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娥;孙祥熙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获得随访,随访10个月~5年.疗效优84例,良2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1.7%.结论:把握指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仔细地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立泰;汤瑞新;刘长征;程银树;宁宗福;时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阐述左胸径路胸段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的优越性.方法:116例胸段食管癌行左胸第6肋间前外侧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加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术.结果:本组切缘癌1例,吻合口瘘6例(5.2%),无1例死亡.结论:该术式在提高肿瘤根治、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优点.
作者:韩孔启;张金声;朱伟;谢克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晕厥28年,行走不稳20年,小便潴留3天,于2001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73~1996年曾出现晕厥4次,均在站立几分钟后出现.1982年后行走不稳,缓慢加重,经常跌倒.1991年以来颈部以下不出汗.1994年后说话欠流利,呈吟诗状并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
作者:陈卓;赵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透明胶纸法调查五河县农村13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63%,男性为44.62%,女性为48.50%,两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中,5~10岁为感染高峰.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冬季不洗澡、用牙齿咬切指甲、常吃零食、不良玩耍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的感染率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雪梅;胡守锋;夏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术治疗效果.方法:依据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适宜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化),以电钻将穿刺针送入血肿中心,抽吸血肿,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冲刷粉碎血肿,再以尿激酶等液化引流血肿.结果:40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术前两瞳孔均已散大),放弃治疗3例.生存病例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Ⅴ级为效果不良.Ⅰ、Ⅱ级26例,Ⅲ级7例,Ⅳ级1例,良好率82.5%.结论:穿刺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王秋生;马修尧;李永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油氯化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甘油氯化钠组和甘露醇组,并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72 h和15天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甘油氯化钠组与入院时比较,治疗72 h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5天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甘露醇组治疗72 h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15天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甘油氯化钠有明显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作用,降低血黏滞性的作用稳定而持久.
作者:史东葵;雷奕祺;刘向今;袁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淋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陆萍;陆磊;杨瑞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体外循环装置回收术中自体血,再根据平均动脉压(MAP)回输,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回收血及术毕24 h患者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液培养、尿量及尿颜色.结果:平均出血量(4 916±188.5)ml;平均回收血量(4 530±135.7)ml,回收率达92.1%.全组术中、术后24 h尿量>50 ml/h,颜色清亮,无血红蛋白尿,回收血、术后24 h患者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作自体血回输,可达到节约用血、减少输血并发症、保护血液的目的.
作者:李晓红;吴玉美;李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蚌埠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蚌埠市1 132名干部体检的体质指数、血脂及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16%,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高,是中青年组的2倍;男性群体脂肪肝检出率(11.35%)早于且高于女性群体(6.91%,P<0.05);体质指数>25脂肪肝检出率为20.57%,<25脂肪肝检出率为4.06%,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5);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5).结论: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作者:孙晓洁;张国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髌骨骨折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形和撕脱型.横断者包括斜行,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1].1998年5月~2001年11月,笔者采用骨栓治疗单纯髌骨横断骨折37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小祥;钱塘;朱玉金;桑宏飞;冷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及其敏感药物.方法:细菌鉴定按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感染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条件致病菌,且耐药性较高.结论:明确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四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征.方法:用三纸片法作为检测ESBL细菌的筛选试验,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药敏纸片对照方法作为检测ESBL的确认试验,对6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105株,阳性率为16.9%,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4.7%,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产ESBL细菌具有较高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治疗ESBL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24例;其中阴茎型10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6例.术后7~10天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膀胱造瘘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9例,治愈率为79.2%.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洁;杨凯;裴有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较为理想的器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2002年,我科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长骨干骨折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作者:洪德胜;周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癣样变、瘙痒剧烈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9例,慢性湿疹23例,慢性肥厚性斑块状银屑病25例,慢性局限性瘙痒症17例,应用加味黄芩膏治疗.结果:神经性皮炎痊愈22例,慢性湿疹痊愈17例,银屑病痊愈12例,瘙痒症痊愈9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自1987年Palmer等首次证实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张因子与NO同质后,对NO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李兴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效果.方法:45例EVB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例.A组予垂体后叶素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治疗;C组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生长抑素合用治疗.结果:A组止血成功7例,失败8例,有效率46.7%;B组止血成功12例,失败3例,有效率80.0%;C组止血成功14例,失败1例,有效率93.3%(P<0.05).结论:酚妥拉明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与脑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合用,止血效果好.
作者:左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冠心病住院患者37例,经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规治疗病情达相对稳定状态后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比索洛尔1.25 mg/d,每2周增加1.25 mg,大量5 mg/d,疗程12周.两组于治疗前后均做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增加(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治疗后两组相应指标比较:治疗组LVEDD和LVESD显著缩小(P<0.01),EF显著增加(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室性期前收缩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减小已发生重构的心室容积,提高EF值;减慢心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冯燕娴;余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抗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42只复发性青光眼在二次手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前眼压34.05±4.05 mmHg,明显高于随访半年期13.13±3.30 mmHg以及随访2年期14.33±3.30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近期眼压6.75±1.43 mmHg,明显低于随访半年期(P<0.01).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率为95.2%.结论:术中一次性应用MMC,远期观察其降压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秦梅;戴立新;陈大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伴尿黄20天,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20天前患者在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7℃~39℃,继之出现尿黄,伴纳差、恶心、呕吐,持续1周左右.
作者:陈天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