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急性高原肺水肿为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疾病,也是内科急诊病例.本文对63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及以酚妥拉明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立河;王安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在人群中数量较多,也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一种传播源.为了解我县人群HBsAg携带感染的情况,笔者对部分机关、学校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HBsAg检测,现作报道.
作者:刘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虽然RA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完全控制甚至可能治愈[1].1998年5月~2000年4月,我科收治RA 31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袁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02年,英国两位著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发现胃肠激素(gut hormone)--促胰液素.胃肠激素是指产生于消化道的一组小分子或肽类活性物质,分子量<10000,无二级以上构型,除5-羟色胺等少数活性物质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多肽,因此又称胃肠肽.除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多肽由胃肠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或胃肠神经组织(黏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产生的[1].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组织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宇;贾友苏;陈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为神经测定(NBNA)与临床、头颅CT的关系.方法:对96例HIE患儿进行动态20项NBNA评分,并与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比较.结果:第5~7天临床、头颅CT愈重,NBNA评分异常率愈高(P<0.01和P<0.005);第12~14天临床轻中度患儿NBNA评分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重度患儿,其中轻度恢复更明显(P<0.005);第24~28天轻中度患儿NBNA评分可进一步恢复(P<0.005).第4周头颅CT检查9例异常者,NBNA均低于35分(P<0.005),临床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动态NBNA评分有助于评估HIE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韩旻;袁建强;孔宪珍;郑利华;叶晓琴;李社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阴囊损伤并不多见,但一旦损伤多数属临床急症,临床上需要快速准确地诊断,这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帮助.笔者采用B超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种阴囊损伤15例,现作报道.
作者:黄惠民;陈光;林政;鲍小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抢救难度大,病死率高达40%~98%,预后极差.争取时间,早发现、早诊断,有效且合理用药,良好的设备条件,已成为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文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成功抢救严重创伤后MODS 1例,现作报道.
作者:孙跃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掌握乳腺癌前病变病理诊断标准,在日常外检业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分类及诊断标准作一综述.1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概念病理学上一般把某些在组织形态学上有一定程度异型或增生活跃,经随访有一部分发展成癌的乳腺增生性疾病称为乳腺癌前病变.WHO规定发展成恶性可能超过20%的各种病变属癌前病变[1].不典型增生是确切的癌前病变.
作者:王欣;谢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ICU颅脑疾病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菌株及其耐药性.结果:154株获得性肺部感染中,G-菌109株(70.8%),G+菌45株(29.2%).以铜绿假单孢菌及肠道杆菌为主.G-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结论:ICU颅脑疾病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逐渐增加;早期、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可及时发现致病菌、指导选用抗生素.
作者:黄艳芬;李建文;左万里;李智斌;冯正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治疗59例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3.39%;其余恢复良好.无一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术操作方法.
作者:方骏;肖颖彬;陈林;陈劲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3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26例;上消化道出血19例;心功能损害24例;再出血3例;泌尿系统感染12例;肝肾功能损害7例;颅内感染5例;机体内环境失调22例;其他4例.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并发症,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对57例羊水过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周愈高羊水过少发生率愈高(P<0.005);羊水过少情况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羊水过少的程度与污染程度有关(P<0.005).B超有助于提高羊水过少的诊断率.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窘迫敏感的特异性指标,~经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
作者:何玉;晋茂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采用保肛超低位吻合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下段直肠癌在行根治术后分别使用国产XF-60型或美国强生AX55G型线型闭合器及国产GF-1型(31#、34#)管道吻合器行超低位结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本组58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7cm、8 cm者分别为10例、26例、22例,吻合口距肛缘<4 cm.2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随访1~3年均无局部复发,2例分别因肝、肺转移死亡.结论:闭合器、吻合器的应用,扩大了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而且手术方便、简捷,安全可靠;但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并防止局部复发.
作者:李德群;孙团起;鲁令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NA多肽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送检血清304份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IBT)进行ENA多肽抗体检测.结果:各科送检样本均有阳性出现,总检出率34.9%,其中以女性31~60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且风湿病患者检出一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1.7%、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36.4%、进展期硬皮病(PSS)60%、干燥综合征(SS)94.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0%、类风湿关节炎(RA)21.4%,阳性率较高.结论:ENA多肽抗体谱的检测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免疫印迹法具有快速特异、重复性强、临床符合率高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吴江;时会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阿米卡星对小儿的肾毒性.方法:40例患儿应用阿米卡星8 mg@kg-1@d-1后5~7天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部分停药后7~10天复查尿β2-MG.结果:24例尿β2-MG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停药后17/19例恢复正常.结论:阿米卡星对小儿的肾毒性主要是损害肾小管重吸收,常规剂量的影响是可逆的.
作者:谢同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8岁.反复左上腹部疼痛1年,加剧5天人院.近年来间断出现左上腹部疼痛,有时伴有黑便.给予口服抗酸及胃黏膜保护剂后缓解.查体:T36℃,BP 105/75mmHg.一般情况尚可.左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饱满,似可扪及肿块,但边界不清,稍有压痛.
作者:周浩;任哲夫;徐根全;葛思群;陈雅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据患指缺损面积大小,在邻指上设计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指,邻指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l~24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感觉、功能正常.结论:应用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指外形满意等优点.
作者:王怀谷;赵天兰;李光早;徐静;葛树星;李旭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确诊为病脑的42例住院息儿进行临床观察,并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2例病脑患儿均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经阿昔洛韦加综合治疗10~30天,治愈25例(59.5%),好转13例(31.0%),无效4例(9.5%),总有效率90.5%.结论:阿昔洛韦是治疗小儿病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作者:齐中强;刘安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一期切除、吻合38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6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近端肠造口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提高对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对照组常规服用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5%葡萄糖液500ml加硝酸甘油5~1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低分子量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每毫升含低分子肝素钙9 500IU)0.4~0.6ml,每天2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用10天.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含服量均有明显减少;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有明显改善,且无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出血副作用出现.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刘莹;唐鸿漪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