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节;盛皓宇;杨进孙;杨江华;喻艳林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 )的解剖入路、成功率和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的感觉状态。方法:121例保留ICBN的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乳房手术组(简称保乳组,48例)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改良组,73例),前者行1/4乳房切除或肿瘤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中均保留ICBN;评价两组ICBN的解剖入路和保留成功率以及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皮肤感觉状态的差异。结果:保乳组经顺行法、中间法或逆行法解剖ICBN各有5、35和8例,改良组分别有33、38和2例( P<0.01);两组ICBN保留成功率分别为64.6%(31/48)和87.7%(64/73)(P<0.01),保乳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暴露不佳引起的误伤和逆行解剖的不足,改良组是淋巴结固定并与ICBN粘连或侵犯该神经;两组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5%(18/48)和151.%(11/73)(P<0.01)。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解剖ICBN入路存在差异,保乳组以中间法为主,改良组以中间法和顺行法为主;改良组ICBN保留成功率高于保乳组;两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误伤和淋巴结粘连或侵犯ICBN。
作者:陈斌;盛勇;王亚兵;方芳;陈剑平;施松;陈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例,可2例。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稳定性好、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夏永伟;吴德舜;郭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临床价值。方法:对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A组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B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P<0.05),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A组小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较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内环境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旭;季永军;王利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技巧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和改进后的腔内激光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在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改进组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改进组的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方式适应证更广,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有更好的美存度和微创效果。
作者:王筝;汪海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围麻醉期处理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围手术、麻醉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特点选择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可安全地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但要注意围麻醉期处理要点。
作者:柯善高;周取升;朱桃花;王芬;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五步蛇咬伤后肢体肿胀与淋巴循环的关系。方法:复制蛇伤肿胀大鼠模型,记录肠系膜集合淋巴管的运动频率。行大鼠乳糜池插管获取淋巴液,经离心、超滤后,应用毛细管电泳对淋巴浆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左后肢注射五步蛇毒30 min时明显肿胀,30 min后变化不明显,且大鼠在480 min内未死亡。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系膜集合淋巴管的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淋巴浆中出现了多种活性组分。结论:五步蛇咬伤后,淋巴循环功能障碍且推动了蛇伤肿胀的发生发展。
作者:孙瑶;包鹏举;张根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ase,NERD)患者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ERD患者和16例健康人进行GerdQ评分,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NERD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P、CGRP的含量,分别比较NER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并对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与Gerd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SP、CGRP表达与GerdQ评分呈正相关。结论: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明显增加,与反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P、CGRP可能共同参与NERD病理过程,是NERD内脏高敏的重要发病机制。
作者:牛小平;刘少锋;汪润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 PC)对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AD)的预防作用。方法:H2 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18 h复制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原花青素80 mg/L、40 mg/L、20 mg/L、Tempol 800μmol/L于造模前30 min预处理后,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硫氧还蛋白( Trx)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的丙二醛( MDA)。结果:H2 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后,细胞内Trx浓度和T-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原花青素各剂量组可增高Trx浓度和T-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P<0.05)。结论:原花青素能减轻H2O2引起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马玉红;窦德宇;柳春燕;武其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琛;周运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及评价SP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咳嗽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结果:①132例慢性咳嗽患者SPT结果阳性率为75.76%。不同性别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466)。②14种过敏原中,SPT阳性率高的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花粉(包括蒿属花粉、葎草花粉、梧桐花粉、白桦花粉、玉米花粉)、真菌(包括酵母菌、青霉菌)、棉絮、猫毛、狗毛依次降低,少为羽毛。尘螨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其他过敏原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15.334,P=0.000)。③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5,P<0.05)。除中年人(45~59岁)与老年人(60~75岁) SPT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中年人SPT阳性率高于老年人。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常见的变应原,慢性咳嗽患者应尽早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其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为舌下脱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丁慧强;王莹;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制订临床防治路径,比较入路径与非入路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防治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制订“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治路径”,选取可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瘘治愈率、住院天数、治愈时间、平均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按“防治路径”处理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轻度降低,吻合口瘘愈合率略有提高,瘘患者住院天数、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随访2~36月,无吻合口瘘复发。结论:“防治路径”对降低吻合口瘘发生、治疗吻合口瘘有一定临床价值;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及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新涛;刘建;杜少鸣;詹必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清扫淋巴结4~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
