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源性脑栓塞80例临床分析

汪曙光

关键词: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病
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0例中意识障碍伴呕吐者采用脱水降颅压7~14天后,用神经细胞活化剂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意识正常者应用脱水剂加用复方丹参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结果:80例中心脏瓣膜病32例,心肌梗死16例,心脏黏液瘤2例,无瓣膜病变的房颤24例,心肌病6例,经治疗后14例出院,20例临床痊愈,36例好转,无效10例.结论:心源性脑栓塞在临床上很常见,慢性房颤尤其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除积极治疗脑栓塞外,应同时注意原发心脏病的处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其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碘化油乳剂栓塞术,术后4~6周进行CT扫描,分析碘化油聚集形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按其碘化油分布范围和沉积程度可将碘化油沉积形态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稀少型,其2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7.9%、20.0%、0/8.结论: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碘化油充盈愈完全,生存率愈高.

    作者:黄涛;杨红;丁勇;孔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过期妊娠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对4 383例分娩产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手术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少、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等均高于足月妊娠组(P<0.01~P=0.000).结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尽力避免过期妊娠的发生,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云;李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男女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致敏原为重铬酸钾、硫酸镍、硫柳汞、芳香混合物、对苯类、卡巴混合物等.结论: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外源性致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致敏原常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作者:殷红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眼外伤3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76例(392只眼)儿童眼外伤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中穿孔伤多,钝挫伤次之.致伤原因主要是爆炸、玻璃、铁器、剪刀等.治疗前盲目者192只眼(48.98%),治疗后盲目者129只眼(32.91%),恢复有用视力者(>0.3)146例(37.24%).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德宣;刘亚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低剂量氟尿嘧啶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低剂量氟尿嘧啶(5-Fu)持续输注联合小剂量顺铂(PDD)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5-Fu250 mg·m-2·d-1,通过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深静脉输注3周;PDD 6 mg·m-2·d-1,静脉输注1 h,每周5天,连用3周,每4周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有效率为52.8%.初治和复治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黏膜反应.结论:低剂量5-Fu持续输注联合小剂量顺铂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适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

    作者:夏晓阳;叶爱和;陈爱民;许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舒林酸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舒林酸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舒林酸设置不同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于人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胃癌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ki-67)、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还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舒林酸使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受抑制,出现G0/G1期比例增高,S期比例降低,同时使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而ki-67、survivin及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上述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舒林酸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其机制涉及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COX-2、ki-67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作者:于东红;周蕾;王萍;王启之;承泽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与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分析9例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残余胆囊结石6例,腹腔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9例再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应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绝大部分的再次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0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用药前24 h口服地塞米松7.5 mg,每天2次,连用3天;顺铂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天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72.3%.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结论:多西他赛与顺铂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作者:孙惠娟;秦凤展;郑荣生;汪子书;王洪亚;刘铁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建立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研究Perthes病治疗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健康未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周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6 mg/kg)2次;另一组用液氮冷冻股骨头,术后定期行X线、MRI、ECT检查,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两实验组均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激素组第4周复制成功率为40.0%,第8周成功率为75.0%,总成功率为55.6%;而液氮冷冻组第4周复制成功率为90.0%,第8周成功率为100.0%,总成功率95.0%.结论:单独使用激素或液氮冷冻股骨头均可建立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但单用激素并非一定引起股骨头坏死.液氮冷冻建立的幼犬股骨头坏死可作为研究Perthes病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官建中;周建生;肖玉周;刘振华;郭冰沁;张俊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治疗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1例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加尿激酶冲洗术.结果:21例中有1例出现活动性出血,注入肾上腺素后血止住.1例再出血伴意识障碍,复查CT血肿明显增加达50 ml,行开颅血肿清除.其余19例术后症状均减轻,术后2~3天复查头颅CT,血肿均基本清除.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疗程短,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辉;周维广;许峰;刘连英;韩艳;赵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Child法消化管重建治疗胆总管完整的胰十二指肠破裂1例

    2005年12月28日,笔者将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中Child法消化管重建的三个吻合口改良成两个,运用于1例胆总管完整的胰十二指肠破裂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汪兆军;王爱军;杨凤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3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67例产后出血的治疗以加强子宫收缩、维持有效循环、祛除致病因素为主.结果: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209例),其次是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危险因素依次为手术产、巨大儿、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以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结论: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是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江世芳;谢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进展期贲门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65例分析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适应证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65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其中行食管空肠Roux-en-Y(RYR组)吻合术36例,食管空肠端侧(TSR组)吻合术29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1年生存率58.5%;2年生存率35.4%.术后并发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1例,腹部切口裂开1例.RYR组代胃肠管扩张容积明显(P<0.001),钡剂在代胃肠管内滞留时间相对TSR组延长(P<0.001),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P<0.05).结论:进展期贲门癌可积极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以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具有优越性.

    作者:李汉成;王峰;马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32例,其中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12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PCI术后1个月HRV中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和高频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术后6个月HRV除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P>0.05)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PCI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与PCI改善了患者心肌缺血及纠正神经体液因子对窦房结功能、心室肌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作者:竟雪莹;余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恶性间质瘤20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胃镜及(或)影像学检查,14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其中5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成人多见,50岁以上占70%(14/20),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贫血、疼痛多见.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恶性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志强;宁忠良;李永山;梁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心肺转流(cardia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快通道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和C组,每组10例,芬太尼用量为A组15μg/kg、B组30μg/kg、C组50 μg/kg,三组均复合丙泊酚2~4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分别于手术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30 min(T3)、CPB停机4 h(T4)及24 h(T5)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cTn-Ⅰ浓度,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鼻咽温和直肠温,记录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血浆cTn-Ⅰ浓度在T3、T4和T5时点均显著升高(P<0.01);于T4时点达峰值,T5时点开始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比A组低(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以A组为短(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A、B两组均短于C组(P<0.01和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A、B、C三组虽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中,芬太尼用量30μg/kg复合丙泊酚2~4 mg·kg-1·h-1是较为理想的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和快通道实施的临床用药剂量.

    作者:张运淳;陈启旭;陈兰仁;林学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胎盘早期剥离62例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的发病诱因、诊断、治疗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2例胎盘早期剥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轻型7例,重型7例.产妇产后出血轻型8例,重型14例,肾衰重型2例,DIC重型2例.结论:通过对胎盘早期剥离的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尽早作出诊断,立即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黄丽丽;王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 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作者:康明;汪淮莉;马小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对13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有排尿困难9例,其中膀胱颈挛缩5例,后尿道狭窄3例,腺体残留1例;膀胱结石1例;附睾炎3例.结论:后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和附睾炎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作者:许海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8岁,停经2个月,右下腹痛伴阴道流血6 h入院.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伴先兆流产.

    作者:郑凯;陈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