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中的应用

吴非非;王之恒;陶德韬;陈亮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 髁状突矢状骨折, 坚强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 )的解剖入路、成功率和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的感觉状态。方法:121例保留ICBN的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乳房手术组(简称保乳组,48例)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改良组,73例),前者行1/4乳房切除或肿瘤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中均保留ICBN;评价两组ICBN的解剖入路和保留成功率以及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皮肤感觉状态的差异。结果:保乳组经顺行法、中间法或逆行法解剖ICBN各有5、35和8例,改良组分别有33、38和2例( P<0.01);两组ICBN保留成功率分别为64.6%(31/48)和87.7%(64/73)(P<0.01),保乳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暴露不佳引起的误伤和逆行解剖的不足,改良组是淋巴结固定并与ICBN粘连或侵犯该神经;两组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5%(18/48)和151.%(11/73)(P<0.01)。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解剖ICBN入路存在差异,保乳组以中间法为主,改良组以中间法和顺行法为主;改良组ICBN保留成功率高于保乳组;两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误伤和淋巴结粘连或侵犯ICBN。

    作者:陈斌;盛勇;王亚兵;方芳;陈剑平;施松;陈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肿瘤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析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间收治的6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黄疸、呕血或黑便、呕吐、发热。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是十二指肠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刘少泉;韩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线疝一例报道

    白线疝指发生于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腹外疝类型,在基层医院更是难以见到。我院2013年8月2日收治1例,现予以报道。

    作者:左贵泽;孙爱萍;姚时伟;章敏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霉素诱导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比较

    目的:通过阿霉素诱导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分别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 CHF )模型,比较二者的优缺点,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复制CHF模型组( ADR组,n=8)、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CHF模型组(AAC组,n=8)、假手术组(SO组,n=8,除不进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外,其他制作程序与AAC组相同)。8周后在体检测大鼠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心率( HR)、左室峰压( LVSP)、左室舒张期末压( LVEDP)、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大鼠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O组相比,ADR组与AAC组HW /BW均增加(P<0.01),(LVSPL-VEDP )×HR、LVSP、±dp/dtmax明显减低(P<0.01),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SO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大小、形态正常,ADR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呈溶解状态、核深染,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AAC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结论: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均是复制大鼠CHF模型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操作简单、对大鼠损伤较小,大鼠病死率低,是我们后续实验较为理想的大鼠CHF模型选择。

    作者:曾瑾;崔凤娟;王海珍;王海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1号染色体多态性一例报道

    患者,女,26岁,待业;其配偶30岁,销售化肥2年。结婚3年,同居一地,性生活正常,月经周期28d,经期7d,月经量中等,无痛经。先后怀孕2次,每次均在孕8周时自然流产。目前采用男性工具避孕。

    作者:杨本海;武其文;贾超;刘涛;彭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使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时间点给药时,药物对PEP的预防作用;分析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ERCP患者分为三个低危组(Ls1、Ls2、L0)和四个高危组(Hs1、Hs2、Hg1、Hg2),按照既定方案给予生长抑素或加贝酯。观察入组病例的术前12 h以内、术后3 h、12 h、24 h的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后者术后3 h不检测)。结果:低危组入选75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9.3%)、急性胰腺炎2例(2.7%);高危组入选295人,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9例(9.8%)、急性胰腺炎14例(4.7%)。低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 CRP、血淀粉酶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的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1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水平低于Hg1和H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者(Hs1+s2组)的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使用加贝酯者(Hg1+g2组)(P<0.05)。具有胰腺炎病史、乳头多次插管和手术时间超过1h的高危组患者,其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以减少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加贝酯;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用药。患者的胰胆管病史、乳头插管次数和手术时间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少锋;袁鹤鸣;陈藤千;杨培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清扫淋巴结4~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

    作者:吴凯;杨大彬;黄克诚;陈杰;任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非非;王之恒;陶德韬;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腔内激光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手术技巧

    目的:探讨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技巧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和改进后的腔内激光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在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改进组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改进组的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方式适应证更广,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有更好的美存度和微创效果。

    作者:王筝;汪海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普胸术后再次剖胸止血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普胸术后胸腔内大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普胸术后胸腔内大出血。方法:对我院近5年普胸外科术后胸腔大出血并行再次剖胸止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出血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共11例普胸术后再次剖胸止血,痊愈10例,死亡1例,出血部位有切口肋间血管出血3例,壁层与纵隔胸膜广泛渗血1例,右下肺动脉干结扎线脱落1例,肋骨断端出血1例,支气管动脉出血1例,下肺韧带出血1例,食管床出血1例,纵隔手术创面出血1例,未能找到明确出血点1例。结论:关胸前仔细检查,严密止血是预防术后胸腔大出血的重要措施。及时果断地再次剖胸止血是治疗术后胸腔大出血的关键。

    作者:朱少金;丁伯应;龚荣福;任刚;熊克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血清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ase,NERD)患者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ERD患者和16例健康人进行GerdQ评分,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NERD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P、CGRP的含量,分别比较NER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并对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与Gerd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SP、CGRP表达与GerdQ评分呈正相关。结论: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明显增加,与反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P、CGRP可能共同参与NERD病理过程,是NERD内脏高敏的重要发病机制。