作者:吴凯;杨大彬;黄克诚;陈杰;任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脏内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间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引流通畅。2例因导管堵塞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2例出现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局部处理后好转。2例发生腹膜炎,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继续腹透。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应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腹膜透析发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要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江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待业;其配偶30岁,销售化肥2年。结婚3年,同居一地,性生活正常,月经周期28d,经期7d,月经量中等,无痛经。先后怀孕2次,每次均在孕8周时自然流产。目前采用男性工具避孕。
作者:杨本海;武其文;贾超;刘涛;彭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照研究使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时间点给药时,药物对PEP的预防作用;分析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ERCP患者分为三个低危组(Ls1、Ls2、L0)和四个高危组(Hs1、Hs2、Hg1、Hg2),按照既定方案给予生长抑素或加贝酯。观察入组病例的术前12 h以内、术后3 h、12 h、24 h的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后者术后3 h不检测)。结果:低危组入选75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9.3%)、急性胰腺炎2例(2.7%);高危组入选295人,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9例(9.8%)、急性胰腺炎14例(4.7%)。低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 CRP、血淀粉酶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的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1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水平低于Hg1和H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者(Hs1+s2组)的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使用加贝酯者(Hg1+g2组)(P<0.05)。具有胰腺炎病史、乳头多次插管和手术时间超过1h的高危组患者,其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以减少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加贝酯;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用药。患者的胰胆管病史、乳头插管次数和手术时间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少锋;袁鹤鸣;陈藤千;杨培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贲门失迟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共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2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贲门失迟缓的43例(15.2%)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3例在术后出现进食梗咽感、吞咽困难,给予心理安慰、对症治疗缓解34例;另9例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液、流质,4例缓解,余5例病人仍进食困难,进食后呕吐,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贲门线样狭窄,经内镜或介入球囊扩张治疗后缓解,其中4例经1次扩张后即缓解,1例经两次球囊扩张后缓解,目前随访中未发现症状反复。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贲门失迟缓与性别、断流位置高低、术前反复出血行腔内治疗、术中食管肌层的损伤及术中应用非吸收化学胶食管表面喷洒有一定的关系,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保守治疗不缓解,宜选用介入或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罗大勇;李恒;王润之;张伟;肖国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对AOSD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32例病情活动期AOSD患者、26例病情稳定期AOS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F、IL-6水平。结果:活动期AOSD患者血清中MIF、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AOSD及健康对照(P<0.05),活动期AOSD患者MIF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而与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 PLT)、铁蛋白( SF)间无相关性,活动期AOSD患者IL-6与MIF、WBC、ESR、CRP、PLT、SF间均无相关性。结论:MIF在AOSD活动期时显著增高,并与WBC呈正相关,提示MIF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的血清标志物并参与AOSD发病。
作者:许国飞;毛桐俊;盛君;王萍;董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成年大鼠脊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每组8只。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在各组大鼠脊神经节BDNF和c-jun的表达。结果:大鼠脊神经节BDNF和c-jun眼镜蛇毒组细胞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且阳性神经元眼镜蛇毒组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眼镜蛇毒能上调脊神经节BDNF和c-jun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脊神经节损伤的代偿性修复有关。
作者:周荣海;丁见;熊克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流行情况、耐药及变迁。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3年期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共1905株,占分离病原菌的18.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6%。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数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3年内均保持极低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虽保持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呈增高趋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多在50%以上,部分为泛耐药株。结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严重,需加强抗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红;喻艳林;侯为顺;杨剑;谢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的“三站式”OSCE考试,对我校2011、2012、2013届共计218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并随机抽取三届部分学生与考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OSCE考核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与2011届学生成绩比较,2013届学生三站成绩、总成绩、及格率均明显降低(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7%考官与66.5%学生认为三站式考试能够客观全面考核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2012届93.9%考生认为OSCE毕业综合多站式考核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结论:OSCE考核具有良好的信度、可操作性与重复性,能够客观、真实、全面评估考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OSCE对于加强与促进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韩军;刘影;吴金庭;蒋韶明;吉兆宁;吴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