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民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4例均经细致的术前检查,对极有可能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行单纯肿瘤剔除术48例,肿瘤套扎切除术6例,囊瘤内液抽吸无水乙醇蛋白质凝固术9例.结果:63例顺利实施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2例畸胎瘤患者术后发生化学性腹膜炎.手术时间40~150 min,术后住院4~5天.术后病理检查64例均为卵巢良性肿瘤.结论:对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李桂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3年1月~2000年10月,我科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16例,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张敬彬;陈祥;刘小华;王启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伴尿黄20天,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20天前患者在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7℃~39℃,继之出现尿黄,伴纳差、恶心、呕吐,持续1周左右.
作者:陈天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获得随访,随访10个月~5年.疗效优84例,良2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1.7%.结论:把握指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仔细地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立泰;汤瑞新;刘长征;程银树;宁宗福;时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 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4.5%;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 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作者:崔琢;王淑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奇霉素组(23例)0.25 g,每天1次,静脉滴注,用5天;头孢呋辛组(18例)1.5 g,每天2次,静脉推注,共用5天.结果:阿奇霉素组和头孢呋辛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细菌清除率和药物敏感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
作者:熊肇军;许启霞;陈余清;刘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左旋咪唑涂布剂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B组、C组和对照D组.治疗A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400~600 mg,每天1次肌肉注射;B组给予左旋咪唑涂布剂500 mg,每周2次涂于腿部皮肤;C组为两药联用;对照D组给予维生素及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2个月末各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治疗结束时治疗A、B、C组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30.0%、38.9%,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6.2%、41.7%、55.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抗感染作用,与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可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经济、方便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药物联用硬化剂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EVB)者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治疗.治疗随访期1年,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中再出血1例,病死3例;对照组15例中再出血7例,病死9例.治疗组再出血低于对照组(P=0.0352).接受硬化剂治疗(EVS)者14例共注射49次,手术成功率100%;无食管穿孔、狭窄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曲张消失(E0E1)13例.结论: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疗法能预防EVB患者再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星光;黄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对16例股骨远端骨折行复位13例,闭合复位3例,对复位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周扶拐行走,平均负重行走时间为3~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1例骨不连.除2例功能受限外,其余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陆鸣;刘山虎;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人工晶体植入术后YAG激光治疗后发障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国产YAG激光仪治疗后发障87只眼,必要者术后短期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炎症.除膜或造孔成功后随访视力变化.结果:5只眼的人工晶体前膜均一次性切除吸收;80只眼的混浊后囊膜被一次或分次切穿造孔成功;2只眼由于增殖机化膜呈茧样包裹人工晶体,改为全麻下手术治疗.激光治疗成功率为97.6%.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YAG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或人工晶体前膜安全有效,但必须掌握手术时机和操作技巧,并取得患者的合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韵倩;方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甘油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油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在临床方面作比较.结果:甘油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有相似作用,但甘油氯化钠无肾功能变化、血尿等副作用.结论:急性脑出血、高颅压应用甘油氯化钠注射液,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颍;刘文成;杜鸿昌;田洪光;支泽;郭林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出现咳嗽、左侧胸痛伴纳差、呕吐、进食困难2年,于2002年1月30日入院.入院检查:消瘦,BP 97.5/67.5 mmHg.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呼吸音低.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P2>A2.腹软,肝脾未及,剑突下轻压痛.
作者:张效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1995年7月~1999年10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54例,存活率73.97%.死亡19例,病死率26.03%.结论:及时复苏,尽早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作者:马骏;董永林;娄飞云;杨百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带蒂阴囊中隔皮管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24例;其中阴茎型10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6例.术后7~10天拔除尿道支架管,排尿通畅后拔膀胱造瘘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9例,治愈率为79.2%.结论:带蒂阴囊中隔皮管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洁;杨凯;裴有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征.方法:用三纸片法作为检测ESBL细菌的筛选试验,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药敏纸片对照方法作为检测ESBL的确认试验,对6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105株,阳性率为16.9%,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4.7%,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产ESBL细菌具有较高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治疗ESBL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及其敏感药物.方法:细菌鉴定按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感染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条件致病菌,且耐药性较高.结论:明确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四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影响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8月~1997年12月收治的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5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组(25例)原发瘤加转移瘤切除;乙组(32例)仅转移瘤切除.两组均于术后辅以化疗.结果:甲、乙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0个月,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瘤为胃肠道者与非胃肠道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与27个月(P<0.01).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21个月(P<0.01).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10.5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预后极差,但原发瘤切除加转移瘤切除并辅以术后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原发瘤为胃肠道者及印戒细胞癌者预后差.卵巢转移性癌做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意义不大.
作者:李玉芝;杨孝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大学生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对1995~2000年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为15.17/10万,未接种组发病26例,发病率为515.16/10万(P<0.005).男生的发病率为191.33/10万,女生的发病率为15.12/10万(P<0.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华易长;宋文琪;李霞;毛魁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溶栓(thrombolysis,TL)及外科取栓(thrombectomy,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20只做成血栓模型,其中2只假手术(sham,SH)作对照组.ATD组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 000 r/min行机械血栓消融.TL组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 000 u/min注入血栓中.TX组以4-F Fogarty导管顺行取栓一次.于一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皮层变化.结果:一周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轻,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Ⅰ~Ⅱ级,而TX组为Ⅲ~Ⅳ级(P<0.05~P<0.01).结论:ATD及TL具有同样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余朝文;段鹏飞;桑宏飞;高峰;周伟;高杰;陈启旭;吴允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癣样变、瘙痒剧烈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9例,慢性湿疹23例,慢性肥厚性斑块状银屑病25例,慢性局限性瘙痒症17例,应用加味黄芩膏治疗.结果:神经性皮炎痊愈22例,慢性湿疹痊愈17例,银屑病痊愈12例,瘙痒症痊愈9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加味黄芩膏治疗皮损粗糙、浸润肥厚、或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