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玉龙;翟长平
目的:探讨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透明胶纸法调查五河县农村13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63%,男性为44.62%,女性为48.50%,两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中,5~10岁为感染高峰.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冬季不洗澡、用牙齿咬切指甲、常吃零食、不良玩耍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的感染率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雪梅;胡守锋;夏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上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联系.我科对4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作有关检查,试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对确定有GER者予以相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癣样变、瘙痒剧烈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9例,慢性湿疹23例,慢性肥厚性斑块状银屑病25例,慢性局限性瘙痒症17例,应用加味黄芩膏治疗.结果:神经性皮炎痊愈22例,慢性湿疹痊愈17例,银屑病痊愈12例,瘙痒症痊愈9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术治疗效果.方法:依据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适宜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化),以电钻将穿刺针送入血肿中心,抽吸血肿,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冲刷粉碎血肿,再以尿激酶等液化引流血肿.结果:40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术前两瞳孔均已散大),放弃治疗3例.生存病例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Ⅴ级为效果不良.Ⅰ、Ⅱ级26例,Ⅲ级7例,Ⅳ级1例,良好率82.5%.结论:穿刺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王秋生;马修尧;李永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伴尿黄20天,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20天前患者在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7℃~39℃,继之出现尿黄,伴纳差、恶心、呕吐,持续1周左右.
作者:陈天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4例均经细致的术前检查,对极有可能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行单纯肿瘤剔除术48例,肿瘤套扎切除术6例,囊瘤内液抽吸无水乙醇蛋白质凝固术9例.结果:63例顺利实施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2例畸胎瘤患者术后发生化学性腹膜炎.手术时间40~150 min,术后住院4~5天.术后病理检查64例均为卵巢良性肿瘤.结论:对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李桂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24例;其中阴茎型10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6例.术后7~10天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膀胱造瘘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9例,治愈率为79.2%.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洁;杨凯;裴有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冠心病住院患者37例,经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规治疗病情达相对稳定状态后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比索洛尔1.25 mg/d,每2周增加1.25 mg,大量5 mg/d,疗程12周.两组于治疗前后均做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增加(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治疗后两组相应指标比较:治疗组LVEDD和LVESD显著缩小(P<0.01),EF显著增加(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室性期前收缩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减小已发生重构的心室容积,提高EF值;减慢心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冯燕娴;余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4例AIDS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AIDS患者14例中经血液传播11例(78.6%),经性传播1例(7.1%),不详2例(14.3%).临床表现为发热14例(100%),胸闷、呼吸困难9例(64.3%),消瘦8例(57.1%),肺部感染14例(100%),霉菌感染7例(50%),合并结核病3例(21.4%),WBC<4.0×109/L 5例(35.7%),L<0.20 6例(42.9%);X线胸片均为双肺中、下部弥漫性斑片状、纤维条索状阴影;抗-HIV抗体阳性14例(100%).结论:AIDS患者以发热、肺部感染、胸闷、呼吸困难、消瘦合并霉菌和结核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结合流行病学进一步检测抗-HIV抗体,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黄珈珈;徐凤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术在救治广泛额颞部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75例经CT扫描诊断的单侧额颞部广泛脑损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采用额颞马蹄形切口普通骨瓣开颅(常规术式)和组合切口额颞大骨瓣开颅(组合术式).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合术式组恢复良好率优于常规术式组(P<0.05);术中脑膨出发生率较常规术式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昏迷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组合术式额颞大骨瓣开颅切口设计符合美容要求,减压充分、合理,能有效改善脑循环,显著改善广泛额颞部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善水;孙克华;李真保;江晓春;戴易;林元浩;李振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阐明阑尾重复畸形的各种类型.方法: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分类进行探讨.结果: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分为双(多)阑尾畸形、阑尾部分重复畸形、袢状阑尾、双(结)盲肠双阑尾畸形.结论:重复阑尾极易引起感染,发生急性炎症、化脓、坏疽、穿孔.大多数病例必须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获得诊断.
作者:陆磊;秦悦农;陆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淋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陆萍;陆磊;杨瑞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大学生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对1995~2000年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为15.17/10万,未接种组发病26例,发病率为515.16/10万(P<0.005).男生的发病率为191.33/10万,女生的发病率为15.12/10万(P<0.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华易长;宋文琪;李霞;毛魁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检查确诊后,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19条,行血管修补5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8条,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有血栓形成者,术后抗凝、祛聚治疗7~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3天.结果:血供恢复良好者29条血管;截肢2例.结论: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作者:邓福生;王晓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药物联用硬化剂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EVB)者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治疗.治疗随访期1年,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中再出血1例,病死3例;对照组15例中再出血7例,病死9例.治疗组再出血低于对照组(P=0.0352).接受硬化剂治疗(EVS)者14例共注射49次,手术成功率100%;无食管穿孔、狭窄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曲张消失(E0E1)13例.结论: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疗法能预防EVB患者再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星光;黄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并以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为33.8±12.5 ng/ml,肝硬化无腹水组含量为40.2±15.4 ng/ml,肝硬化有腹水组含量为61.4±25.8 ng/ml,正常人和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有腹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克勤;何浩明;冯岚;苏彩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体外循环装置回收术中自体血,再根据平均动脉压(MAP)回输,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回收血及术毕24 h患者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液培养、尿量及尿颜色.结果:平均出血量(4 916±188.5)ml;平均回收血量(4 530±135.7)ml,回收率达92.1%.全组术中、术后24 h尿量>50 ml/h,颜色清亮,无血红蛋白尿,回收血、术后24 h患者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作自体血回输,可达到节约用血、减少输血并发症、保护血液的目的.
作者:李晓红;吴玉美;李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奇霉素组(23例)0.25 g,每天1次,静脉滴注,用5天;头孢呋辛组(18例)1.5 g,每天2次,静脉推注,共用5天.结果:阿奇霉素组和头孢呋辛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细菌清除率和药物敏感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
作者:熊肇军;许启霞;陈余清;刘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 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4.5%;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 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作者:崔琢;王淑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学生失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经历调查表(LES)、Zung氏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失眠组EPQ中N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P<0.001),失眠组遭遇不同应激性事件、焦虑和抑郁者人数均较对照组多(P<0.005).结论:医学院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加强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调整性格行为,可有效提高睡眠效率.
作者:齐玉龙;翟长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