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李玉芝;杨孝军

关键词: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 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影响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8月~1997年12月收治的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5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25例)原发瘤加转移瘤切除;乙组(32例)仅转移瘤切除.两组均于术后辅以化疗.结果:甲、乙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0个月,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瘤为胃肠道者与非胃肠道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与27个月(P<0.01).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21个月(P<0.01).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10.5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预后极差,但原发瘤切除加转移瘤切除并辅以术后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原发瘤为胃肠道者及印戒细胞癌者预后差.卵巢转移性癌做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意义不大.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4例AIDS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AIDS患者14例中经血液传播11例(78.6%),经性传播1例(7.1%),不详2例(14.3%).临床表现为发热14例(100%),胸闷、呼吸困难9例(64.3%),消瘦8例(57.1%),肺部感染14例(100%),霉菌感染7例(50%),合并结核病3例(21.4%),WBC<4.0×109/L 5例(35.7%),L<0.20 6例(42.9%);X线胸片均为双肺中、下部弥漫性斑片状、纤维条索状阴影;抗-HIV抗体阳性14例(100%).结论:AIDS患者以发热、肺部感染、胸闷、呼吸困难、消瘦合并霉菌和结核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结合流行病学进一步检测抗-HIV抗体,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黄珈珈;徐凤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指压攒竹穴治疗呃逆37例

    呃逆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为日常生活常见症状,一般多能在短时间内自然消失,不需治疗.少数正常人因饮食、不良情绪及某些脑部病变引起的呃逆为持续性,常影响说话和进食[1].笔者采用手法按压攒竹穴治疗持续性呃逆37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玉玲;程晋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两种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盐酸利多卡因于子宫颈旁注射麻醉为A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棉签行子宫颈管黏膜麻醉为B组,对两组在用药后子宫颈自然扩张程度及受术者术中的反应给予评定.结果:A组在镇痛效果及子宫颈自然扩张率明显优于B组(P<0.005),且A组中无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P<0.01).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子宫颈自然扩张均有一定作用,但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方法同样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陶思娥;孙祥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获得随访,随访10个月~5年.疗效优84例,良2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1.7%.结论:把握指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仔细地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立泰;汤瑞新;刘长征;程银树;宁宗福;时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影响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8月~1997年12月收治的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5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25例)原发瘤加转移瘤切除;乙组(32例)仅转移瘤切除.两组均于术后辅以化疗.结果:甲、乙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0个月,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瘤为胃肠道者与非胃肠道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与27个月(P<0.01).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21个月(P<0.01).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10.5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预后极差,但原发瘤切除加转移瘤切除并辅以术后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原发瘤为胃肠道者及印戒细胞癌者预后差.卵巢转移性癌做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意义不大.

    作者:李玉芝;杨孝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 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4.5%;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 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作者:崔琢;王淑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大学生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对1995~2000年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为15.17/10万,未接种组发病26例,发病率为515.16/10万(P<0.005).男生的发病率为191.33/10万,女生的发病率为15.12/10万(P<0.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华易长;宋文琪;李霞;毛魁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栓消融术后犬股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溶栓(thrombolysis,TL)及外科取栓(thrombectomy,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20只做成血栓模型,其中2只假手术(sham,SH)作对照组.ATD组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 000 r/min行机械血栓消融.TL组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 000 u/min注入血栓中.TX组以4-F Fogarty导管顺行取栓一次.于一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皮层变化.结果:一周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轻,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Ⅰ~Ⅱ级,而TX组为Ⅲ~Ⅳ级(P<0.05~P<0.01).结论:ATD及TL具有同样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余朝文;段鹏飞;桑宏飞;高峰;周伟;高杰;陈启旭;吴允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淋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陆萍;陆磊;杨瑞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失败后静脉溶栓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成功1例

    患者男性,51岁,既往体健.2002年4月21日凌晨2时突感心前区不适,随即呼吸、心跳停止,约10 min后即送来我院急诊室.心电图示一直线,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1、3、5、7 mg静脉推注,纳洛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碳酸氢钠等,持续约30 min,心电图仍为一直线.与家属谈话,拟准备静脉溶栓,在取得家属同意后,选择尿激酶静脉溶栓.5%葡萄糖液250 ml加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同时,心肺复苏继续进行,40 min后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率,Ⅱ、Ⅲ、aVF导联显示ST段向上抬高约0.3 mV,血压维持在90~110/50~70 mmHg,转急诊病房.

    作者:伍德生;汪建超;吴晓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自1987年Palmer等首次证实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张因子与NO同质后,对NO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李兴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在大血管手术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体外循环装置回收术中自体血,再根据平均动脉压(MAP)回输,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回收血及术毕24 h患者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液培养、尿量及尿颜色.结果:平均出血量(4 916±188.5)ml;平均回收血量(4 530±135.7)ml,回收率达92.1%.全组术中、术后24 h尿量>50 ml/h,颜色清亮,无血红蛋白尿,回收血、术后24 h患者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作自体血回输,可达到节约用血、减少输血并发症、保护血液的目的.

    作者:李晓红;吴玉美;李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奇霉素组(23例)0.25 g,每天1次,静脉滴注,用5天;头孢呋辛组(18例)1.5 g,每天2次,静脉推注,共用5天.结果:阿奇霉素组和头孢呋辛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细菌清除率和药物敏感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

    作者:熊肇军;许启霞;陈余清;刘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蚌埠市干部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蚌埠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蚌埠市1 132名干部体检的体质指数、血脂及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16%,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高,是中青年组的2倍;男性群体脂肪肝检出率(11.35%)早于且高于女性群体(6.91%,P<0.05);体质指数>25脂肪肝检出率为20.57%,<25脂肪肝检出率为4.06%,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5);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5).结论: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作者:孙晓洁;张国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活髓前牙缺损的两种垫底材料比较

    目的:选择良好的垫底材料用于活髓前牙缺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方法:267颗牙冠缺损的活髓前牙,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用玻璃离子或可硬固氢氧化钙作为垫底材料,比较两者在保护牙髓、对充填体牢固程度和颜色方面的影响.结果:玻璃离子组对充填体的牢固程度和颜色协调,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P<0.005).结论:建议使用玻璃离子替代氢氧化钙作垫底材料.

    作者:何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36例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较为理想的器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2002年,我科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长骨干骨折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作者:洪德胜;周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五河县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透明胶纸法调查五河县农村13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63%,男性为44.62%,女性为48.50%,两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中,5~10岁为感染高峰.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冬季不洗澡、用牙齿咬切指甲、常吃零食、不良玩耍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的感染率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雪梅;胡守锋;夏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抗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42只复发性青光眼在二次手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前眼压34.05±4.05 mmHg,明显高于随访半年期13.13±3.30 mmHg以及随访2年期14.33±3.30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近期眼压6.75±1.43 mmHg,明显低于随访半年期(P<0.01).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率为95.2%.结论:术中一次性应用MMC,远期观察其降压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秦梅;戴立新;陈大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明阑尾重复畸形的各种类型.方法: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分类进行探讨.结果: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分为双(多)阑尾畸形、阑尾部分重复畸形、袢状阑尾、双(结)盲肠双阑尾畸形.结论:重复阑尾极易引起感染,发生急性炎症、化脓、坏疽、穿孔.大多数病例必须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获得诊断.

    作者:陆磊;秦悦农;陆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其耐药特性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征.方法:用三纸片法作为检测ESBL细菌的筛选试验,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药敏纸片对照方法作为检测ESBL的确认试验,对6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105株,阳性率为16.9%,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4.7%,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产ESBL细菌具有较高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治疗ESBL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