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立;韩延华;薛梅;王南海;文公堂
目的:评价室性心动过速(VT)合并不同血液动力学状态心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介入方式选择.方法:血液动力学稳定的VT 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VT 1例安装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果:2例血液动力学稳定的VT在中后间隔消融成功、消融能量20~30 W,放电90 s,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无VT发作.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两年内有数次VT发作,均采用低能量(2 J)转复成功,无晕厥发生.结论:射频消融和ICD都是治疗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选择正确的心脏介入治疗方式.
作者:蔡鑫;包宗明;高大胜;史晓俊;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27岁.因胎儿娩出后82天,胎盘未娩出伴发热 7天,门诊诊断胎盘滞留伴感染于1999年6月21日入院.患者系第1胎,足月妊娠,臀位;在当地镇医院阴道分娩1活婴,出生时苍白窒息,抢救5 min后死亡.产后10 min助产者牵拉脐带,因脐带断裂而行人工剥离胎盘术,术中出血较多而停止剥离,后转送县级医院行第2次人工剥离胎盘,又因大出血暂停剥离;7天后行第3次人工剥离胎盘,因阴道出血过多伴休克而被迫放弃手术,3次手术均未取出胎盘组织,总失血量1 200 ml,共输血800 ml.
作者:孙祥熙;靳丽杰;陶蕴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肺炎的临床特征,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除肺部感染外,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尤以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视网膜病变为显著,分别占42.9%、33.9%和23.2%.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时,要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及时治疗并发症,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郝利明;王可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4年5月~1996年12月,笔者采用 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一个疗程治疗后其缓解期分别达3年和 5年,现予报道.
作者:晏季贤;陈扣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S/D)与无负荷试验(NST)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D与NST对孕龄为35~40周157例ICP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并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羊水粪染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脐动脉血流S/D<3、NST≥7分,胎儿预后良好;脐动脉血流S/D≥3、NST<7分,胎儿预后不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检测弥补单纯NST对ICP患者胎儿预后判断的不足,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彭丹红;蒋小青;肖嘉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8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良性腺瘤60例、甲状腺癌22例,进行声像图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以混合性回声为主,占48.3%.恶性肿瘤以实质性低回声为主,占63.6%.肿瘤内伴有砂粒状钙化灶.结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学珍;苏兰;朱长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清胰汤治疗组(A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以牛胆汁酸钠制作胰腺炎模型,观察血浆淀粉酶、内毒素、白介素-6、肠道细菌移位,胰腺病理变化和大鼠生存率.结果:清胰汤治疗组大鼠生存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值较低(P<0.01),肠道细菌移位率虽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腺病理损害较轻.结论: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清哲;刘牧林;刘承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白内障及玻璃体混浊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及玻璃体切割术的可行性.方法:10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均行一期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放及玻璃体切除三联手术.结果:一期手术者,术后随访3~12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可减少某些手术并发症,尤其是减少玻璃体填充物对角膜的直接损害,因而视力不同程度地提高.
作者:秦梅;郭柳峰;李韵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点.方法:对98例乳腺癌肿大的淋巴结经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其部位、大小、形状、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76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二维声像图以长径≥7 mm、形态似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为标准,其准确性90.8%(69/76);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内部及周边数个点状斑片状血流信号,肿大淋巴结均血流丰富,准确性84.2%(64/76).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结合检查可提高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作者:陈晞;孙医学;尹正银;谢广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正确治疗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相关症状,使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对102例学龄期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岁为多发年龄.治疗后,听力有明显提高(P<0.01),鼾症治疗有效率为82%.结论:腺样体肥大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端粒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保证线性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染色体末端转移酶,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的稳定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
作者:黄礼年;王安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与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2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2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LD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LD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三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LD活性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一个诊断指标,对肝纤维化的存在及活动程度诊断无价值.
作者:张加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膀胱肿瘤与子宫及卵巢肿瘤虽同位于盆腔,因其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临床上相互误诊较少见.我院于1999年 1月及5月份分别误诊1例,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徐运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教职工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我院88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种类、时间趋势、人群分布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前五位恶性肿瘤的顺序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其分布与性别、职业有一定关系.结论:恶性肿瘤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秦凤展;郑荣生;王竞;孙惠娟;李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性,45岁.因面部对称性水肿性紫红斑伴肌无力4年,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诊断为皮肌炎.曾于1988年5月及1990年7月两次住我院治疗.第2次住院给予泼尼松60 mg/d,每周MTX 15 mg,雷公藤8片/天治疗,住院3个月,肌酶恢复正常,皮损完全消退,病情缓解后以泼尼松每天20 mg维持,出院治疗.1997年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1个月后病情复发.
作者:蒋法兴;刘训荃;张广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升白汤对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法,将3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第一周期化疗后予升白汤及鲨肝醇、利血生,第二周期仅服西药;B组第一、第二周期给药分别与A组第二、第一周期给药相同.结果:A、B两组两周期化疗后升白汤治疗组WBC分别比西药对照组增加(1.07±0.94)×109/L(P< 0.001)和(0.88±0.21)×109/L(P<0.001);WBC<4.0×109/L持续时间分别比西药对照组缩短12.31±6.45天(P< 0.001)和 13.17±7.58天(P<0.001).两组升白汤治疗周期的感染例数少于西药对照周期(P<0.05).结论:升白汤配合鲨肝醇、利血生口服可作为肿瘤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防治方法.
作者:孙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静脉联合应用维拉帕米和利多卡因与两药单独应用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80例ASA 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生理盐水组;B组: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1 mg/kg+生理盐水);C组: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0.1 mg/kg+生理盐水);D组:维拉帕米复合利多卡因组(维拉帕米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生理盐水).均于气管拔管前2 min给药,拔管时和拔管后均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A组HR、SBP、DBP于气管拔管后显著增加,B、C、D组和A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其中D组效果好.结论: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拔管前2 min给药均能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两药联合应用优于单独使用.
作者:李晓立;韩延华;薛梅;王南海;文公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人群患病率高达2%~4%,由于夜间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可导致夜间低氧血症,从而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缺氧表现.1997~1998年,我院采用多导睡眠图诊断,并配合CPAP呼吸机对46例中、重度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章志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约10%~17%.为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化疗加放疗(化放组)及单纯放疗组(单放组)资料作一比较分析.
作者:张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转开腹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LC中转开腹31例.结果:手术野出血12例,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11例,胆囊管未夹闭2例,肝外胆管损伤2例,穿刺套管针损伤肠管、肠系膜2例,合并胃溃疡1例,肝硬化疑有癌变者1例.结论:通过LC医师操作逐渐熟练由主观原因造成的中转开腹可减少,而由客观因素需开腹的病例不可强行LC.
作者:崔培元;刘健;刘付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