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MxE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黄柱华;周争光;陈娟;赵论

关键词:淋巴瘤, 非霍奇金, 肿瘤/药物疗法, 联合, 鬼臼乙叉苷, 米托恩醌,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摘要:目的:评价COMxEP联合化疗方案(VP16、MxT、VCR、CTX、Pred)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oma,NHL)的疗效和毒性.方法:37例采用鬼臼乙叉苷(VP16)60~7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米托蒽醌(MxT)6~8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VCR)1.4 mg/m2,静脉推注,第1、8天;环磷酰胺(CTX)600~800 mg,静脉推注,第1、8天;Pred每天40~60 mg,口服,第1~5天.每4周为1疗程,均用4疗程以上,平均每例用4.8疗程.结果:CR率为67.6%,PR率为21.6%,SD率为14.3%,无PD,总缓解率为89.2%,中位缓解期为26个月;13例NHL复治患者,CR率为53.8%,PR率为30.8%,SD率为15.4%,无PD,总缓解率为84.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COMxE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NHL初治或复发患者均有较高的缓解率,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NHL较理想的一线或二线化疗方案.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血压、心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影响.方法:66例妊高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肌肉注射(肌注)镇痛组(B组).结果:A组患者术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01),而血氧饱和度除术后48 h(P>0.05)外,其余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度妊高病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血压心率平稳下降,控制血压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8岁,停经2个月,右下腹痛伴阴道流血6 h入院.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伴先兆流产.

    作者:郑凯;陈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过期妊娠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对4 383例分娩产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手术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少、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等均高于足月妊娠组(P<0.01~P=0.000).结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尽力避免过期妊娠的发生,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云;李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洛酮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24例分析

    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方法:对24例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静脉应用纳洛酮.结果:除l例患儿(家长要求)到上级医院检验血药浓度,其余均获救,好转6例,痊愈17例.结论:纳络酮是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有效药物.

    作者:焦善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根据刘国辉等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和重症诊断标准,对确诊的287例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并随访其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8年,有效率100.0%,治愈率97.5%,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组织,减少创伤,结合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臀肌挛缩症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毅;孙军;蒋家潭;张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对13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有排尿困难9例,其中膀胱颈挛缩5例,后尿道狭窄3例,腺体残留1例;膀胱结石1例;附睾炎3例.结论:后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和附睾炎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作者:许海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与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分析9例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残余胆囊结石6例,腹腔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9例再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应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绝大部分的再次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川芎嗪治疗动脉血栓性脑梗死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合进行临床观察的动脉血栓性脑梗死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每天1次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19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在2周或以上.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使用川芎嗪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治疗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朱德新;张景华;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1型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观察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acdosis,DKA)患儿的诊治效果.结果:10例儿童1型糖尿病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4例以呼吸道感染、3例以呕吐、1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小剂量胰岛素短时静脉滴注治疗DKA效果好.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起病往往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酮症酸中毒及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为首发表现就诊者,易误诊误治;胰岛素治疗有效.

    作者:林宏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18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石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取石治疗石街18例.结果:石街全部疏通成功,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1.1%,均为输尿管黏膜下假道.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微创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恒;王昌兵;袁宇峰;侯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心肺转流(cardia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快通道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和C组,每组10例,芬太尼用量为A组15μg/kg、B组30μg/kg、C组50 μg/kg,三组均复合丙泊酚2~4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分别于手术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30 min(T3)、CPB停机4 h(T4)及24 h(T5)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cTn-Ⅰ浓度,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鼻咽温和直肠温,记录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血浆cTn-Ⅰ浓度在T3、T4和T5时点均显著升高(P<0.01);于T4时点达峰值,T5时点开始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比A组低(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以A组为短(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A、B两组均短于C组(P<0.01和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A、B、C三组虽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中,芬太尼用量30μg/kg复合丙泊酚2~4 mg·kg-1·h-1是较为理想的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和快通道实施的临床用药剂量.

    作者:张运淳;陈启旭;陈兰仁;林学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老年结肠癌术后全植入式动脉灌注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全植入式(drug delivery system,DDS)动脉灌注化疗的1~5年生存率.方法:61例中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在行结肠癌根治术的同时植入DDS,术中术后经DDS灌注化疗.对照组30例,不植置DDS,术后行静脉化疗.结果:治疗组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5%、80.64%、64.52%、51.61%和41.94%.对照组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56.67%、36.67%、23.33%和16.67%.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植入式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中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全身化疗,且并发症少,副作用轻,尤其适用于中老年结肠癌患者.

    作者:黄德胜;胡霜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32例,其中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12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PCI术后1个月HRV中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和高频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术后6个月HRV除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P>0.05)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PCI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与PCI改善了患者心肌缺血及纠正神经体液因子对窦房结功能、心室肌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作者:竟雪莹;余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作者:刘昌阔;吴志鹏;孙礼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120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56例,保守治疗64例.结果:愈后良好24例,中残17例,重残39例,植物生存2例,病死38例,病死率31.7%.结论: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田绪平;张辉;宣善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径路探讨

    目的:通过对腹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对45例腹腔段食管癌(包括侵及贲门)和贲门癌(包括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5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32例,鳞癌13例,清除淋巴结229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88枚.病理类型为腺癌的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转移部位以腹段食管床及下肺静脉周围多见;个别病例有转移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论:胸腹联合切口虽然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其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贲门部肿瘤较适合,患者术后恢复快.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腹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需要,值得提倡.

    作者:植永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恶性间质瘤20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胃镜及(或)影像学检查,14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其中5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成人多见,50岁以上占70%(14/20),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贫血、疼痛多见.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恶性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志强;宁忠良;李永山;梁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2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4%.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及时行肾活检,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给予正确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程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化学发光与酶免疫分析检测HBsAg的比较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的结果.方法:选择HBsAg阳性标准品和99例4种模式样本[①HBsAg(+)/HBeAg(+)/HBcAb(+);②HBsAg(+)/HBeAb(+)/HBcAb(+);③HBsAg(+)/HBcAb(+);④HBeAg(+)HBcAb(+)],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ECLIA的日内CV比ELISA一步法、二步法分别提高3.3%和3.2%,日间CV分别提高3.5%和3.3%,敏感度各为0.063、0.5和0.25 ng/ml.①②③模式3种方法HBsAg 100%阳性率.④模式2例ECLIA 1:50稀释和ELISA二步法为阳性,而ECLIA原倍和ELISA一步法为阴性.①模式1:50稀释后的HBsAg COI值比原倍血清高.结论: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简便快速,标本的含量较低或浓度过高可出现假阴性.为避免一步法Hook效应造成的假阴性,可采用经典的两步法.ECLIA灵敏度高,但也存在Hook效应,必要时应稀释标本进行检测或进行中和确证试验.

    作者:黄秋芳;李守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侧额眶严重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目的:探讨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开放性损伤多,意识障碍多较轻,眼部并发症多,远期精神障碍明显.影像学常见着力侧额骨、眶骨、筛骨、蝶骨骨折,局限于额、颞叶的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局限于额颞部、前颅底的硬膜外、下血肿.另外可见视神经管骨折,眼球突出或破裂萎陷.27例均随访6~12个月,综合其神经功能、面容整复、脑脊液漏及精神功能4个方面,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GOS Ⅰ级18例,整形效果满意.结论:一侧额眶部交通伤发生率高.损伤特点与交通伤类型、着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救治原则:争取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清除颅内血肿和破碎坏死脑组织以防脑疝,额眶骨折整复矫畸,视神经管减压以挽救视力及脑脊液漏修补以防颅内感染.

    作者:张志田;陈士祥;黄俊杰;崔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