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强;王莹;陈亮
目的:总结普胸术后胸腔内大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普胸术后胸腔内大出血。方法:对我院近5年普胸外科术后胸腔大出血并行再次剖胸止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出血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共11例普胸术后再次剖胸止血,痊愈10例,死亡1例,出血部位有切口肋间血管出血3例,壁层与纵隔胸膜广泛渗血1例,右下肺动脉干结扎线脱落1例,肋骨断端出血1例,支气管动脉出血1例,下肺韧带出血1例,食管床出血1例,纵隔手术创面出血1例,未能找到明确出血点1例。结论:关胸前仔细检查,严密止血是预防术后胸腔大出血的重要措施。及时果断地再次剖胸止血是治疗术后胸腔大出血的关键。
作者:朱少金;丁伯应;龚荣福;任刚;熊克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流行情况、耐药及变迁。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3年期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共1905株,占分离病原菌的18.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6%。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数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3年内均保持极低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虽保持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呈增高趋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多在50%以上,部分为泛耐药株。结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严重,需加强抗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红;喻艳林;侯为顺;杨剑;谢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制订临床防治路径,比较入路径与非入路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防治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制订“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治路径”,选取可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瘘治愈率、住院天数、治愈时间、平均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按“防治路径”处理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轻度降低,吻合口瘘愈合率略有提高,瘘患者住院天数、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随访2~36月,无吻合口瘘复发。结论:“防治路径”对降低吻合口瘘发生、治疗吻合口瘘有一定临床价值;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及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新涛;刘建;杜少鸣;詹必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析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间收治的6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黄疸、呕血或黑便、呕吐、发热。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是十二指肠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刘少泉;韩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脏内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间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引流通畅。2例因导管堵塞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2例出现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局部处理后好转。2例发生腹膜炎,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继续腹透。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应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腹膜透析发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要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江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围麻醉期处理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围手术、麻醉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特点选择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可安全地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但要注意围麻醉期处理要点。
作者:柯善高;周取升;朱桃花;王芬;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照研究使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时间点给药时,药物对PEP的预防作用;分析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ERCP患者分为三个低危组(Ls1、Ls2、L0)和四个高危组(Hs1、Hs2、Hg1、Hg2),按照既定方案给予生长抑素或加贝酯。观察入组病例的术前12 h以内、术后3 h、12 h、24 h的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后者术后3 h不检测)。结果:低危组入选75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9.3%)、急性胰腺炎2例(2.7%);高危组入选295人,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9例(9.8%)、急性胰腺炎14例(4.7%)。低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 CRP、血淀粉酶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的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1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水平低于Hg1和H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者(Hs1+s2组)的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使用加贝酯者(Hg1+g2组)(P<0.05)。具有胰腺炎病史、乳头多次插管和手术时间超过1h的高危组患者,其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以减少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加贝酯;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用药。患者的胰胆管病史、乳头插管次数和手术时间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少锋;袁鹤鸣;陈藤千;杨培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 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AU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因AUB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2例患者,行宫腔镜TCRE。另取同期32例因AUB服用炔诺酮治疗3月的门诊患者为对照。随访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6±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5) ml,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8月,14例(43.75%)3月后月经恢复,3例(9.38%)6月后月经恢复,7例(21.87%)12月后月经恢复,8例(25%)18月后月经恢复。所有患者术后月经量均<20 ml。对照组仅2例停药18月后月经量<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书勤;王嫚;倪观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ase,NERD)患者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ERD患者和16例健康人进行GerdQ评分,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NERD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P、CGRP的含量,分别比较NER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并对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与Gerd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SP、CGRP表达与GerdQ评分呈正相关。结论: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明显增加,与反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P、CGRP可能共同参与NERD病理过程,是NERD内脏高敏的重要发病机制。
