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芳;李守荣
目的:探讨腓骨内固定结合胫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胫腓骨骨折采用腓骨内固定、小切口胫骨复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经过6~34个月随访,疗效评定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0例,良9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80.56%.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朱成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肾衰竭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光电比色法测定8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尿NAG的活性,并根据其肾脏病变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肾脏病变稳定组、肾脏病变活动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分别比较尿NAG的活性.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肾衰竭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变活动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肾脏病变稳定组(P<0.01),高血压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病程中,肾脏病变活动和高血压可能是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李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OMxEP联合化疗方案(VP16、MxT、VCR、CTX、Pred)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oma,NHL)的疗效和毒性.方法:37例采用鬼臼乙叉苷(VP16)60~7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米托蒽醌(MxT)6~8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VCR)1.4 mg/m2,静脉推注,第1、8天;环磷酰胺(CTX)600~800 mg,静脉推注,第1、8天;Pred每天40~60 mg,口服,第1~5天.每4周为1疗程,均用4疗程以上,平均每例用4.8疗程.结果:CR率为67.6%,PR率为21.6%,SD率为14.3%,无PD,总缓解率为89.2%,中位缓解期为26个月;13例NHL复治患者,CR率为53.8%,PR率为30.8%,SD率为15.4%,无PD,总缓解率为84.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COMxE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NHL初治或复发患者均有较高的缓解率,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NHL较理想的一线或二线化疗方案.
作者:黄柱华;周争光;陈娟;赵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在AMI发病后连续3~7天心电监护中,18例新出现房颤(房颤组),20例无房颤出现(非房颤组).根据房颤发生的时间将房颤组又分为房颤早发亚组(8例,房颤发生于AMI发病24 h内)和房颤迟发亚组(10例,房颤发生于AMI发病24 h后),比较两组间及两亚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房颤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5).房颤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而房颤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P<0.05).结论:AMI并发房颤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房颤出现的时间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
作者:陈以强;桑更生;崔勇;陆江辉;袁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对13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有排尿困难9例,其中膀胱颈挛缩5例,后尿道狭窄3例,腺体残留1例;膀胱结石1例;附睾炎3例.结论:后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和附睾炎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作者:许海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分析9例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残余胆囊结石6例,腹腔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9例再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应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绝大部分的再次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开放性损伤多,意识障碍多较轻,眼部并发症多,远期精神障碍明显.影像学常见着力侧额骨、眶骨、筛骨、蝶骨骨折,局限于额、颞叶的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局限于额颞部、前颅底的硬膜外、下血肿.另外可见视神经管骨折,眼球突出或破裂萎陷.27例均随访6~12个月,综合其神经功能、面容整复、脑脊液漏及精神功能4个方面,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GOS Ⅰ级18例,整形效果满意.结论:一侧额眶部交通伤发生率高.损伤特点与交通伤类型、着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救治原则:争取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清除颅内血肿和破碎坏死脑组织以防脑疝,额眶骨折整复矫畸,视神经管减压以挽救视力及脑脊液漏修补以防颅内感染.
作者:张志田;陈士祥;黄俊杰;崔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安徽省宿州市交通警察血铅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可能影响血铅((Y))的因素即外勤年限(X1)、血红蛋白(X2)、吸烟与否(X3)、血锌(X4)等进行了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交通警察血铅和尿铅均数为119.79μg/L和6.99μg/L,与对照组(88.38μg/L和5.3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血铅与外勤年限呈正相关(P<0.001),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132.95+0.93X1-0.86X2+7.37X3+14.30X4.结论:交通警察血铅有随外勤年限增加呈升高趋势,且使血红蛋白合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作者:秦淑国;毕早斌;陈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76例(392只眼)儿童眼外伤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中穿孔伤多,钝挫伤次之.致伤原因主要是爆炸、玻璃、铁器、剪刀等.治疗前盲目者192只眼(48.98%),治疗后盲目者129只眼(32.91%),恢复有用视力者(>0.3)146例(37.24%).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德宣;刘亚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65例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监测术中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时处理各种病情变化.结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经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URP的麻醉处理因其高龄高危的特征而较为困难,应密切观察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变化,积极防治电切综合征.
