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出现咳嗽、左侧胸痛伴纳差、呕吐、进食困难2年,于2002年1月30日入院.入院检查:消瘦,BP 97.5/67.5 mmHg.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呼吸音低.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P2>A2.腹软,肝脾未及,剑突下轻压痛.
作者:张效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较为理想的器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2002年,我科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长骨干骨折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作者:洪德胜;周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纯化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质14-3-3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分析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方法:SDS-PAGE鉴定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rSj 14-3-3)蛋白包涵体,超声破碎细胞收集包涵体,尿素溶解包涵体,NiSO4平衡层析柱,亲和层析纯化rSj 14-3-3,Western-blot鉴定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结果:rSj 14-3-3是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在32.5 kDa附近得到单一蛋白条带,Western-blot证实纯化产物为rSj 14-3-3,且具有与天然Sj 14-3-3相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纯化了rSj 14-3-3蛋白,为研究14-3-3在血吸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德发;沈继龙;祖莹;刘庆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锥钻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颅锥钻孔加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68%,术后第7天复查CT颅内血肿清除率为65%.结论:颅锥钻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不需要贵重仪器,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梁冰;车林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1995年7月~1999年10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54例,存活率73.97%.死亡19例,病死率26.03%.结论:及时复苏,尽早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马骏;董永林;娄飞云;杨百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淋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陆萍;陆磊;杨瑞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蚌埠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蚌埠市1 132名干部体检的体质指数、血脂及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16%,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高,是中青年组的2倍;男性群体脂肪肝检出率(11.35%)早于且高于女性群体(6.91%,P<0.05);体质指数>25脂肪肝检出率为20.57%,<25脂肪肝检出率为4.06%,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5);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5).结论: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作者:孙晓洁;张国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上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联系.我科对4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作有关检查,试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对确定有GER者予以相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1岁,既往体健.2002年4月21日凌晨2时突感心前区不适,随即呼吸、心跳停止,约10 min后即送来我院急诊室.心电图示一直线,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1、3、5、7 mg静脉推注,纳洛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碳酸氢钠等,持续约30 min,心电图仍为一直线.与家属谈话,拟准备静脉溶栓,在取得家属同意后,选择尿激酶静脉溶栓.5%葡萄糖液250 ml加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同时,心肺复苏继续进行,40 min后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率,Ⅱ、Ⅲ、aVF导联显示ST段向上抬高约0.3 mV,血压维持在90~110/50~70 mmHg,转急诊病房.
作者:伍德生;汪建超;吴晓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并以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为33.8±12.5 ng/ml,肝硬化无腹水组含量为40.2±15.4 ng/ml,肝硬化有腹水组含量为61.4±25.8 ng/ml,正常人和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有腹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克勤;何浩明;冯岚;苏彩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大学生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对1995~2000年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为15.17/10万,未接种组发病26例,发病率为515.16/10万(P<0.005).男生的发病率为191.33/10万,女生的发病率为15.12/10万(P<0.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华易长;宋文琪;李霞;毛魁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油氯化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甘油氯化钠组和甘露醇组,并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72 h和15天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甘油氯化钠组与入院时比较,治疗72 h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5天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甘露醇组治疗72 h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15天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甘油氯化钠有明显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作用,降低血黏滞性的作用稳定而持久.
作者:史东葵;雷奕祺;刘向今;袁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两种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盐酸利多卡因于子宫颈旁注射麻醉为A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棉签行子宫颈管黏膜麻醉为B组,对两组在用药后子宫颈自然扩张程度及受术者术中的反应给予评定.结果:A组在镇痛效果及子宫颈自然扩张率明显优于B组(P<0.005),且A组中无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P<0.01).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子宫颈自然扩张均有一定作用,但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方法同样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陶思娥;孙祥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兔颈静脉血栓形成(VT)模型的病理学变化,探讨其可靠性.方法:通过结扎静脉、阻碍血流、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因子等方法而形成模型并分期观察其病理学演变.结果:VT后3天内,血栓与管壁无粘连,内皮细胞不全,炎性浸润明显.7天后血栓收缩,与内壁机化粘连,渐有内皮细胞覆盖.结论:本模型病理过程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类似于人类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恒定、可靠.
作者: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冠心病住院患者37例,经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规治疗病情达相对稳定状态后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比索洛尔1.25 mg/d,每2周增加1.25 mg,大量5 mg/d,疗程12周.两组于治疗前后均做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增加(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治疗后两组相应指标比较:治疗组LVEDD和LVESD显著缩小(P<0.01),EF显著增加(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室性期前收缩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减小已发生重构的心室容积,提高EF值;减慢心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冯燕娴;余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影响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8月~1997年12月收治的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5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25例)原发瘤加转移瘤切除;乙组(32例)仅转移瘤切除.两组均于术后辅以化疗.结果:甲、乙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0个月,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瘤为胃肠道者与非胃肠道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与27个月(P<0.01).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21个月(P<0.01).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10.5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预后极差,但原发瘤切除加转移瘤切除并辅以术后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原发瘤为胃肠道者及印戒细胞癌者预后差.卵巢转移性癌做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意义不大.
作者:李玉芝;杨孝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在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过程中,发现所有重度中毒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明显增高,且与中毒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关系.本文就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CPK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作一探讨.
作者:刘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癣样变、瘙痒剧烈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9例,慢性湿疹23例,慢性肥厚性斑块状银屑病25例,慢性局限性瘙痒症17例,应用加味黄芩膏治疗.结果:神经性皮炎痊愈22例,慢性湿疹痊愈17例,银屑病痊愈12例,瘙痒症痊愈9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24例;其中阴茎型10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6例.术后7~10天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膀胱造瘘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9例,治愈率为79.2%.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洁;杨凯;裴有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效果.方法:45例EVB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例.A组予垂体后叶素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治疗;C组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生长抑素合用治疗.结果:A组止血成功7例,失败8例,有效率46.7%;B组止血成功12例,失败3例,有效率80.0%;C组止血成功14例,失败1例,有效率93.3%(P<0.05).结论:酚妥拉明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与脑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合用,止血效果好.
作者:左戎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