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乔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烷吸入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肝癌手术麻醉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36例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E组,n=18)和全麻组(G组,n=18).E组患者选择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F3).两组诱导方法一致,静脉滴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插管后、手术切皮、肝门阻断、肝门开放、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IL-6水平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E组硬膜外注入局麻药后,各项血液动力学参数虽有所变化,但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后和拔管后即刻G组SBP、DBP增加,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插管后至术毕G组血清IL-6水平升高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指标再灌注后均较缺血前升高(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烷吸入,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红;金钟;薛梅;王南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结果:均获临床愈合,其中优良率79.2%,中等率20.8%.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患者可以早期活动而减少卧床并发症,且手术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治疗手段.
作者:唐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与滴虫在阴道炎中的感染,以指导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对我院附属医院817例门诊阴道炎患者及232名我院健康体检者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常规培养鉴定.结果:817例阴道炎患者中,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14例和滴虫54例,检出率分别为26.19%和6.61%;我院健康体检者232名,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8例和滴虫2例,检出率分别为12.07%和0.86%;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假丝酵母菌、滴虫是阴道炎常见病原菌.
作者:唐素兰;赵芳芳;冯锡才;刘从森;李英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pS2、neu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乳腺癌组织蜡块进行回顾性检测. 结果:在65例乳腺癌中,pS2阳性表达率为50.8%;neu阳性率为46.2%,且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neu基因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neu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承泽农;武世伍;王萍;于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GBS患者发病后2周内神经电图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CV减慢占31.3%;末端潜伏期(ML)延长占28.1%;SCV减慢占25.0%;F波异常率87.5%.结论:神经电图中F波是GBS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尤其F波出现率降低更有诊断价值.
作者:吴松;张干;武爱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性反转综合征发病的可能原因.方法:运用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染色体核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均为46,XY.结论:该女性患者为46,XY男性性反转综合征;SRY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以及SOX基因的突变是导致性反转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鲍明升;程双怀;梁玉华;黄银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0例,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半年以上18例,骨折均愈合.其中断钉1例,延迟愈合1例,成角畸形1例.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骨折稳定性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董德凡;凌能本;陈跃;刘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活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994年10月~2002年10月采用脑活素天柱穴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对围生期有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史的患儿,做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得分<35者早期干预治疗.结果:患儿在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智能方面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1.3%以上.结论:脑活素穴位注射可输通经络,平衡阴阳,改善脑部微循环,脑功能得以代偿,方法简单,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梁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术)与超声乳化术(Phaco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53例(6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其中行ECCE术30例(35眼)行Phaco术23例(27眼),随访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并发症及眼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5者,Phaco组为17眼(62.96%),ECCE组为13眼(3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房闪(++)以上,有纤维素性渗出或晶体表面有色素沉着者ECCE组高于Phaco组(P<0.05).术后眼压随访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术式中,Phaco术优于ECCE术.
作者:谢维;姚淑玲;李玉虹;许长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毒副作用.方法:观察10例处于完全缓解期的ALL患儿应用40例次HD-MTX前后各器官功能的变化及毒副作用.结果: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损害、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发生率低.结论:HD-MTX对ALL患儿毒副作用轻,可以安全接受.
作者:毛国顺;郭玉淮;赵永;李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突发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系阵发出现的迅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其起搏点位置在心房、房室交界区,可见于健康人,亦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洋地黄中毒等.此症发作时多有心悸、胸闷和头晕症状.发作时间长,频率快或基础心脏病较严重者,易引发血流动力学障碍[1].该症并发在产妇的临产过程中,对母婴安全威胁极大.本文介绍1例临产妇突发室上速、行转律治疗成功、顺利分娩的护理体会.
作者:曹乐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在给予西药抗生素静脉滴注、对重度发热者均配合物理降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清开灵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予清热解毒口服液,一次20 ml,一天3次.两组疗效标准均按用药后记时观察,以体温恢复正常和症状消失时间的长短而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8%,对照组总有效率68.14%,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虞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与人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occludin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结构.结果:occludin主要定位于肝细胞膜,且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细胞癌(P<0.01).癌旁肝组织occludin表达++~+++级强度显著高于肝细胞癌(P<0.005).occludin在10例分化较好(Ⅰ、Ⅱ级)的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其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33例分化较差(Ⅲ、Ⅳ级)的肝细胞癌中,occludin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组织(P<0.05).结论:肝细胞癌与癌旁肝组织相比,occludin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均明显下降,其改变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光能;承泽农;桂淑玉;周青;朱华庆;张素梅;吴强;汪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对照组用激素、氨茶碱解除呼吸道梗阻,治疗组用雾化吸入0.5%沙丁胺醇溶液,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0.5%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作者:王子斌;韩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加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及气促、肺部罗音的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5%高于对照组71.4%(P<0.05).气促缓解天数治疗组(4.52±1.23)天少于对照组(6.18±1.36)天(P<0.01);肺部罗音消失天数治疗组(5.24±1.18)天少于对照组(6.67±1.34)天(P<0.01).结论:硝酸甘油是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罗厚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经验.方法:对28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及营养液应用等护理措施.结果:28例短肠综合征患者经营养支持后均取得预期效果,且无护理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护理操作及营养支持时的监测是保证短肠综合征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的增多,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提高.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3月 共收治53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现作报道.
作者:丁辉;甄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42岁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手术标本经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表现为无痛性双侧附睾肿大,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CD45、CD20、CD79α阳性,CD45RO、CD3、细胞角蛋白(CK)、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阴性.结论: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武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对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脾功能亢进患儿实施数字减影成像下部分脾栓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引入5F导管鞘,将导管经腹主动脉引入脾动脉主干近端,插入5F Cobra导管,注入造影剂,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采用低压流控法注入2 mm×2 mm×2 mm明胶海绵12~40粒,行周围性部分性脾栓塞.结果:3例栓塞面积分别为60%~70%、50%、70%,栓塞后1天内白细胞均明显上升,维持1周左右,逐渐恢复正常;血小板在第2~3天开始上升,恢复情况与栓塞面积有关;红细胞恢复较慢.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创伤小,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何宏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对25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感染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肺炎11例(4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1例(44%),高胆红素血症8例(32%),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支气管肺炎治愈8例,好转3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治愈1例,好转9例,未愈1例;高胆红素血症治愈2例,好转6例.结论:婴儿CMV感染以支气管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高胆红素血症为多见,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阳性为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赵武;陈兰举;王亚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