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金;丁伯应;龚荣福;任刚;熊克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护理经验及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实施腹腔镜下胰腺手术14例,其中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12例、胰体尾切除2例,术前予以充分评估及专科围手术期护理,并加强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胆瘘1例、出血1例、腹腔积液1例及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积极处理后病人均顺利康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为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并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徐姝娟;朱红筠;王明月;毛伟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对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43例重症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万U/( kg· 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血气分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记录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治疗14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后第4天、第7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IL-10、SOD明显升高,TNF-α、IL-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发生时间较迟。结论:吸入性损伤早期采用乌司他丁回补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丁伟;吕大伦;徐祥;王合丽;王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的“三站式”OSCE考试,对我校2011、2012、2013届共计218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并随机抽取三届部分学生与考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OSCE考核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与2011届学生成绩比较,2013届学生三站成绩、总成绩、及格率均明显降低(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7%考官与66.5%学生认为三站式考试能够客观全面考核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2012届93.9%考生认为OSCE毕业综合多站式考核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结论:OSCE考核具有良好的信度、可操作性与重复性,能够客观、真实、全面评估考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OSCE对于加强与促进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韩军;刘影;吴金庭;蒋韶明;吉兆宁;吴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钙化上皮瘤的细针针吸检查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师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钙化上皮瘤患者的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结果(13例)进行对照。结果:63%的病例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男性占优势,好发于头颈部,肿块直径0.3~2.3 cm,均为单发。穿刺涂片显示95%(39/41)可见基底样细胞,常成片、成巢或散在排列,细胞边界不清,浆少,圆形、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常见明显中位核仁;约76%(31/41)可见影细胞,成巢或散在排列,中心淡染;约34%(14/41)可见鳞状细胞样细胞。背景中常见到裸露的基底细胞核、多核巨细胞、角化物、钙化、炎细胞及碎屑样坏死。结论:钙化上皮瘤具有典型的细胞病理学特征;经验的总结和临床特点分析将有助于诊断。
作者:杨海燕;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照研究使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时间点给药时,药物对PEP的预防作用;分析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ERCP患者分为三个低危组(Ls1、Ls2、L0)和四个高危组(Hs1、Hs2、Hg1、Hg2),按照既定方案给予生长抑素或加贝酯。观察入组病例的术前12 h以内、术后3 h、12 h、24 h的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后者术后3 h不检测)。结果:低危组入选75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9.3%)、急性胰腺炎2例(2.7%);高危组入选295人,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9例(9.8%)、急性胰腺炎14例(4.7%)。低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 CRP、血淀粉酶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的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1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水平低于Hg1和H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者(Hs1+s2组)的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使用加贝酯者(Hg1+g2组)(P<0.05)。具有胰腺炎病史、乳头多次插管和手术时间超过1h的高危组患者,其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以减少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加贝酯;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用药。患者的胰胆管病史、乳头插管次数和手术时间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少锋;袁鹤鸣;陈藤千;杨培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流行情况、耐药及变迁。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3年期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共1905株,占分离病原菌的18.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6%。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数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3年内均保持极低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虽保持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呈增高趋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多在50%以上,部分为泛耐药株。结论: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严重,需加强抗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红;喻艳林;侯为顺;杨剑;谢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五步蛇咬伤后肢体肿胀与淋巴循环的关系。方法:复制蛇伤肿胀大鼠模型,记录肠系膜集合淋巴管的运动频率。行大鼠乳糜池插管获取淋巴液,经离心、超滤后,应用毛细管电泳对淋巴浆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左后肢注射五步蛇毒30 min时明显肿胀,30 min后变化不明显,且大鼠在480 min内未死亡。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系膜集合淋巴管的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淋巴浆中出现了多种活性组分。结论:五步蛇咬伤后,淋巴循环功能障碍且推动了蛇伤肿胀的发生发展。
作者:孙瑶;包鹏举;张根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非非;王之恒;陶德韬;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围麻醉期处理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围手术、麻醉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特点选择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可安全地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但要注意围麻醉期处理要点。
作者:柯善高;周取升;朱桃花;王芬;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临床价值。方法:对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A组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B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P<0.05),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A组小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较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内环境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旭;季永军;王利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例,可2例。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稳定性好、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夏永伟;吴德舜;郭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ase,NERD)患者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ERD患者和16例健康人进行GerdQ评分,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NERD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P、CGRP的含量,分别比较NER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并对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与Gerd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SP、CGRP表达与GerdQ评分呈正相关。结论: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明显增加,与反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P、CGRP可能共同参与NERD病理过程,是NERD内脏高敏的重要发病机制。
