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血管损伤诊治体会

邓福生;王晓天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摘要:目的: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检查确诊后,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19条,行血管修补5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8条,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有血栓形成者,术后抗凝、祛聚治疗7~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3天.结果:血供恢复良好者29条血管;截肢2例.结论: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1995年7月~1999年10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54例,存活率73.97%.死亡19例,病死率26.03%.结论:及时复苏,尽早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马骏;董永林;娄飞云;杨百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L型及其致病性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进行研究.方法:在体外用羧苄西林诱导幽门螺杆菌形成L型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分别取幽门螺杆菌原菌与L型感染实验小鼠以测定其生物学特牲与致病性.取136份胃癌与30份慢性胃炎患者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结果:体外诱导的L型与原菌在特性上差别很大,但仍能以免疫酶染色与PCR法识别.实验动物感染,在体内的L型呈圆球体,大多在胃与十二指肠黏膜引起间质性炎症,一只脾脏并见有恶性病变.临床胃癌标本检查见L型亦呈圆球体状,77.3%患者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慢性胃炎胃液分离,除见有幽门螺杆菌外,并有多种细菌和L型存在.结论:幽门螺杆菌L型形态多变,其中以圆球体多见于病变部位,且导致间质性和肿瘤的形成.但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谷良;林特夫;贾继辉;叶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胸颈左侧二切口胸段食管癌切除术116例

    目的:阐述左胸径路胸段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的优越性.方法:116例胸段食管癌行左胸第6肋间前外侧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加全胃食管床移植颈部吻合术.结果:本组切缘癌1例,吻合口瘘6例(5.2%),无1例死亡.结论:该术式在提高肿瘤根治、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优点.

    作者:韩孔启;张金声;朱伟;谢克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活髓前牙缺损的两种垫底材料比较

    目的:选择良好的垫底材料用于活髓前牙缺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方法:267颗牙冠缺损的活髓前牙,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用玻璃离子或可硬固氢氧化钙作为垫底材料,比较两者在保护牙髓、对充填体牢固程度和颜色方面的影响.结果:玻璃离子组对充填体的牢固程度和颜色协调,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P<0.005).结论:建议使用玻璃离子替代氢氧化钙作垫底材料.

    作者:何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麻疹合并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1例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伴尿黄20天,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20天前患者在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7℃~39℃,继之出现尿黄,伴纳差、恶心、呕吐,持续1周左右.

    作者:陈天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食管裂孔疝1例

    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出现咳嗽、左侧胸痛伴纳差、呕吐、进食困难2年,于2002年1月30日入院.入院检查:消瘦,BP 97.5/67.5 mmHg.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呼吸音低.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P2>A2.腹软,肝脾未及,剑突下轻压痛.

    作者:张效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加味黄芩膏临床应用114例报道

    目的:观察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癣样变、瘙痒剧烈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9例,慢性湿疹23例,慢性肥厚性斑块状银屑病25例,慢性局限性瘙痒症17例,应用加味黄芩膏治疗.结果:神经性皮炎痊愈22例,慢性湿疹痊愈17例,银屑病痊愈12例,瘙痒症痊愈9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 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4.5%;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 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作者:崔琢;王淑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24例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24例;其中阴茎型10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6例.术后7~10天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膀胱造瘘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9例,治愈率为79.2%.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洁;杨凯;裴有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苦参素、左旋咪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左旋咪唑涂布剂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B组、C组和对照D组.治疗A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400~600 mg,每天1次肌肉注射;B组给予左旋咪唑涂布剂500 mg,每周2次涂于腿部皮肤;C组为两药联用;对照D组给予维生素及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2个月末各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治疗结束时治疗A、B、C组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30.0%、38.9%,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6.2%、41.7%、55.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抗感染作用,与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可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经济、方便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LUND假说与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治疗

    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可致颅内高压,影响脑组织的灌注,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脑水肿治疗方法如甘露醇渗透性脱水、过度换气、低温、脑脊液引流等均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较差,副作用很大.

    作者:隆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抗体与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

    钾离子通道是人体神经元、心肌细胞上分布为密集、功能为重要的一种通道,对于细胞膜兴奋性的维持、动作电位的延缓、成簇放电的频率、神经网络的学习记忆储存等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金兰;王刚;孔德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明阑尾重复畸形的各种类型.方法: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分类进行探讨.结果: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分为双(多)阑尾畸形、阑尾部分重复畸形、袢状阑尾、双(结)盲肠双阑尾畸形.结论:重复阑尾极易引起感染,发生急性炎症、化脓、坏疽、穿孔.大多数病例必须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获得诊断.

    作者:陆磊;秦悦农;陆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联用硬化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

    目的:评价药物联用硬化剂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EVB)者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治疗.治疗随访期1年,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中再出血1例,病死3例;对照组15例中再出血7例,病死9例.治疗组再出血低于对照组(P=0.0352).接受硬化剂治疗(EVS)者14例共注射49次,手术成功率100%;无食管穿孔、狭窄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曲张消失(E0E1)13例.结论: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疗法能预防EVB患者再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星光;黄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伴呼吸系统症状34例分析

    临床上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联系.我科对4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作有关检查,试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对确定有GER者予以相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6例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对16例股骨远端骨折行复位13例,闭合复位3例,对复位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周扶拐行走,平均负重行走时间为3~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1例骨不连.除2例功能受限外,其余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陆鸣;刘山虎;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周围血管损伤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检查确诊后,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19条,行血管修补5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8条,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有血栓形成者,术后抗凝、祛聚治疗7~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3天.结果:血供恢复良好者29条血管;截肢2例.结论: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作者:邓福生;王晓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测定,并以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为33.8±12.5 ng/ml,肝硬化无腹水组含量为40.2±15.4 ng/ml,肝硬化有腹水组含量为61.4±25.8 ng/ml,正常人和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有腹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克勤;何浩明;冯岚;苏彩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酚妥拉明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效果.方法:45例EVB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例.A组予垂体后叶素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治疗;C组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生长抑素合用治疗.结果:A组止血成功7例,失败8例,有效率46.7%;B组止血成功12例,失败3例,有效率80.0%;C组止血成功14例,失败1例,有效率93.3%(P<0.05).结论:酚妥拉明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与脑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合用,止血效果好.

    作者:左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65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为27.2%;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高血压、空腹血清C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8个因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关.结论:为减少并发冠心病,2型糖尿病患者除注意控制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外,亦应注意控制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作者:周勇;孙虹云;席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