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误诊分析

夏明武

关键词:血肿, 硬膜下, 误诊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幕上血肿,按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所谓慢性型系指伤后三周以上的颅内血肿,多为脑原发外伤所致,伤势轻,症状消失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康复期后,再次出现脑受压和颅内压升高症状[1].此病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约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特点为起病隐袭,症状不明显,临床易误诊[2].由于病程长,患者回忆困难,多数患者不在脑外科首诊.1989年以来,笔者发现有5例此类患者误诊,现作报道.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ET15b-BCG HSP65-GP2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表达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HSP65)与人HER-2/neu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的重组质粒.方法:将用PCR方法扩增并回收的BCGHSP65-GP2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质粒PET15b重组,经过酶谱分析筛选出正向重组质粒,DNA序列分析正向重组质粒.结果:筛选出3个正向重组质粒.结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BCG HSP65-GP2的构建是成功的,为进一步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

    目的:总结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治疗59例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3.39%;其余恢复良好.无一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术操作方法.

    作者:方骏;肖颖彬;陈林;陈劲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布-加综合征术野血自体回输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人工心肺机在布-加综合征术野血回输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使用人工心肺机回收术野血,氧合、去泡后,经右颈内静脉回输给患者.结果:可明显减少库血用量,并改善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亦很稳定.结论:本法可以有效减少布-加综合征患者手术中的库血用量,并纠正其病理生理紊乱.

    作者:吴玉美;黄萍;李晓强;陈兰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预防石街形成

    目的:探讨预防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石街形成的方法.方法:口服补液,插管冲洗,双J管引流,应用解痉、止痛、利尿剂,低能量碎石.结果:ESWL配合辅助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208例,仅2例石街形成.结论:辅助技术是预防ESWL石街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耀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硫贲妥钠静脉诱导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4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异丙酚组:诱导时以25 mg/kg异丙酚静脉注射;硫贲妥钠组:以5 mg/kg硫贲妥钠静脉注射,分别记录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血压有一过性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硫贲妥钠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增加明显,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插管与硫贲妥钠相比,前者对心血管的反应轻微.

    作者:唐怡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的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用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素(IM)刺激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refeldin A(BFA)阻断细胞内分子的分泌,37℃、5%CO2培养5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核分枝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活化PBMC,增殖培养10天后获得较高比例的γδT细胞,用PMA和IM活化γδT细胞,检测γδT细胞内的IL-2.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对活化后γδT细胞内IL-2检测获得良好的结果,阳性率可达45.68%.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能很好地检测γδT细胞单个细胞水平上细胞因子的产生,是研究γδ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作者:侯彦强;吴俊英;胡建国;李柏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脑脑桥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

    目的:提高小脑脑桥角(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p角区肿瘤患者采用1.0 T超导MRI系统行常规SE序列或快速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扫描,其中80例加做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05例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中:听神经瘤68例,脑膜瘤17例,三叉神经瘤11例,胆脂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转移瘤1例,脑干胶质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室管膜母细胞瘤1例,颈静脉体瘤1例.c-p角区肿瘤中多见的是听神经瘤(64.8%),其次是脑膜瘤(16.2%)和三叉神经瘤(10.5%),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MRI是检查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首选方法,对c-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广辉;尉传社;吴新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息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HCC、30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sFas水平.结果:HCC血清sFas浓度为16.5±3.1ng/L,明显高于LC 8.4±2.5 ng/L和正常对照组3.1±1.1ng/L(P<0.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Fas受体,竞争性地与Fas受体的天然配体FasL(Fas Ligand)结合而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得以生存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凤超;吕美荣;钱宛馨;柏平;崔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

    掌握乳腺癌前病变病理诊断标准,在日常外检业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分类及诊断标准作一综述.1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概念病理学上一般把某些在组织形态学上有一定程度异型或增生活跃,经随访有一部分发展成癌的乳腺增生性疾病称为乳腺癌前病变.WHO规定发展成恶性可能超过20%的各种病变属癌前病变[1].不典型增生是确切的癌前病变.

    作者:王欣;谢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6例

    目的:观察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据患指缺损面积大小,在邻指上设计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指,邻指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l~24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感觉、功能正常.结论:应用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指外形满意等优点.

    作者:王怀谷;赵天兰;李光早;徐静;葛树星;李旭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阴囊损伤B超检查15例分析

    阴囊损伤并不多见,但一旦损伤多数属临床急症,临床上需要快速准确地诊断,这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帮助.笔者采用B超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种阴囊损伤15例,现作报道.

    作者:黄惠民;陈光;林政;鲍小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面积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梗死灶面积>20 cm2或累及两个脑叶、临床症状重、预后差者.1999~2000年,我科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2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利于诊断与治疗.

    作者:邓晰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血尿酸浓度与肾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及其与血肌酐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血压正常患者的血尿酸与血肌酐浓度.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关系(r=0.380,P<0.01).结论:血尿酸浓度增高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识别.

    作者:郦忆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高原肺水肿63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肺水肿为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疾病,也是内科急诊病例.本文对63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及以酚妥拉明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立河;王安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poisonng,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AOPP急性症状期病死率逐渐下降,中间型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已成为AOP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994年3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IMS患者16例,现作一分析.

    作者:戴光华;姚海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椎管狭窄症麻醉348例分析

    椎管狭窄症是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常见病因,多需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器官功能异常,麻醉处理上有其特殊性.现总结我科1997年12月~2000年12月348例老年人椎管狭窄症的麻醉体会.

    作者:陈云飞;丰昕;李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羊水过少57例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对57例羊水过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周愈高羊水过少发生率愈高(P<0.005);羊水过少情况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羊水过少的程度与污染程度有关(P<0.005).B超有助于提高羊水过少的诊断率.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窘迫敏感的特异性指标,~经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

    作者:何玉;晋茂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治

    目的:探讨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的资料,对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按病因、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2例,死亡1例;切口感染8例,并发空肠瘘1例.结论:早诊断、早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方法,术式的选择与明确诊断时间有关.

    作者:耿桂飞;徐厚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误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幕上血肿,按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所谓慢性型系指伤后三周以上的颅内血肿,多为脑原发外伤所致,伤势轻,症状消失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康复期后,再次出现脑受压和颅内压升高症状[1].此病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约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特点为起病隐袭,症状不明显,临床易误诊[2].由于病程长,患者回忆困难,多数患者不在脑外科首诊.1989年以来,笔者发现有5例此类患者误诊,现作报道.

    作者:夏明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曲马多镇痛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观察曲马多术后镇痛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13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n=45),术后不用硬膜外镇痛;B组(n=45),用硬膜外镇痛,不用恩丹西酮;C组(n=45),硬膜外镇痛加恩丹西酮.比较B、C两组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A、B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较A、B组显著降低(P<0.005),B、C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中曲马多硬膜外镇痛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硬膜外镇痛中加入恩丹西酮,可显著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程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