作者:牛小平;刘少锋;汪润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 PC)对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AD)的预防作用。方法:H2 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18 h复制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原花青素80 mg/L、40 mg/L、20 mg/L、Tempol 800μmol/L于造模前30 min预处理后,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硫氧还蛋白( Trx)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的丙二醛( MDA)。结果:H2 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后,细胞内Trx浓度和T-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原花青素各剂量组可增高Trx浓度和T-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P<0.05)。结论:原花青素能减轻H2O2引起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马玉红;窦德宇;柳春燕;武其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292名马鞍山地区汉族无关个体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类型及其频率。方法:用硅珠法提取DNA,采用AmpFISTR Identi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进行复合扩增;扩增产物用ABI3130 xl型遗传分析仪检测,得到STR分型结果后统计15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结果:15个STR基因座,累计个人识别率达0.999999999999999985,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9999896。结论:该系统在马鞍山地区汉族人群中具有高度多态性,适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个体识别以及DNA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陈蓉华;侯杰;晏斌;周豫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技巧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和改进后的腔内激光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进组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在切口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改进组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改进组的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改进的腔内激光手术方式适应证更广,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有更好的美存度和微创效果。
作者:王筝;汪海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析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间收治的6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黄疸、呕血或黑便、呕吐、发热。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是十二指肠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刘少泉;韩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脏内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间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引流通畅。2例因导管堵塞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2例出现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局部处理后好转。2例发生腹膜炎,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继续腹透。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应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腹膜透析发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要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江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制备CL2 MDP( Disodium clodronate ,氯屈膦酸二钠)脂质体,并研究其包封率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L2 MDP脂质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颗粒的形态大小,应用离心法测定CL2 MDP的包封率,并用反复冻融法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形态较为规则,近似呈圆球形,平均直径(200±8)nm,计算测得包封率达(18.6±2.8)%,经冻融处理后脂质体包封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逆相蒸发法可用于制备包封率较高及稳定性良好的CL2 MDP脂质体。
作者:王文节;盛皓宇;杨进孙;杨江华;喻艳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及评价SP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咳嗽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结果:①132例慢性咳嗽患者SPT结果阳性率为75.76%。不同性别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466)。②14种过敏原中,SPT阳性率高的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花粉(包括蒿属花粉、葎草花粉、梧桐花粉、白桦花粉、玉米花粉)、真菌(包括酵母菌、青霉菌)、棉絮、猫毛、狗毛依次降低,少为羽毛。尘螨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其他过敏原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15.334,P=0.000)。③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5,P<0.05)。除中年人(45~59岁)与老年人(60~75岁) SPT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中年人SPT阳性率高于老年人。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常见的变应原,慢性咳嗽患者应尽早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其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为舌下脱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丁慧强;王莹;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阿霉素诱导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分别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 CHF )模型,比较二者的优缺点,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复制CHF模型组( ADR组,n=8)、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CHF模型组(AAC组,n=8)、假手术组(SO组,n=8,除不进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外,其他制作程序与AAC组相同)。8周后在体检测大鼠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心率( HR)、左室峰压( LVSP)、左室舒张期末压( LVEDP)、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大鼠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O组相比,ADR组与AAC组HW /BW均增加(P<0.01),(LVSPL-VEDP )×HR、LVSP、±dp/dtmax明显减低(P<0.01),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SO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大小、形态正常,ADR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呈溶解状态、核深染,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AAC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结论: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均是复制大鼠CHF模型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操作简单、对大鼠损伤较小,大鼠病死率低,是我们后续实验较为理想的大鼠CHF模型选择。
作者:曾瑾;崔凤娟;王海珍;王海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