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川;查兴胜;张叔军;杨朝晖;黄毅;邱新建
目的:建立检测血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简便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将红细胞裂解后离心检测,建立PCR法、直接培养法、溶血离心培养法、溶血离心涂片法和滴片法.结果:13例肺结核和25例肺癌患者中,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的阳性数为8例中3例和11例中3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直接培养法总阳性率为17.65%,溶血离心涂片法、溶血离心培养法、滴片法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52%、41.18%和58.82%;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以L型为主,表现为抗酸或非抗酸.结论: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并以L型为主;溶血离心培养法和滴片法结合免疫酶染色可常规用于检测血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
作者:朱明利;张元和;李明君;黄礼年;王恩举;林特夫;姚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时期由于早产、受寒、窒息、休克、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者可并发肺炎、败血症、肺出血、DIC等,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6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儿科共收治76例,给予局部维生素E(Vit E)按摩辅佐治疗,效果满意.本文旨在探讨Vit E的临床使用疗效.
作者:张萍;刘国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人群患病率高达2%~4%,由于夜间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可导致夜间低氧血症,从而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缺氧表现.1997~1998年,我院采用多导睡眠图诊断,并配合CPAP呼吸机对46例中、重度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章志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途径.方法:对1990~1997年收治的36例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分析.结果:术前B超、多普勒及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6%、62.5%、60.0%.术中漏诊5例,占13.9%.36例手术探查,切除病变胆囊18例,切除率50.0%,其中达到根治性切除12例,根治率33.3%,Ⅱ~Ⅳ期3年、5年生存率54.5%及36.4%,Ⅴ期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及0.0%.结论:提高疗效的途径在于早期发现胆囊癌和处理高危病变的胆道结石患者;强调避免术中漏诊对预后的重要性.
作者:刘付宝;刘金新;周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A群链球菌联合顺铂腹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腹水的近期疗效.方法:50例晚期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27例)为注射用A群链球菌加顺铂腹腔注射;Ⅱ组(23例)为单用顺铂腹腔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活动状况(Karnofsky评分)改变、腹水消退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Ⅰ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升高者22例(81.5%),Ⅱ组12例( 52.2%),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腹水消退Ⅰ组有效率70.4%,Ⅱ组有效率30.4%,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Ⅰ组发热、全身不适及胃肠道反应仅1例,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注射用A群链球菌加顺铂治疗晚期癌性腹水及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傅晓艳;蒋鹏程;顾科;李诚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981年首先发现于美国,迄今遍布全球.截至1999年12月底,全球仍存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已达3 360万人,分布于2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以上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因AIDS而死亡的人数已达1 630万人.
作者:刘德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膀胱肿瘤与子宫及卵巢肿瘤虽同位于盆腔,因其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临床上相互误诊较少见.我院于1999年 1月及5月份分别误诊1例,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徐运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是目前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治愈的疾病.但在化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反应,甚至较严重.因此,化疗期间的护理成为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就提高护理质量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
作者:陶素美;谢琪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性,49岁,上海人.1999年3月26日因活动后胸闷气急加重伴一过性肢体无力入院.患者7岁时发现有心脏杂音.43岁(1993年)时出现乏力,活动后气急.症状逐年加重,发现室性期前收缩.1994年被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长期口服倍它乐克(12.5~25 mg,每天2次)及美西律治疗.患者3个弟妹及女儿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均为肥厚性心肌病.其一妹出现症状后半年死亡,时年35岁.其余弟妹尚无症状.其女儿17岁时在一次登五楼后猝死.
作者:赵建荣;周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静脉联合应用维拉帕米和利多卡因与两药单独应用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80例ASA 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生理盐水组;B组: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1 mg/kg+生理盐水);C组: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0.1 mg/kg+生理盐水);D组:维拉帕米复合利多卡因组(维拉帕米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生理盐水).均于气管拔管前2 min给药,拔管时和拔管后均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A组HR、SBP、DBP于气管拔管后显著增加,B、C、D组和A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其中D组效果好.结论: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拔管前2 min给药均能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两药联合应用优于单独使用.
作者:李晓立;韩延华;薛梅;王南海;文公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桥本病的确诊率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分析37例桥本病的诊治情况.结果:术前确诊率为51.4%.结论: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测定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作用,细针吸引细胞学检查(FNAC)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术中冰冻快速活检是细胞学检查之补充;本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手术方式要慎重选择,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的机会.
作者:宋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升白汤对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法,将3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第一周期化疗后予升白汤及鲨肝醇、利血生,第二周期仅服西药;B组第一、第二周期给药分别与A组第二、第一周期给药相同.结果:A、B两组两周期化疗后升白汤治疗组WBC分别比西药对照组增加(1.07±0.94)×109/L(P< 0.001)和(0.88±0.21)×109/L(P<0.001);WBC<4.0×109/L持续时间分别比西药对照组缩短12.31±6.45天(P< 0.001)和 13.17±7.58天(P<0.001).两组升白汤治疗周期的感染例数少于西药对照周期(P<0.05).结论:升白汤配合鲨肝醇、利血生口服可作为肿瘤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防治方法.
作者:孙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7例,术后生存超过5年3例,超过2年2例,术后15个月肿瘤复发死亡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其它疾病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周围淋巴结廓清术1例,术后生存超过30个月;旁路转流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3例,分别于3~11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6.3个月.结论: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岳崇元;刘金新;时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肝前间隙在正常情况下因其解剖位置,一般不会存留积液,但特殊情况下则可形成局部包裹性积液,易引起误诊.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此病2例,兹作报道.
作者:王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尿路感染是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肾病综合征治愈率、控制复发的关键,与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高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三角针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弹性及可塑性较好的三角针髓内固定锁骨骨折50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在6~8周内达到临床愈合.随访0.5~2年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三角针可塑性较好,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稳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
作者:司长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正确治疗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相关症状,使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对102例学龄期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岁为多发年龄.治疗后,听力有明显提高(P<0.01),鼾症治疗有效率为82%.结论:腺样体肥大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南京江北地区毒蛇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因治疗不及时,结果导致伤残甚至死亡.1996~1999年,我院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91例,经使用抗蛇毒血清等综合治疗,并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取得满意疗效.为探讨毒蛇咬伤的佳治疗方案,现总结治疗体会.
作者:谢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4年10月~1998年12月,笔者运用安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满意.兹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均经胃镜和(或)病理检查而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21~65岁,病程0.2~3.5年;轻度33例,中度 23例,重度6例.
作者:杨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Ⅲ期卵巢上皮癌首次手术治疗的彻底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6例Ⅲ期卵巢上皮癌患者,行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后肿瘤残留灶大小及是否首次手术分成三组:A组125例,残留癌灶<2 cm;B组91例,残留癌灶≥2 cm;C组18例为外院首次手术加化疗后,我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癌灶<2 cm.术后三组进行联合化疗基本相同.结果:A组5年生存率为49.6%,B组5年生存率为8.8%,C组5年生存率为16.7%,B组和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5和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Ⅲ期卵巢上皮癌首次手术是治疗关键,残留癌直径< 2 cm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黄云生;李红雨;马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