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NA多肽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吴江;时会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技术, ENA多肽抗体
摘要:目的:探讨ENA多肽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送检血清304份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IBT)进行ENA多肽抗体检测.结果:各科送检样本均有阳性出现,总检出率34.9%,其中以女性31~60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且风湿病患者检出一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1.7%、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36.4%、进展期硬皮病(PSS)60%、干燥综合征(SS)94.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0%、类风湿关节炎(RA)21.4%,阳性率较高.结论:ENA多肽抗体谱的检测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免疫印迹法具有快速特异、重复性强、临床符合率高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硫贲妥钠静脉诱导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4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异丙酚组:诱导时以25 mg/kg异丙酚静脉注射;硫贲妥钠组:以5 mg/kg硫贲妥钠静脉注射,分别记录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血压有一过性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硫贲妥钠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增加明显,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插管与硫贲妥钠相比,前者对心血管的反应轻微.

    作者:唐怡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面积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梗死灶面积>20 cm2或累及两个脑叶、临床症状重、预后差者.1999~2000年,我科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2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利于诊断与治疗.

    作者:邓晰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IP方案与MV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MIP(MMC+IFO+DDP)方案与MVP(MMC+VDS+DD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1例患者分别用MIP方案和MVP方案治疗.结果:MIP组和MVP组有效率分别为47.4%和40.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分别为68.4%和63.6%(P>0.05),无其它严重毒性反应.结论:MIP和MV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

    作者:詹必红;陶雄飞;申传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6例

    目的:观察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据患指缺损面积大小,在邻指上设计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指,邻指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l~24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感觉、功能正常.结论:应用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指外形满意等优点.

    作者:王怀谷;赵天兰;李光早;徐静;葛树星;李旭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的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用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素(IM)刺激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refeldin A(BFA)阻断细胞内分子的分泌,37℃、5%CO2培养5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核分枝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活化PBMC,增殖培养10天后获得较高比例的γδT细胞,用PMA和IM活化γδT细胞,检测γδT细胞内的IL-2.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后γδT细胞内IL-2检测获得良好的结果,阳性率可达45.68%.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能很好地检测γδT细胞单个细胞水平上细胞因子的产生,是研究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作者:侯彦强;吴俊英;胡建国;李柏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前列腺局部注射加尿道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经不同方法治疗失败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前列腺局部注射联合尿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92例患者治愈86例,显效6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前列腺局部注射和尿道药物灌注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舒启安;邱广阔;孙友文;诸禹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胸腔手术后曲马多和吗啡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人胸腔内手术后静脉应用曲马多和吗啡复合氟哌利多术后镇痛的效果、副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0例ASA Ⅰ~Ⅱ级胸腔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曲马多组(T组,30例):曲马多800 mg、氟哌利多5 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00ml,背景量为曲马多100mg;吗啡组(M组,30例):吗啡40 mg、氟哌利多5 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00ml,背景量为吗啡2.5 mg;对照组(C组,30例)未行术后镇痛.患者手术结束后先给予背景量,后接奥贝镇痛泵(2 ml/h),并于48 h内分别观察下列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SS)、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恶心、呕吐、瘙痒、排气时间延长等副作用.结果:SS、VAS在M组和T组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呼吸频率和SpO2在T组和M组与C组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曲马多和吗啡分别复合氟哌利多应用于老年人胸腔内手术后镇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曲马多比吗啡更安全,副作用少.

    作者:林学武;王星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异位胰腺误诊胃肿瘤1例

    患者男性,28岁.反复左上腹部疼痛1年,加剧5天人院.近年来间断出现左上腹部疼痛,有时伴有黑便.给予口服抗酸及胃黏膜保护剂后缓解.查体:T36℃,BP 105/75mmHg.一般情况尚可.左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饱满,似可扪及肿块,但边界不清,稍有压痛.

