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河县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王雪梅;胡守锋;夏惠

关键词:蛲虫病, 卫生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透明胶纸法调查五河县农村13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63%,男性为44.62%,女性为48.50%,两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中,5~10岁为感染高峰.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冬季不洗澡、用牙齿咬切指甲、常吃零食、不良玩耍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的感染率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两种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盐酸利多卡因于子宫颈旁注射麻醉为A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棉签行子宫颈管黏膜麻醉为B组,对两组在用药后子宫颈自然扩张程度及受术者术中的反应给予评定.结果:A组在镇痛效果及子宫颈自然扩张率明显优于B组(P<0.005),且A组中无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P<0.01).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子宫颈自然扩张均有一定作用,但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方法同样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陶思娥;孙祥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淋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陆萍;陆磊;杨瑞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36例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较为理想的器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2002年,我科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长骨干骨折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作者:洪德胜;周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甘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9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油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油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在临床方面作比较.结果:甘油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有相似作用,但甘油氯化钠无肾功能变化、血尿等副作用.结论:急性脑出血、高颅压应用甘油氯化钠注射液,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颍;刘文成;杜鸿昌;田洪光;支泽;郭林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救治广泛额颞部脑损伤

    目的:探讨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术在救治广泛额颞部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75例经CT扫描诊断的单侧额颞部广泛脑损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采用额颞马蹄形切口普通骨瓣开颅(常规术式)和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组合术式).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合术式组恢复良好率优于常规术式组(P<0.05);术中脑膨出发生率较常规术式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昏迷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组合术式额颞大骨瓣开颅切口设计符合美容要求,减压充分、合理,能有效改善脑循环,显著改善广泛额颞部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善水;孙克华;李真保;江晓春;戴易;林元浩;李振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栓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形和撕脱型.横断者包括斜行,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1].1998年5月~2001年11月,笔者采用骨栓治疗单纯髌骨横断骨折37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小祥;钱塘;朱玉金;桑宏飞;冷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麻疹合并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1例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伴尿黄20天,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20天前患者在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7℃~39℃,继之出现尿黄,伴纳差、恶心、呕吐,持续1周左右.

    作者:陈天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锥钻孔抽吸、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的:探讨颅锥钻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颅锥钻孔加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68%,术后第7天复查CT颅内血肿清除率为65%.结论:颅锥钻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不需要贵重仪器,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梁冰;车林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1995年7月~1999年10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54例,存活率73.97%.死亡19例,病死率26.03%.结论:及时复苏,尽早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马骏;董永林;娄飞云;杨百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食管裂孔疝1例

    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出现咳嗽、左侧胸痛伴纳差、呕吐、进食困难2年,于2002年1月30日入院.入院检查:消瘦,BP 97.5/67.5 mmHg.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呼吸音低.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P2>A2.腹软,肝脾未及,剑突下轻压痛.

    作者:张效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影响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8月~1997年12月收治的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5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25例)原发瘤加转移瘤切除;乙组(32例)仅转移瘤切除.两组均于术后辅以化疗.结果:甲、乙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0个月,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瘤为胃肠道者与非胃肠道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与27个月(P<0.01).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21个月(P<0.01).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10.5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预后极差,但原发瘤切除加转移瘤切除并辅以术后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原发瘤为胃肠道者及印戒细胞癌者预后差.卵巢转移性癌做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意义不大.

    作者:李玉芝;杨孝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16例

    1993年1月~2000年10月,我科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16例,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张敬彬;陈祥;刘小华;王启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20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全部病例均经诊断性刮宫的子宫内膜、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及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结果:20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者,恶性肿瘤27例(13.11%),良性病变127例(61.65%),非器质性病变52例(25.24%).结论: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疾病均可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及血性白带,但不规则出血主要与子宫体及子宫内膜疾病有关,血性白带、接触性出血主要与子宫颈疾病有关.

    作者:韩领修;闫孔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伴呼吸系统症状34例分析

    临床上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联系.我科对4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作有关检查,试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对确定有GER者予以相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抗体与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

    钾离子通道是人体神经元、心肌细胞上分布为密集、功能为重要的一种通道,对于细胞膜兴奋性的维持、动作电位的延缓、成簇放电的频率、神经网络的学习记忆储存等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金兰;王刚;孔德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24例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24例;其中阴茎型10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6例.术后7~10天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膀胱造瘘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9例,治愈率为79.2%.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洁;杨凯;裴有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指压攒竹穴治疗呃逆37例

    呃逆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为日常生活常见症状,一般多能在短时间内自然消失,不需治疗.少数正常人因饮食、不良情绪及某些脑部病变引起的呃逆为持续性,常影响说话和进食[1].笔者采用手法按压攒竹穴治疗持续性呃逆37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玉玲;程晋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获得随访,随访10个月~5年.疗效优84例,良2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1.7%.结论:把握指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仔细地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立泰;汤瑞新;刘长征;程银树;宁宗福;时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苦参素、左旋咪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左旋咪唑涂布剂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B组、C组和对照D组.治疗A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400~600 mg,每天1次肌肉注射;B组给予左旋咪唑涂布剂500 mg,每周2次涂于腿部皮肤;C组为两药联用;对照D组给予维生素及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2个月末各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治疗结束时治疗A、B、C组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30.0%、38.9%,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6.2%、41.7%、55.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抗感染作用,与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可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经济、方便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自1987年Palmer等首次证实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张因子与NO同质后,对NO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李兴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