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贵泽;孙爱萍;姚时伟;章敏捷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护理经验及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实施腹腔镜下胰腺手术14例,其中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12例、胰体尾切除2例,术前予以充分评估及专科围手术期护理,并加强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胆瘘1例、出血1例、腹腔积液1例及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积极处理后病人均顺利康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为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并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徐姝娟;朱红筠;王明月;毛伟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皖南地区人群HbA1c在糖尿病( 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者共800名。空腹10 h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将800名就诊者分为糖耐量正常( NGT)组、糖调节受损( IGR)组和DM组,分别为400例、150例和250例。按照ROC判断其HbAlc佳切点。结果:NGT、IGR、DM组的HbAl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FPG、2 hPG均呈正相关。以HbAlc≥6.4%为切点诊断DM的敏感性,与以FPG≥7.0 mmol/L为诊断标准的结果基本相符,同时其约登指数均高于HbA1c≥6.3%和HbA1c≥6.5%切点的约登指数。结论: HbAlc可用于DM的诊断,HbAlc≥6.4%比较适合皖南地区人群的诊断DM的HbAlc切点。
作者:华强;刘春生;姚新明;孟祥健;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围麻醉期处理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围手术、麻醉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特点选择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可安全地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但要注意围麻醉期处理要点。
作者:柯善高;周取升;朱桃花;王芬;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非非;王之恒;陶德韬;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 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AU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因AUB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2例患者,行宫腔镜TCRE。另取同期32例因AUB服用炔诺酮治疗3月的门诊患者为对照。随访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6±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5) ml,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8月,14例(43.75%)3月后月经恢复,3例(9.38%)6月后月经恢复,7例(21.87%)12月后月经恢复,8例(25%)18月后月经恢复。所有患者术后月经量均<20 ml。对照组仅2例停药18月后月经量<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书勤;王嫚;倪观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普胸术后胸腔内大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普胸术后胸腔内大出血。方法:对我院近5年普胸外科术后胸腔大出血并行再次剖胸止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出血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共11例普胸术后再次剖胸止血,痊愈10例,死亡1例,出血部位有切口肋间血管出血3例,壁层与纵隔胸膜广泛渗血1例,右下肺动脉干结扎线脱落1例,肋骨断端出血1例,支气管动脉出血1例,下肺韧带出血1例,食管床出血1例,纵隔手术创面出血1例,未能找到明确出血点1例。结论:关胸前仔细检查,严密止血是预防术后胸腔大出血的重要措施。及时果断地再次剖胸止血是治疗术后胸腔大出血的关键。
作者:朱少金;丁伯应;龚荣福;任刚;熊克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的“三站式”OSCE考试,对我校2011、2012、2013届共计218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并随机抽取三届部分学生与考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OSCE考核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与2011届学生成绩比较,2013届学生三站成绩、总成绩、及格率均明显降低(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7%考官与66.5%学生认为三站式考试能够客观全面考核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2012届93.9%考生认为OSCE毕业综合多站式考核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结论:OSCE考核具有良好的信度、可操作性与重复性,能够客观、真实、全面评估考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OSCE对于加强与促进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韩军;刘影;吴金庭;蒋韶明;吉兆宁;吴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脏内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间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引流通畅。2例因导管堵塞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2例出现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局部处理后好转。2例发生腹膜炎,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继续腹透。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应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腹膜透析发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要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江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制备CL2 MDP( Disodium clodronate ,氯屈膦酸二钠)脂质体,并研究其包封率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L2 MDP脂质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颗粒的形态大小,应用离心法测定CL2 MDP的包封率,并用反复冻融法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形态较为规则,近似呈圆球形,平均直径(200±8)nm,计算测得包封率达(18.6±2.8)%,经冻融处理后脂质体包封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逆相蒸发法可用于制备包封率较高及稳定性良好的CL2 MDP脂质体。
作者:王文节;盛皓宇;杨进孙;杨江华;喻艳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成年大鼠脊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每组8只。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在各组大鼠脊神经节BDNF和c-jun的表达。结果:大鼠脊神经节BDNF和c-jun眼镜蛇毒组细胞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且阳性神经元眼镜蛇毒组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眼镜蛇毒能上调脊神经节BDNF和c-jun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脊神经节损伤的代偿性修复有关。
