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秦梅;戴立新;陈大本

关键词:青光眼, 复发, 丝裂霉素类, 滤过性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抗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42只复发性青光眼在二次手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前眼压34.05±4.05 mmHg,明显高于随访半年期13.13±3.30 mmHg以及随访2年期14.33±3.30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近期眼压6.75±1.43 mmHg,明显低于随访半年期(P<0.01).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率为95.2%.结论:术中一次性应用MMC,远期观察其降压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消融术后犬股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溶栓(thrombolysis,TL)及外科取栓(thrombectomy,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20只做成血栓模型,其中2只假手术(sham,SH)作对照组.ATD组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 000 r/min行机械血栓消融.TL组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 000 u/min注入血栓中.TX组以4-F Fogarty导管顺行取栓一次.于一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皮层变化.结果:一周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轻,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Ⅰ~Ⅱ级,而TX组为Ⅲ~Ⅳ级(P<0.05~P<0.01).结论:ATD及TL具有同样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余朝文;段鹏飞;桑宏飞;高峰;周伟;高杰;陈启旭;吴允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65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为27.2%;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高血压、空腹血清C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8个因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关.结论:为减少并发冠心病,2型糖尿病患者除注意控制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外,亦应注意控制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作者:周勇;孙虹云;席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16例

    1993年1月~2000年10月,我科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16例,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张敬彬;陈祥;刘小华;王启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抗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42只复发性青光眼在二次手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前眼压34.05±4.05 mmHg,明显高于随访半年期13.13±3.30 mmHg以及随访2年期14.33±3.30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近期眼压6.75±1.43 mmHg,明显低于随访半年期(P<0.01).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率为95.2%.结论:术中一次性应用MMC,远期观察其降压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秦梅;戴立新;陈大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明阑尾重复畸形的各种类型.方法: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分类进行探讨.结果: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分为双(多)阑尾畸形、阑尾部分重复畸形、袢状阑尾、双(结)盲肠双阑尾畸形.结论:重复阑尾极易引起感染,发生急性炎症、化脓、坏疽、穿孔.大多数病例必须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获得诊断.

    作者:陆磊;秦悦农;陆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兔颈静脉血栓形成(VT)模型的病理学变化,探讨其可靠性.方法:通过结扎静脉、阻碍血流、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因子等方法而形成模型并分期观察其病理学演变.结果:VT后3天内,血栓与管壁无粘连,内皮细胞不全,炎性浸润明显.7天后血栓收缩,与内壁机化粘连,渐有内皮细胞覆盖.结论:本模型病理过程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类似于人类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恒定、可靠.

    作者: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两种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盐酸利多卡因于子宫颈旁注射麻醉为A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棉签行子宫颈管黏膜麻醉为B组,对两组在用药后子宫颈自然扩张程度及受术者术中的反应给予评定.结果:A组在镇痛效果及子宫颈自然扩张率明显优于B组(P<0.005),且A组中无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P<0.01).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子宫颈自然扩张均有一定作用,但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方法同样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陶思娥;孙祥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联用硬化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

    目的:评价药物联用硬化剂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EVB)者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治疗.治疗随访期1年,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中再出血1例,病死3例;对照组15例中再出血7例,病死9例.治疗组再出血低于对照组(P=0.0352).接受硬化剂治疗(EVS)者14例共注射49次,手术成功率100%;无食管穿孔、狭窄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曲张消失(E0E1)13例.结论: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疗法能预防EVB患者再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星光;黄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LUND假说与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治疗

    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可致颅内高压,影响脑组织的灌注,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脑水肿治疗方法如甘露醇渗透性脱水、过度换气、低温、脑脊液引流等均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较差,副作用很大.

    作者:隆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救治广泛额颞部脑损伤

    目的:探讨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术在救治广泛额颞部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75例经CT扫描诊断的单侧额颞部广泛脑损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采用额颞马蹄形切口普通骨瓣开颅(常规术式)和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组合术式).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合术式组恢复良好率优于常规术式组(P<0.05);术中脑膨出发生率较常规术式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昏迷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组合术式额颞大骨瓣开颅切口设计符合美容要求,减压充分、合理,能有效改善脑循环,显著改善广泛额颞部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善水;孙克华;李真保;江晓春;戴易;林元浩;李振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食管裂孔疝1例

    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出现咳嗽、左侧胸痛伴纳差、呕吐、进食困难2年,于2002年1月30日入院.入院检查:消瘦,BP 97.5/67.5 mmHg.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呼吸音低.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P2>A2.腹软,肝脾未及,剑突下轻压痛.

    作者:张效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学院校学生失眠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学生失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经历调查表(LES)、Zung氏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失眠组EPQ中N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P<0.001),失眠组遭遇不同应激性事件、焦虑和抑郁者人数均较对照组多(P<0.005).结论:医学院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加强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调整性格行为,可有效提高睡眠效率.

    作者:齐玉龙;翟长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淋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陆萍;陆磊;杨瑞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蚌埠市干部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蚌埠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蚌埠市1 132名干部体检的体质指数、血脂及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16%,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高,是中青年组的2倍;男性群体脂肪肝检出率(11.35%)早于且高于女性群体(6.91%,P<0.05);体质指数>25脂肪肝检出率为20.57%,<25脂肪肝检出率为4.06%,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5);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5).结论: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作者:孙晓洁;张国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活髓前牙缺损的两种垫底材料比较

    目的:选择良好的垫底材料用于活髓前牙缺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方法:267颗牙冠缺损的活髓前牙,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用玻璃离子或可硬固氢氧化钙作为垫底材料,比较两者在保护牙髓、对充填体牢固程度和颜色方面的影响.结果:玻璃离子组对充填体的牢固程度和颜色协调,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P<0.005).结论:建议使用玻璃离子替代氢氧化钙作垫底材料.

    作者:何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6例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对16例股骨远端骨折行复位13例,闭合复位3例,对复位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周扶拐行走,平均负重行走时间为3~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1例骨不连.除2例功能受限外,其余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陆鸣;刘山虎;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系统萎缩1例

    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晕厥28年,行走不稳20年,小便潴留3天,于2001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73~1996年曾出现晕厥4次,均在站立几分钟后出现.1982年后行走不稳,缓慢加重,经常跌倒.1991年以来颈部以下不出汗.1994年后说话欠流利,呈吟诗状并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

    作者:陈卓;赵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栓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形和撕脱型.横断者包括斜行,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1].1998年5月~2001年11月,笔者采用骨栓治疗单纯髌骨横断骨折37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小祥;钱塘;朱玉金;桑宏飞;冷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甘油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油氯化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甘油氯化钠组和甘露醇组,并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72 h和15天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甘油氯化钠组与入院时比较,治疗72 h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5天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甘露醇组治疗72 h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15天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甘油氯化钠有明显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作用,降低血黏滞性的作用稳定而持久.

    作者:史东葵;雷奕祺;刘向今;袁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并以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为33.8±12.5 ng/ml,肝硬化无腹水组含量为40.2±15.4 ng/ml,肝硬化有腹水组含量为61.4±25.8 ng/ml,正常人和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有腹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克勤;何浩明;冯岚;苏彩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