方面,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GOS Ⅰ级18例,整形效果满意.结论:一侧额眶部交通伤发生率高.损伤特点与交通伤类型、着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救治原则:争取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清除颅内血肿和破碎坏死脑组织以防脑疝,额眶骨折整复矫畸,视神经管减压以挽救视力及脑脊液漏修补以防颅内感染.
作者:张志田;陈士祥;黄俊杰;崔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外阴畸形的不同,分别采用阴蒂成形术、大小阴唇成形术、尿道延长术与阴道下段成形术,再造女性外阴.结果:13例矫治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恢复女阴外观;阴道可容两指,尿道外口位置恢复正常,已婚者婚后性生活满意.结论:根据外阴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法,可大限度利用了自身组织,使矫形后外阴更趋于女性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作者:张晓萍;刘永莹;谢志红;李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12例.术后不辅以其它外固定,第2天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4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全安;刘长征;吴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适应证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65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其中行食管空肠Roux-en-Y(RYR组)吻合术36例,食管空肠端侧(TSR组)吻合术29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1年生存率58.5%;2年生存率35.4%.术后并发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1例,腹部切口裂开1例.RYR组代胃肠管扩张容积明显(P<0.001),钡剂在代胃肠管内滞留时间相对TSR组延长(P<0.001),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P<0.05).结论:进展期贲门癌可积极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以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具有优越性.
作者:李汉成;王峰;马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男女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致敏原为重铬酸钾、硫酸镍、硫柳汞、芳香混合物、对苯类、卡巴混合物等.结论: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外源性致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致敏原常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作者:殷红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分析9例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残余胆囊结石6例,腹腔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9例再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应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绝大部分的再次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76例(392只眼)儿童眼外伤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中穿孔伤多,钝挫伤次之.致伤原因主要是爆炸、玻璃、铁器、剪刀等.治疗前盲目者192只眼(48.98%),治疗后盲目者129只眼(32.91%),恢复有用视力者(>0.3)146例(37.24%).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德宣;刘亚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碘化油乳剂栓塞术,术后4~6周进行CT扫描,分析碘化油聚集形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按其碘化油分布范围和沉积程度可将碘化油沉积形态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稀少型,其2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7.9%、20.0%、0/8.结论: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碘化油充盈愈完全,生存率愈高.
作者:黄涛;杨红;丁勇;孔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57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两种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两组胎儿分娩时胎位与其窒息率无明显关系(P>0.05).两组第1个新生儿和第2个新生儿分娩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分娩时间间隔>15 min的窒息率高于≤15 min者(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
作者:石荟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方法:对24例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静脉应用纳洛酮.结果:除l例患儿(家长要求)到上级医院检验血药浓度,其余均获救,好转6例,痊愈17例.结论:纳络酮是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有效药物.
作者:焦善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