作者:周荣海;丁见;熊克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待业;其配偶30岁,销售化肥2年。结婚3年,同居一地,性生活正常,月经周期28d,经期7d,月经量中等,无痛经。先后怀孕2次,每次均在孕8周时自然流产。目前采用男性工具避孕。
作者:杨本海;武其文;贾超;刘涛;彭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制订临床防治路径,比较入路径与非入路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防治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制订“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治路径”,选取可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瘘治愈率、住院天数、治愈时间、平均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按“防治路径”处理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轻度降低,吻合口瘘愈合率略有提高,瘘患者住院天数、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随访2~36月,无吻合口瘘复发。结论:“防治路径”对降低吻合口瘘发生、治疗吻合口瘘有一定临床价值;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及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新涛;刘建;杜少鸣;詹必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及评价SP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咳嗽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结果:①132例慢性咳嗽患者SPT结果阳性率为75.76%。不同性别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466)。②14种过敏原中,SPT阳性率高的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花粉(包括蒿属花粉、葎草花粉、梧桐花粉、白桦花粉、玉米花粉)、真菌(包括酵母菌、青霉菌)、棉絮、猫毛、狗毛依次降低,少为羽毛。尘螨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其他过敏原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15.334,P=0.000)。③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5,P<0.05)。除中年人(45~59岁)与老年人(60~75岁) SPT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中年人SPT阳性率高于老年人。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常见的变应原,慢性咳嗽患者应尽早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其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为舌下脱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丁慧强;王莹;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析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间收治的6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黄疸、呕血或黑便、呕吐、发热。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是十二指肠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刘少泉;韩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技巧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和改进后的腔内激光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在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改进组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改进组的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方式适应证更广,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有更好的美存度和微创效果。
作者:王筝;汪海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于2013年6月13日入我院重症监护科,有“心房颤动”史,口服华法林2.5 mg每日1次,一直未规则测凝血酶原时间( PT )与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有“皮肌炎”史,对多种药物过敏,否认外伤史。2013年6月7日患者出现左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左侧腰背部牵涉痛,至我院就诊。血常规:血红蛋白92 g/L;腹盆增强CT示(见图1):左侧腹膜后病变。入住我院消化科,查体:血压138/80 mmHg ,腹部饱满、软,左侧中下腹部压痛明显,有轻度反跳痛,左肾区叩痛阳性。凝血系列:INR 3.49,PT 51.4 s,停用华法林。第3日患者出现意识改变,呼之无应答,查体不配合,且12 h无尿,测血压100/65 mmHg ,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7 g/L,立即予以补液扩容并转入ICU。入ICU时患者神志不清,口唇紫绀,血压进行性下降,予以补液扩容止血抗纤溶等治疗,测血压92/52 mmHg ,血常规:血红蛋白44 g/L,凝血系列:INR 1.53,PT 19 s,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立即行“腹膜后探查术”,术中见后腹膜血块1000 ml,后腹膜积血1500 ml,清除积血,查及髂腰肌小动脉性出血,予以缝扎。经积极输血补液扩容处理,术后2h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4 g/L,术后第3日凝血系列:INR 0.91,PT 10.2 s。第4天复查腹部CT(见图2),左侧腹膜后积血消除后改变。术后第9日血常规:血红蛋白103 g/L。于术后第11日转回消化科。
作者:杨雪妹;吴允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对AOSD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32例病情活动期AOSD患者、26例病情稳定期AOS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F、IL-6水平。结果:活动期AOSD患者血清中MIF、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AOSD及健康对照(P<0.05),活动期AOSD患者MIF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而与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 PLT)、铁蛋白( SF)间无相关性,活动期AOSD患者IL-6与MIF、WBC、ESR、CRP、PLT、SF间均无相关性。结论:MIF在AOSD活动期时显著增高,并与WBC呈正相关,提示MIF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的血清标志物并参与AOSD发病。
作者:许国飞;毛桐俊;盛君;王萍;董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琛;周运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钙化上皮瘤的细针针吸检查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师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钙化上皮瘤患者的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结果(13例)进行对照。结果:63%的病例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男性占优势,好发于头颈部,肿块直径0.3~2.3 cm,均为单发。穿刺涂片显示95%(39/41)可见基底样细胞,常成片、成巢或散在排列,细胞边界不清,浆少,圆形、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常见明显中位核仁;约76%(31/41)可见影细胞,成巢或散在排列,中心淡染;约34%(14/41)可见鳞状细胞样细胞。背景中常见到裸露的基底细胞核、多核巨细胞、角化物、钙化、炎细胞及碎屑样坏死。结论:钙化上皮瘤具有典型的细胞病理学特征;经验的总结和临床特点分析将有助于诊断。
作者:杨海燕;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清扫淋巴结4~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
作者:吴凯;杨大彬;黄克诚;陈杰;任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