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蚌埠市干部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孙晓洁;张国群

关键词:脂肪肝, 体格检查,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蚌埠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蚌埠市1 132名干部体检的体质指数、血脂及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16%,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高,是中青年组的2倍;男性群体脂肪肝检出率(11.35%)早于且高于女性群体(6.91%,P<0.05);体质指数>25脂肪肝检出率为20.57%,<25脂肪肝检出率为4.06%,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5);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5).结论: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联用硬化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

    目的:评价药物联用硬化剂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EVB)者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普萘洛尔加螺内酯治疗.治疗随访期1年,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中再出血1例,病死3例;对照组15例中再出血7例,病死9例.治疗组再出血低于对照组(P=0.0352).接受硬化剂治疗(EVS)者14例共注射49次,手术成功率100%;无食管穿孔、狭窄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曲张消失(E0E1)13例.结论:普萘洛尔加螺内酯联用硬化剂疗法能预防EVB患者再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星光;黄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的纯化和免疫特性分析

    目的:纯化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质14-3-3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分析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方法:SDS-PAGE鉴定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rSj 14-3-3)蛋白包涵体,超声破碎细胞收集包涵体,尿素溶解包涵体,NiSO4平衡层析柱,亲和层析纯化rSj 14-3-3,Western-blot鉴定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结果:rSj 14-3-3是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在32.5 kDa附近得到单一蛋白条带,Western-blot证实纯化产物为rSj 14-3-3,且具有与天然Sj 14-3-3相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纯化了rSj 14-3-3蛋白,为研究14-3-3在血吸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德发;沈继龙;祖莹;刘庆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16例

    1993年1月~2000年10月,我科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16例,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张敬彬;陈祥;刘小华;王启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大学生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对1995~2000年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为15.17/10万,未接种组发病26例,发病率为515.16/10万(P<0.005).男生的发病率为191.33/10万,女生的发病率为15.12/10万(P<0.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华易长;宋文琪;李霞;毛魁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伴呼吸系统症状34例分析

    临床上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联系.我科对4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作有关检查,试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对确定有GER者予以相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明阑尾重复畸形的各种类型.方法: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分类进行探讨.结果:先天性阑尾重复畸形分为双(多)阑尾畸形、阑尾部分重复畸形、袢状阑尾、双(结)盲肠双阑尾畸形.结论:重复阑尾极易引起感染,发生急性炎症、化脓、坏疽、穿孔.大多数病例必须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获得诊断.

    作者:陆磊;秦悦农;陆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抗体与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

    钾离子通道是人体神经元、心肌细胞上分布为密集、功能为重要的一种通道,对于细胞膜兴奋性的维持、动作电位的延缓、成簇放电的频率、神经网络的学习记忆储存等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金兰;王刚;孔德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活髓前牙缺损的两种垫底材料比较

    目的:选择良好的垫底材料用于活髓前牙缺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方法:267颗牙冠缺损的活髓前牙,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用玻璃离子或可硬固氢氧化钙作为垫底材料,比较两者在保护牙髓、对充填体牢固程度和颜色方面的影响.结果:玻璃离子组对充填体的牢固程度和颜色协调,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P<0.005).结论:建议使用玻璃离子替代氢氧化钙作垫底材料.

    作者:何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栓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形和撕脱型.横断者包括斜行,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1].1998年5月~2001年11月,笔者采用骨栓治疗单纯髌骨横断骨折37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小祥;钱塘;朱玉金;桑宏飞;冷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蚌埠市干部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蚌埠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蚌埠市1 132名干部体检的体质指数、血脂及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16%,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高,是中青年组的2倍;男性群体脂肪肝检出率(11.35%)早于且高于女性群体(6.91%,P<0.05);体质指数>25脂肪肝检出率为20.57%,<25脂肪肝检出率为4.06%,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5);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5).结论: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作者:孙晓洁;张国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周围血管损伤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检查确诊后,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19条,行血管修补5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8条,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有血栓形成者,术后抗凝、祛聚治疗7~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3天.结果:血供恢复良好者29条血管;截肢2例.结论: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作者:邓福生;王晓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麻疹合并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1例

    患者女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伴尿黄20天,于2002年3月23日入院.20天前患者在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7℃~39℃,继之出现尿黄,伴纳差、恶心、呕吐,持续1周左右.

