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妍槟;李志敏;邵云
目的:评价低剂量氟尿嘧啶(5-Fu)持续输注联合小剂量顺铂(PDD)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5-Fu250 mg·m-2·d-1,通过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深静脉输注3周;PDD 6 mg·m-2·d-1,静脉输注1 h,每周5天,连用3周,每4周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有效率为52.8%.初治和复治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黏膜反应.结论:低剂量5-Fu持续输注联合小剂量顺铂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适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
作者:夏晓阳;叶爱和;陈爱民;许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2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4%.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及时行肾活检,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给予正确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程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涤纶补片修补.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出院时彩超检查1例存在2 mm残余分流,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过及早诊断、治疗,绝大多数得到根治,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进;周谦让;杭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影响.方法:66例妊高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肌肉注射(肌注)镇痛组(B组).结果:A组患者术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01),而血氧饱和度除术后48 h(P>0.05)外,其余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度妊高病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血压心率平稳下降,控制血压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石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取石治疗石街18例.结果:石街全部疏通成功,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1.1%,均为输尿管黏膜下假道.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微创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恒;王昌兵;袁宇峰;侯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观察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acdosis,DKA)患儿的诊治效果.结果:10例儿童1型糖尿病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4例以呼吸道感染、3例以呕吐、1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小剂量胰岛素短时静脉滴注治疗DKA效果好.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起病往往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酮症酸中毒及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为首发表现就诊者,易误诊误治;胰岛素治疗有效.
作者:林宏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合进行临床观察的动脉血栓性脑梗死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每天1次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19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在2周或以上.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使用川芎嗪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治疗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朱德新;张景华;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57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两种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两组胎儿分娩时胎位与其窒息率无明显关系(P>0.05).两组第1个新生儿和第2个新生儿分娩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分娩时间间隔>15 min的窒息率高于≤15 min者(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
作者:石荟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方法: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大小、出血量、幽门螺杆菌(Hp)感染、腹痛、治疗情况、基础疾病、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史、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劳动强度及夜间休息等临床资料,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结果:82例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70.73%,胃溃疡为26.83%,<50岁青壮年为78.05%,无基本治疗87.80%,Hp阳性86.59%,夜间休息差78.05%,男性76.83%,女性23.17%,饮食习惯不良76.83%,劳累73.17%,营养不良56.10%.结论:无基本治疗、Hp感染、年龄<50岁、夜间休息差、不良饮食习惯、劳累及营养不良是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
作者:李金荣;侯贵文;彭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5年12月28日,笔者将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中Child法消化管重建的三个吻合口改良成两个,运用于1例胆总管完整的胰十二指肠破裂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汪兆军;王爱军;杨凤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的发病诱因、诊断、治疗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2例胎盘早期剥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轻型7例,重型7例.产妇产后出血轻型8例,重型14例,肾衰重型2例,DIC重型2例.结论:通过对胎盘早期剥离的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尽早作出诊断,立即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黄丽丽;王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患者31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6.78%,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出血量4.97 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佳方法.
作者:柏妍槟;李志敏;邵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适应证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65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其中行食管空肠Roux-en-Y(RYR组)吻合术36例,食管空肠端侧(TSR组)吻合术29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1年生存率58.5%;2年生存率35.4%.术后并发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1例,腹部切口裂开1例.RYR组代胃肠管扩张容积明显(P<0.001),钡剂在代胃肠管内滞留时间相对TSR组延长(P<0.001),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P<0.05).结论:进展期贲门癌可积极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以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具有优越性.
作者:李汉成;王峰;马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的免疫状态特点.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19名及HLD患者21例,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外周静脉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CD19+计数.结果:HLD患者体液免疫指标中CD19+、IgG、IgM均较正常组升高,C4较正常组减低(P<0.05~P<0.01);细胞免疫指标CD4+、CD4+/CD8+、CD3-CD16+CD56+均较正常组减低,CD8+升高(P<0.05~P<0.01).结论:HLD患者的免疫状态紊乱表现为体液免疫处于亢进状态,细胞免疫低下.
作者:许力;杨任民;洪铭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分析9例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残余胆囊结石6例,腹腔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9例再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应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绝大部分的再次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现状及与指南差距.方法:选自2002年12月~2005年11月AMI住院患者92例,统计分析接受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及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年度阿司匹林使用率90.32%~93.10%,低分子肝素70.97%~82.76%,硝酸脂类78.13%~80.65%,β-受体阻滞剂62.50%~65.52%,ACEI 46.88%~58.62%,他汀类调脂药6.25%~68.97%;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31.25%~41.38%,PCI 3.13%~17.24%.结论: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在二级甲等医院已得到较好的应用,部分措施已达三甲医院水平,PCI应用差距大,且短期内难以改善,静脉溶栓仍是早期再灌注主要途径.
作者:何林生;徐洪武;高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根据刘国辉等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和重症诊断标准,对确诊的287例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并随访其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8年,有效率100.0%,治愈率97.5%,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组织,减少创伤,结合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臀肌挛缩症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毅;孙军;蒋家潭;张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愈出院22例(占79%),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5~18天,每天体重增长5~20 g/kg,治愈者出院时体重1 780~2 240 g,住院时间23~52天,静脉营养时间18~42天.结论: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玉国;朱长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及疗效.方法:22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术.结果:术后12h内CT复查,血肿清除率80%以上占77.2%;仅1例清除不足70%;术后再出血1例,出血量不足15 ml;随访6个月ADL(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72.7%,病死率13.6%.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少、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作者:陈同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制备抗六钩蚴全虫可溶性抗原的兔血清,观察本室制备的猪带绦虫六钩蚴期特异性抗原基因TSO45-4B的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TSO45-4B经肌肉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方法:用次氯酸钠法孵化六钩蚴,Dot-B1ot、ELISA检测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滴度;以pcDNA3.1/TS045-4B进行体内转染,继之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在鼠体骨骼肌的表达.结果:抗六钩蚴兔血清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抗体效价为1:20 100;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重组质粒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肌纤维内显示阳性的棕黄色分泌颗粒.结论:重组质粒在小鼠骨骼肌内成功地表达为猪囊尾蚴病多基因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体内表达的依据之一.
作者:徐胜贵;方强;孙新;夏惠;杨小迪;胡守锋;陈兴智;王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