    作者:周浩;任哲夫;徐根全;葛思群;陈雅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一期切除、吻合38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6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近端肠造口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提高对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

    1902年,英国两位著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发现胃肠激素(gut hormone)--促胰液素.胃肠激素是指产生于消化道的一组小分子或肽类活性物质,分子量<10000,无二级以上构型,除5-羟色胺等少数活性物质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多肽,因此又称胃肠肽.除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多肽由胃肠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或胃肠神经组织(黏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产生的[1].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组织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宇;贾友苏;陈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预防石街形成

    目的:探讨预防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石街形成的方法.方法:口服补液,插管冲洗,双J管引流,应用解痉、止痛、利尿剂,低能量碎石.结果:ESWL配合辅助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208例,仅2例石街形成.结论:辅助技术是预防ESWL石街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耀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神经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31例患者施行神经血管减压术,采用局麻耳后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行神经血管减压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疼痛完全消失,近期有效率达100%.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面部痛觉、温觉正常.结论: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冷热交替刺激子宫收缩制止大出血1例

    患者26岁.孕40周,因下腹阵痛5 h于1999年9月16日下午4时人院.查体:T36.2℃,P 80次/分,R20次/分,BP 105/60 mmHg.心肺(-),腹膨隆.腹围102 cm,宫高32 cm,胎位ROT,胎心率140次/分.肛诊:子宫口开1指尖,先露棘平.入院诊断:1胎0产,40周孕ROT待产.入院后28 h因枕后位、潜伏期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在局麻下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作者:郑小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高原肺水肿63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肺水肿为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疾病,也是内科急诊病例.本文对63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及以酚妥拉明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立河;王安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下段直肠癌切除超低位吻合术58例分析

    目的:评价采用保肛超低位吻合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下段直肠癌在行根治术后分别使用国产XF-60型或美国强生AX55G型线型闭合器及国产GF-1型(31#、34#)管道吻合器行超低位结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本组58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7cm、8 cm者分别为10例、26例、22例,吻合口距肛缘<4 cm.2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随访1~3年均无局部复发,2例分别因肝、肺转移死亡.结论:闭合器、吻合器的应用,扩大了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而且手术方便、简捷,安全可靠;但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并防止局部复发.

    作者:李德群;孙团起;鲁令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误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幕上血肿,按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所谓慢性型系指伤后三周以上的颅内血肿,多为脑原发外伤所致,伤势轻,症状消失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康复期后,再次出现脑受压和颅内压升高症状[1].此病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约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特点为起病隐袭,症状不明显,临床易误诊[2].由于病程长,患者回忆困难,多数患者不在脑外科首诊.1989年以来,笔者发现有5例此类患者误诊,现作报道.

    作者:夏明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钩端螺旋体脑病16例

    目的:观察高压氧、抗生素综合治疗钩端螺旋体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高压纯氧、青霉素(800~1 20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并用脑细胞活化剂、脑血管扩张药.结果:治愈13例,好转3例,随访6个月~2年.结论:该疗法具有疗效高且远期疗效可靠的良好作用,可作为治疗钩端螺旋体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孙乃中;程晋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获得性肺部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ICU颅脑疾病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菌株及其耐药性.结果:154株获得性肺部感染中,G-菌109株(70.8%),G+菌45株(29.2%).以铜绿假单孢菌及肠道杆菌为主.G-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结论:ICU颅脑疾病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逐渐增加;早期、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可及时发现致病菌、指导选用抗生素.

    作者:黄艳芬;李建文;左万里;李智斌;冯正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目的:探讨外科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意义及其与嗜铬素A(CgA)与突触素(Sy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NCAM、CgA、Syn在NSCLC中的表达,研究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与CgA、Syn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NCAM对外科治愈性切除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在163例NSCLC中有40例(24.54%)表达NCAM,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中,腺癌的表达率较高(P<0.05).NCAM的表达与CgA(P<0.05)、Syn(P<0.005)表达相关,也与肿瘤的T分期(P<0.005)、N分期(P<0.05)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NCAM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36.80%,而阴性组为50.74%(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分期(P<0.001)与患者性别(P<0.05)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表达NCAM的NSCLC患者生存期较短,但肿瘤分期与患者的性别是判别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NCAM的表达仅仅是促进肿瘤进展众多生物学事件之一.

    作者:王祖义;黄植蕃;吴秋良;吴一龙;戎铁华;杨名添;侯景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D69在人外周血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

    目的:观察CD69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γδT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抗CD3单克隆抗体及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纯化的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相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率.结果:抗CD3单抗、Mtb抗原刺激PBMC后3h,γδT细胞表面即表达CD69,24h达高峰;单独抗CD3或Mtb抗原刺激纯化的T细胞,CD69分子表达升高不明显,加入激发型抗CD28单抗作为第二信号,CD69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CD69分子在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高表达,可作为γδT细胞完全活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吴俊英;侯彦强;李柏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