    作者:牛小平;刘少锋;汪润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华法林致自发性腹膜后出血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于2013年6月13日入我院重症监护科,有“心房颤动”史,口服华法林2.5 mg每日1次,一直未规则测凝血酶原时间( PT )与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有“皮肌炎”史,对多种药物过敏,否认外伤史。2013年6月7日患者出现左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左侧腰背部牵涉痛,至我院就诊。血常规:血红蛋白92 g/L;腹盆增强CT示(见图1):左侧腹膜后病变。入住我院消化科,查体:血压138/80 mmHg ,腹部饱满、软,左侧中下腹部压痛明显,有轻度反跳痛,左肾区叩痛阳性。凝血系列:INR 3.49,PT 51.4 s,停用华法林。第3日患者出现意识改变,呼之无应答,查体不配合,且12 h无尿,测血压100/65 mmHg ,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7 g/L,立即予以补液扩容并转入ICU。入ICU时患者神志不清,口唇紫绀,血压进行性下降,予以补液扩容止血抗纤溶等治疗,测血压92/52 mmHg ,血常规:血红蛋白44 g/L,凝血系列:INR 1.53,PT 19 s,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立即行“腹膜后探查术”,术中见后腹膜血块1000 ml,后腹膜积血1500 ml,清除积血,查及髂腰肌小动脉性出血,予以缝扎。经积极输血补液扩容处理,术后2h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4 g/L,术后第3日凝血系列:INR 0.91,PT 10.2 s。第4天复查腹部CT(见图2),左侧腹膜后积血消除后改变。术后第9日血常规:血红蛋白103 g/L。于术后第11日转回消化科。

    作者:杨雪妹;吴允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安徽省某医院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流行情况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流行情况、耐药及变迁。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3年期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共1905株,占分离病原菌的18.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6%。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数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3年内均保持极低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虽保持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呈增高趋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多在50%以上,部分为泛耐药株。结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严重,需加强抗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红;喻艳林;侯为顺;杨剑;谢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五步蛇咬伤致肢体肿胀与淋巴循环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五步蛇咬伤后肢体肿胀与淋巴循环的关系。方法:复制蛇伤肿胀大鼠模型,记录肠系膜集合淋巴管的运动频率。行大鼠乳糜池插管获取淋巴液,经离心、超滤后,应用毛细管电泳对淋巴浆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左后肢注射五步蛇毒30 min时明显肿胀,30 min后变化不明显,且大鼠在480 min内未死亡。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系膜集合淋巴管的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淋巴浆中出现了多种活性组分。结论:五步蛇咬伤后,淋巴循环功能障碍且推动了蛇伤肿胀的发生发展。

    作者:孙瑶;包鹏举;张根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OSCE在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的“三站式”OSCE考试,对我校2011、2012、2013届共计218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并随机抽取三届部分学生与考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OSCE考核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与2011届学生成绩比较,2013届学生三站成绩、总成绩、及格率均明显降低(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7%考官与66.5%学生认为三站式考试能够客观全面考核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2012届93.9%考生认为OSCE毕业综合多站式考核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结论:OSCE考核具有良好的信度、可操作性与重复性,能够客观、真实、全面评估考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OSCE对于加强与促进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韩军;刘影;吴金庭;蒋韶明;吉兆宁;吴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脏内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间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引流通畅。2例因导管堵塞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2例出现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局部处理后好转。2例发生腹膜炎,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继续腹透。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应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腹膜透析发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要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江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贲门失迟缓的诊治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贲门失迟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共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2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贲门失迟缓的43例(15.2%)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3例在术后出现进食梗咽感、吞咽困难,给予心理安慰、对症治疗缓解34例;另9例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液、流质,4例缓解,余5例病人仍进食困难,进食后呕吐,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贲门线样狭窄,经内镜或介入球囊扩张治疗后缓解,其中4例经1次扩张后即缓解,1例经两次球囊扩张后缓解,目前随访中未发现症状反复。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贲门失迟缓与性别、断流位置高低、术前反复出血行腔内治疗、术中食管肌层的损伤及术中应用非吸收化学胶食管表面喷洒有一定的关系,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保守治疗不缓解,宜选用介入或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罗大勇;李恒;王润之;张伟;肖国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11月间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者32例,对其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2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顺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的充分了解和密切配合及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吴月爱;陶亚萍;蔡兆阳;宣治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围麻醉期处理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围手术、麻醉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特点选择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可安全地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但要注意围麻醉期处理要点。

    作者:柯善高;周取升;朱桃花;王芬;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脂质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的研究

    目的:制备CL2 MDP( Disodium clodronate ,氯屈膦酸二钠)脂质体,并研究其包封率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L2 MDP脂质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颗粒的形态大小,应用离心法测定CL2 MDP的包封率,并用反复冻融法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形态较为规则,近似呈圆球形,平均直径(200±8)nm,计算测得包封率达(18.6±2.8)%,经冻融处理后脂质体包封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逆相蒸发法可用于制备包封率较高及稳定性良好的CL2 MDP脂质体。

    作者:王文节;盛皓宇;杨进孙;杨江华;喻艳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