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功能的关系

郑胜永;蒋锦琪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生活质量, 心功能分级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iHFe)对78例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CHF患者的体力限制、情绪、症状、社会限制、经济限制和LiHFe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提高,LiHFe分值明显增加;LiHFe总分在各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体力限制、情绪、社会限制、症状的分值也随着心功能的升级而增加(P<0.01).生活质量各项目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与其相关;心功能愈差,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其与EF无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iHFe)对78例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CHF患者的体力限制、情绪、症状、社会限制、经济限制和LiHFe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提高,LiHFe分值明显增加;LiHFe总分在各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体力限制、情绪、社会限制、症状的分值也随着心功能的升级而增加(P<0.01).生活质量各项目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与其相关;心功能愈差,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其与EF无相关性.

    作者:郑胜永;蒋锦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经线粒体途径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DN)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survivin抗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分别以100 nmol/L、300 nmol/L、500 nmol/L survivin ASODN作用于肺癌细胞株NCI-H446后,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凋亡;Rh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potential membrane,△Ψm)变化,ELISA法检测胞质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Cyt C)浓度,比色法检测胞质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yste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活性变化;加入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后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urvivin ASODN 500 nmol/L作用72 h效果佳,细胞凋亡指数(AI)达48.35%,增殖指数(PI)为24.38%; Survivin ASODN导致细胞△Ψm逐渐下降,并相继引起Cyt C的释放和caspase-9 的激活.三者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差异性;Z-LEHD-FMK显著抑制了survivin ASODN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Survivin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发挥抗肺癌细胞凋亡作用; Survivin ASODN能够显著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李伟;陈余清;周继红;李殿明;徐凤珍;夏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学生肠梗阻21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中学生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中学生肠梗阻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结果:21例肠梗阻手术治疗10例,非手术治疗11例,发生并发症5例,除1例放弃外,均治愈.结论:肠梗阻严重威胁中学生健康.学校、家长、医院对此应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需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田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27.4%,多在24 h内发生.首次CT检查在发病后6 h内、>6~12 h,继续出血查出率分别为47.37%、20.0%.继续出血组与非继续出血组发病6 h内使用甘露醇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首次CT示血肿形态不规则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起病时间短、超早期使用甘露醇、首次CT扫描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与继续出血无明显关系.

    作者:汪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产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控制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初一、初二学生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孕期、孕前危险因素及家庭一般状况.运用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与孕期、孕前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早产率为5.90%;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母亲生育年龄≥30岁、孕期感染性疾病、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孕前两年月经不规则及母亲职业为工人、教师、医务、技术人员.结论:预防早产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前开始.

    作者:姚荣英;韩慧;张玉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牙合)垫结合面具前牵引治疗混合牙列反(牙合)10例

    反(牙合)(俗称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1].我国反(牙合)的儿童初诊时多为替牙中晚期.

    作者:刘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早期微创治疗脑室内出血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例脑室内出血患者在7 h内实施侧脑室持续外引流术加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结果:基本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超早期侧脑室持续外引流术加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铅中毒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诊断明确的铅中毒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铅中毒儿童中7例为婴幼儿,年龄小11个月,8例患儿以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临床特征,或伴有贫血、肝脏大、生长发育迟缓、肾功能不全等表现.驱铅治疗及综合对症处理,好转7例,转院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铅可引起儿童多系统损害,尤其对发育中儿童脑功能的影响,可导致智能发育及神经行为障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作者:孙素欣;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比较

    目的:比较定量与定性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指标,观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定性和定量检测患者的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定性与定量检测HBeAb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四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量检测对临床诊治更有意义.

    作者:高继兵;蔡善武;朱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脉灌注化疗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另一组接受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介入治疗中骨髓抑制率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0~P=0.009),病灶缩小及血β-hCG下降程度高于全身组(P=0.013,P=0.027).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明确,且毒副反应较静脉化疗轻.

    作者:杜丹丽;郭才;谭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GalNAcT和CK19 mRNA表达与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GalNAcT)mRN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初治乳腺癌患者40例,在化疗前抽取骨髓,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髓中GalNAcT和CK19的基因表达;另选择血液系统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GalNAcT mRNA和CK19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5%(17/40)和27.5%(11/40);10例血液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和5名正常人骨髓GalNAcT mRNA、CK19 mRNA均不表达.两者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以及激素状况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GalNAcT mRNA和CK19 mRNA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联合检测可增加骨髓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

    作者:佘明金;秦凤展;吴穷;郑荣生;汪子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g与C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与补体3(complement,C3)之间的关系.方法:HIE患儿42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33名,于生后第1天无菌抽取静脉血送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g与C3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清IgG、Ig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3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临床分度愈重,变化愈明显.结论:HIE与免疫球蛋白、补体C3有关系,IgG、IgA升高,C3下降可能是缺氧缺血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的一个重要变化.

    作者:李志奇;任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35例各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2 mg静脉滴注,2~4周1次,其中25例配合化、放疗治疗.结果:骨痛控制有效率85%(30/35),其中以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配合化、放疗者较单独用药者更佳;治疗后77%(27/35)的患者活动功能有改善.3例获影像学完全缓解.结论:伊班膦酸钠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改善活动功能障碍.

    作者:凌扬;杨全良;盛桂风;周彤;王建华;汤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栓塞19例误诊原因分析

    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国内报道误诊率达70%以上[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确诊的肺栓塞患者27例中院内外误诊为其他疾患的19例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作者:单玉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用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索其显微手术技术改进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进行期翼状胬肉30例3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10例10眼,采取显微手术,取同侧眼下方角膜缘带结膜瓣的角膜缘游离移植片进行移植.缝合时强调移植片移植床上角膜缘各自准确对位吻合.术后对角膜上皮及植片生长情况严密追踪观察.结果:经过平均1年9个月观察,无一例胬肉复发,角膜上皮稳定,泪膜正常,供区角膜创面正常愈合.结论:同侧眼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为较佳的方法.

    作者:郭飞;张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异体移植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化学萃取法(CEN)、冻融法(FTN)制备的异种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移植术后8、13、23天神经再生轴突距离、Schwann细胞迁入、再血管化及炎症反应异同.方法:将36只雌性Wistar鼠随机配对,分为CEN组与FTN组,每组18只,分别桥接移植两种方法制备的Sprague-Dawley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观察术后8、13、23天移植物物理性状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8、13、23天,神经轴突再生距离、近和远端Schwann细胞数、再血管化及炎症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CEN组优于FTN组.结论:化学萃取法制备的异种周围神经去细胞基膜管较冻融法能更快、更好地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亦应有更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丁海;周建生;胡汝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12例报道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采用传统的柯-陆(Caldwell-Luc)手术和鼻窦内镜术.结果:12 例经不同术式一次治愈.结论:不同术式均能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受累的鼻窦.

    作者:庄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延长,继发性肾脏病的增多,老年透析患者逐年增加,我院血液透析(血透)室治疗老年患者由去年同期40%上升到今年同期48%,现总结护理要点.

    作者:王德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应用双J管作为内支架引流,其中开放性手术置管146例,内镜逆行置管12例.结果:本组留管时间13~56天,除2例外均顺利拔管.67例出现尿路刺激症、血尿、腰背部痛等症状(42.4%),8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双J管在上尿路疾病中可以通畅引流,改善肾功能,促进结石排出,防止尿漏、感染、狭窄,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不能忽视.

    作者:胡志华;蒋玖金;丁银满;田界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 kg以下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裴少华;臧豹;缪华新;任启程;王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