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君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施行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结果:围手术期出现吻合口瘘1例,无其它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0个月~5年,生存率1年为81.82%,3年为54.52%,5碾为42.42%.出院后全部病例均无吻合口狭窄,肛门排气、排便基本正常,无吻合口局部肿瘤复发现象.结论: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加强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手术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早期临床疗效,并结合文献探讨其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1例高龄、多合并症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监控下,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修复术.结果:术后复查CT显示人造血管内支架通畅,无移位、扭曲,人造血管内支架外壁与瘤腔间充满血栓,无内漏.腹部搏动性肿块消失.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和恢复快的新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慎重使用.
作者:周为民;高涌;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52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7天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6~24个月观察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48例(92.3%),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简便,疗效高,疗程短.
作者:廖圣恺;徐涛;卢保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70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8.57%,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71%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轮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作者:陈爱贞;何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对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和康复等全面护理干预. 结果:功能锻炼及时有效,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亦是消除患者悲观心态、恢复其自理能力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源动力.
作者:陆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将肥胖型IGT(体重指数>25)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OGTT试验测定餐后2 h血糖,DSS糖化血红蛋白仪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MAU组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NAU组(P<0.01).结论:糖耐量减低且肥胖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存在与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叶志恒;汪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异体前交叉韧带(ACL)修复重建损伤的膝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的监视下采用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ACL移植解剖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断裂12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术前Lysholm法评估平均60.1±5.8.结果:1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法评估达90.8±5.2,其中优良率达80%.全组病例无关节粘连、切口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镜下采用异体ACL解剖学重建ACL,可同时达到解剖学重建和等长重建,损伤小,康复快,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的ACL的重建材料.
作者:刘泉;周建生;潘功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肺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分别以100 nmol/L、300 nmol/L和500 nmol/L的Survivin ASODN作用于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和肺腺癌细胞株SPC-A1,于24 h、48 h、72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NCI-H446和SPC-A1皆表达Survivin基因和蛋白.随着ASODN浓度增加,Survivin mRNA明显下调,其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SODN 500 nmol/L作用72 h时两种细胞Survivin mRNA抑制率分别达62.72%和67.43%;Survivin蛋白表达也有类似的变化; ASODN对两种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随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Survivin ASODN能够抑制肺癌细胞株Survivin 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诱导凋亡的效果也呈剂量、时间依赖性,500 nmol/L的浓度作用72 h效果佳.
作者:夏雪梅;陈余清;蔡映云;李殿明;胡俊锋;黄礼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32岁.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1年余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无咳嗽、咯痰、咯血等不适.曾于当地医院诊治,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好转.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颈部淋巴结未触及.
作者:倪军;于东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病情况、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EH患者,按照WHO的危险分层法将EH患者分成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3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谱勒对3组EH患者双侧颅外段颈总动脉(CCA)进行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率等指标,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中危EH组患者CCA的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危和极高危EH组CCA的IM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现为颈动脉IMT增厚;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EH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4.6%、75.0%和82.4%,与健康对照组(16.7%)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EH危险分层增加而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颈动脉IMT厚度增加可能是CAS的早期表现;IMT厚度等是超声检查CAS的可靠指标;超声多谱勒能无创、直观动态地了解CAS程度,能为全面评价高血压是否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窗口.
作者:竟雪莹;戴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CellTiter 96 Aqueous One 试剂检测BIU-87细胞株增殖活力;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As2O3与BIU-87细胞株生长抑制率之间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P<0.01),IC50为28.92 μmol/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As2O3作用的BIU-87细胞核膜消失,核染色质呈大小不等的小圆形碎片;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30 μmol/L的As2O3处理BIU-87细胞株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加,凋亡率为47.37%.结论:As2O3能显著抑制BIU-87细胞株增殖;使细胞阻滞在S期,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夏俊;陈俊霞;盛甫秀;崔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严重程度和体重指数关系以及OSAHS患者严重程度与日间肺功能和日间血气分析、睡眠结构紊乱的关系.方法:对38例有睡眠打鼾、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监测,并在日间予其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睡眠结构紊乱、微觉醒指数增加及睡眠转换指数增加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白天肺功能、血气分析与患者病情无显著关系,但白天氧分压和体重指数有一定关系.结论:OSAHS患者白天血气分析,肺功能与病情无相关关系,睡眠结构紊乱与病情有关,肥胖程度对OSAHS起预示作用.