作者:牛小平;刘少锋;汪润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 )的解剖入路、成功率和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的感觉状态。方法:121例保留ICBN的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乳房手术组(简称保乳组,48例)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改良组,73例),前者行1/4乳房切除或肿瘤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中均保留ICBN;评价两组ICBN的解剖入路和保留成功率以及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皮肤感觉状态的差异。结果:保乳组经顺行法、中间法或逆行法解剖ICBN各有5、35和8例,改良组分别有33、38和2例( P<0.01);两组ICBN保留成功率分别为64.6%(31/48)和87.7%(64/73)(P<0.01),保乳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暴露不佳引起的误伤和逆行解剖的不足,改良组是淋巴结固定并与ICBN粘连或侵犯该神经;两组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5%(18/48)和151.%(11/73)(P<0.01)。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解剖ICBN入路存在差异,保乳组以中间法为主,改良组以中间法和顺行法为主;改良组ICBN保留成功率高于保乳组;两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误伤和淋巴结粘连或侵犯ICBN。
作者:陈斌;盛勇;王亚兵;方芳;陈剑平;施松;陈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线疝指发生于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腹外疝类型,在基层医院更是难以见到。我院2013年8月2日收治1例,现予以报道。
作者:左贵泽;孙爱萍;姚时伟;章敏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阿霉素诱导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分别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 CHF )模型,比较二者的优缺点,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复制CHF模型组( ADR组,n=8)、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CHF模型组(AAC组,n=8)、假手术组(SO组,n=8,除不进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外,其他制作程序与AAC组相同)。8周后在体检测大鼠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心率( HR)、左室峰压( LVSP)、左室舒张期末压( LVEDP)、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大鼠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O组相比,ADR组与AAC组HW /BW均增加(P<0.01),(LVSPL-VEDP )×HR、LVSP、±dp/dtmax明显减低(P<0.01),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SO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大小、形态正常,ADR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呈溶解状态、核深染,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AAC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结论: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均是复制大鼠CHF模型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操作简单、对大鼠损伤较小,大鼠病死率低,是我们后续实验较为理想的大鼠CHF模型选择。
作者:曾瑾;崔凤娟;王海珍;王海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292名马鞍山地区汉族无关个体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类型及其频率。方法:用硅珠法提取DNA,采用AmpFISTR Identi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进行复合扩增;扩增产物用ABI3130 xl型遗传分析仪检测,得到STR分型结果后统计15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结果:15个STR基因座,累计个人识别率达0.999999999999999985,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9999896。结论:该系统在马鞍山地区汉族人群中具有高度多态性,适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个体识别以及DNA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陈蓉华;侯杰;晏斌;周豫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非非;王之恒;陶德韬;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对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43例重症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万U/( kg· 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血气分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记录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治疗14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后第4天、第7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IL-10、SOD明显升高,TNF-α、IL-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发生时间较迟。结论:吸入性损伤早期采用乌司他丁回补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丁伟;吕大伦;徐祥;王合丽;王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11月间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者32例,对其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2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顺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的充分了解和密切配合及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吴月爱;陶亚萍;蔡兆阳;宣治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对AOSD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32例病情活动期AOSD患者、26例病情稳定期AOS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F、IL-6水平。结果:活动期AOSD患者血清中MIF、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AOSD及健康对照(P<0.05),活动期AOSD患者MIF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而与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 PLT)、铁蛋白( SF)间无相关性,活动期AOSD患者IL-6与MIF、WBC、ESR、CRP、PLT、SF间均无相关性。结论:MIF在AOSD活动期时显著增高,并与WBC呈正相关,提示MIF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的血清标志物并参与AOSD发病。
作者:许国飞;毛桐俊;盛君;王萍;董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待业;其配偶30岁,销售化肥2年。结婚3年,同居一地,性生活正常,月经周期28d,经期7d,月经量中等,无痛经。先后怀孕2次,每次均在孕8周时自然流产。目前采用男性工具避孕。
作者:杨本海;武其文;贾超;刘涛;彭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 PC)对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AD)的预防作用。方法:H2 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18 h复制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原花青素80 mg/L、40 mg/L、20 mg/L、Tempol 800μmol/L于造模前30 min预处理后,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硫氧还蛋白( Trx)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的丙二醛( MDA)。结果:H2 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后,细胞内Trx浓度和T-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原花青素各剂量组可增高Trx浓度和T-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P<0.05)。结论:原花青素能减轻H2O2引起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马玉红;窦德宇;柳春燕;武其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琛;周运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