作者:许向辉;顾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脑胶质瘤低级别39例(Ⅰ+Ⅱ级)、高级别31例(Ⅲ+Ⅳ级)及室管膜瘤4例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肉眼肿块全切31例,大部切除38例,部分切除5例,均在手术后3~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6例高分级患者放射治疗后接受化疗.结果:年龄<45岁、全切术和病理低级别者1、3和5年生存率较高(P<0.05~P<0.01).结论: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化疗是影响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作者:包宗玲;魏洁;项飞;丁仁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观察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acdosis,DKA)患儿的诊治效果.结果:10例儿童1型糖尿病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4例以呼吸道感染、3例以呕吐、1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小剂量胰岛素短时静脉滴注治疗DKA效果好.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起病往往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酮症酸中毒及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为首发表现就诊者,易误诊误治;胰岛素治疗有效.
作者:林宏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涤纶补片修补.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出院时彩超检查1例存在2 mm残余分流,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过及早诊断、治疗,绝大多数得到根治,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进;周谦让;杭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现状及与指南差距.方法:选自2002年12月~2005年11月AMI住院患者92例,统计分析接受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及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年度阿司匹林使用率90.32%~93.10%,低分子肝素70.97%~82.76%,硝酸脂类78.13%~80.65%,β-受体阻滞剂62.50%~65.52%,ACEI 46.88%~58.62%,他汀类调脂药6.25%~68.97%;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31.25%~41.38%,PCI 3.13%~17.24%.结论: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在二级甲等医院已得到较好的应用,部分措施已达三甲医院水平,PCI应用差距大,且短期内难以改善,静脉溶栓仍是早期再灌注主要途径.
作者:何林生;徐洪武;高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心肺转流(cardia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快通道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和C组,每组10例,芬太尼用量为A组15μg/kg、B组30μg/kg、C组50 μg/kg,三组均复合丙泊酚2~4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分别于手术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30 min(T3)、CPB停机4 h(T4)及24 h(T5)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cTn-Ⅰ浓度,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鼻咽温和直肠温,记录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血浆cTn-Ⅰ浓度在T3、T4和T5时点均显著升高(P<0.01);于T4时点达峰值,T5时点开始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比A组低(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以A组为短(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A、B两组均短于C组(P<0.01和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A、B、C三组虽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中,芬太尼用量30μg/kg复合丙泊酚2~4 mg·kg-1·h-1是较为理想的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和快通道实施的临床用药剂量.
作者:张运淳;陈启旭;陈兰仁;林学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外阴畸形的不同,分别采用阴蒂成形术、大小阴唇成形术、尿道延长术与阴道下段成形术,再造女性外阴.结果:13例矫治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恢复女阴外观;阴道可容两指,尿道外口位置恢复正常,已婚者婚后性生活满意.结论:根据外阴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法,可大限度利用了自身组织,使矫形后外阴更趋于女性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作者:张晓萍;刘永莹;谢志红;李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洛赛克预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72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用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12 h 1次,对照组未予抗酸药治疗,疗程均2周.结果:治疗组急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洛赛克能减少急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作者:吴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HPS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8例HPS患儿均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其中脾肿大5例),外周血象两系血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网状吞噬细胞增生,噬血细胞易见.1例确定为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治疗后好转.结论:HPS属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对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例应及时或多次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创造条件.
作者:张帆;陈兰举;周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作者:刘昌阔;吴志鹏;孙礼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根据刘国辉等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和重症诊断标准,对确诊的287例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并随访其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8年,有效率100.0%,治愈率97.5%,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组织,减少创伤,结合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臀肌挛缩症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毅;孙军;蒋家潭;张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