作者:徐圣葆;王恩举;肖永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时间、剂量、分次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OUR-QGD型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156例,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确定靶点数目.50%~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0%以上的体积,故借鉴普通放疗的低分割技术照射,每周3次,治疗次数为3~8次,肿瘤周边的分次剂量为3~8 Gy.结果:治疗结束后1~3个月有120例进行了CT扫描复查.111例有效,有效率为92.5%.结论: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如果按照普通放疗的低分割照射的方法给出剂量及分次,可以使伽玛刀治疗时大程度地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又使肿瘤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效果显著、安全.
作者:曹文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Ki-67抗原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标本108例,腋淋巴结转移者48例,组织学分级Ⅱ级40例,Ⅲ级68例.S-P 法免疫组化染色活检石蜡组织切片.结果: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其Ki-67过度表达率以及c-erbB-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05和P<0.01);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其Ki-67过度表达率以及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组织学分级Ⅱ级患者(P<0.005和P<0.05);Ki-67过表达的乳腺癌其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Ki-67低表达者(P<0.005).结论:Ki-67过度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傅晓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或MRI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早期7例,中期17例,晚期16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死和脑膜钙化等.正规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后,有效33例(82.5 %),无效6例(15.0%),病死1例(2.5%).结论:CT或MRI能较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多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徐葵花;陈天平;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加味阳和汤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加味阳和汤治疗SSc 16例,观察SSc患者症状、体征、循环内皮细胞、皮质醇水平等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SSc肿胀硬化、雷诺征等明显好转,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SSc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作者:靳情;胡东流;王洪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44例47条下肢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静脉溶栓经验.方法:采用尿激酶或重组链激酶自患肢输入,同时运用肝素静脉滴注维持3天后改皮下注射,7天为一疗程,用药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结果:42例45条下肢肿胀消退,2例无明显效果.随访31例,造影通畅25例,4例狭窄>50%,1例深静脉节段显影,1例深静脉未显影.8例治疗过程中有手术创面出血,药物减量后好转.无肺动脉栓塞.结论:外科术后下肢DVT,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作者:倪良宏;郭劲松;唐军建;马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前、术中、术后处理,进一步提高肾移植成功率.方法: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4例尸体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人/肾均健康存活,2例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而切取移植肾,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严格选择受者和术前充分准备,高质量的取肾和植肾术、合理选用免疫抑制剂及严密的术后监测处理是尸体肾移植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作者:范其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0岁,体重47 kg.3个月前行食管憩室切除术,术后出现食管支气管瘘,纵隔、胸腔严重感染,呼吸衰竭,经抢救后病情平稳.入院查体:神清,消瘦,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率50次/分,律齐.胸部CT及碘油造影证实食管中段、右下支气管瘘,右侧局限性慢性脓胸.术前查血常规正常,生化除总蛋白47.3 g/L、Na+128.9 mmol/L、Ca2+ 1.84 mmol/L外,余各项正常.阿托品激发功能实验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无手术禁忌,拟行食管中段切除加右肺中下叶切除、右上叶支气管成形加右侧慢性脓腔清除、纤维板剥脱术.
作者: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DM2患者进行血尿酸(BUA)、血胆固醇、甘油三酯(TG)、血糖、血压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分析. 结果:DM2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患者BUA、TG、餐后2 h血糖、血压水平及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DM2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进展与尿酸、血脂、血糖控制水平、血小板功能变化有关.
作者:金国玺;于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