    作者:陈天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泌尿道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及其敏感药物.方法:细菌鉴定按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感染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条件致病菌,且耐药性较高.结论:明确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四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L型及其致病性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进行研究.方法:在体外用羧苄西林诱导幽门螺杆菌形成L型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分别取幽门螺杆菌原菌与L型感染实验小鼠以测定其生物学特牲与致病性.取136份胃癌与30份慢性胃炎患者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结果:体外诱导的L型与原菌在特性上差别很大,但仍能以免疫酶染色与PCR法识别.实验动物感染,在体内的L型呈圆球体,大多在胃与十二指肠黏膜引起间质性炎症,一只脾脏并见有恶性病变.临床胃癌标本检查见L型亦呈圆球体状,77.3%患者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慢性胃炎胃液分离,除见有幽门螺杆菌外,并有多种细菌和L型存在.结论:幽门螺杆菌L型形态多变,其中以圆球体多见于病变部位,且导致间质性和肿瘤的形成.但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谷良;林特夫;贾继辉;叶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酚妥拉明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效果.方法:45例EVB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例.A组予垂体后叶素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治疗;C组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生长抑素合用治疗.结果:A组止血成功7例,失败8例,有效率46.7%;B组止血成功12例,失败3例,有效率80.0%;C组止血成功14例,失败1例,有效率93.3%(P<0.05).结论:酚妥拉明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与脑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合用,止血效果好.

    作者:左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栓消融术后犬股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溶栓(thrombolysis,TL)及外科取栓(thrombectomy,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20只做成血栓模型,其中2只假手术(sham,SH)作对照组.ATD组经皮将6-F 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 000 r/min行机械血栓消融.TL组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 000 u/min注入血栓中.TX组以4-F Fogarty导管顺行取栓一次.于一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皮层变化.结果:一周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轻,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Ⅰ~Ⅱ级,而TX组为Ⅲ~Ⅳ级(P<0.05~P<0.01).结论:ATD及TL具有同样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余朝文;段鹏飞;桑宏飞;高峰;周伟;高杰;陈启旭;吴允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艾滋病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4例AIDS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AIDS患者14例中经血液传播11例(78.6%),经性传播1例(7.1%),不详2例(14.3%).临床表现为发热14例(100%),胸闷、呼吸困难9例(64.3%),消瘦8例(57.1%),肺部感染14例(100%),霉菌感染7例(50%),合并结核病3例(21.4%),WBC<4.0×109/L 5例(35.7%),L<0.20 6例(42.9%);X线胸片均为双肺中、下部弥漫性斑片状、纤维条索状阴影;抗-HIV抗体阳性14例(100%).结论:AIDS患者以发热、肺部感染、胸闷、呼吸困难、消瘦合并霉菌和结核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结合流行病学进一步检测抗-HIV抗体,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黄珈珈;徐凤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穿刺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术治疗效果.方法:依据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适宜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化),以电钻将穿刺针送入血肿中心,抽吸血肿,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冲刷粉碎血肿,再以尿激酶等液化引流血肿.结果:40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术前两瞳孔均已散大),放弃治疗3例.生存病例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Ⅴ级为效果不良.Ⅰ、Ⅱ级26例,Ⅲ级7例,Ⅳ级1例,良好率82.5%.结论:穿刺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王秋生;马修尧;李永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五河县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蛲虫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透明胶纸法调查五河县农村13岁以下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63%,男性为44.62%,女性为48.50%,两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中,5~10岁为感染高峰.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冬季不洗澡、用牙齿咬切指甲、常吃零食、不良玩耍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的感染率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雪梅;胡守锋;夏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LUND假说与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治疗

    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可致颅内高压,影响脑组织的灌注,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脑水肿治疗方法如甘露醇渗透性脱水、过度换气、低温、脑脊液引流等均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较差,副作用很大.

    作者:隆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