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胸食管贲门癌手术78例体会

程良敖;黄毅;丁国秋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 经胸手术, 并发症, 基层医院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78例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月~2008年1月经胸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资料.食管癌68例(其中食管癌并贲门占位1例),贲门癌10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2.7%.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占23.1%.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并发症2例,肺栓塞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吻合口狭窄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术前准备充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基层医院应该能够开展普胸外科手术.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C(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2年4月~2007年8月45例宫颈癌患者,按有无接受TACE治疗分为两组,分析TACE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TACE前后病灶组织中VEGF-C、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TACE治疗后癌灶发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分别有4例和15例,有效率为70.83%;组织学有效率为45.83%,其中发生Ⅱ级变化的有8例、Ⅲ级变化的有3例;TACE治疗前后癌灶组织中VEGF-C、MMP-2的统计学概率分别是P=0.001(P<0.05)、P=0.038(P<0.05),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E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影响较非TACE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治疗能够缩小肿块体积、降低癌组织中.VEGF-C、MMP-2的表达,在宫颈癌治疗中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康燕;ZHANG Yi-qing;罗永红;HU Hong-zhen;李硕;WANG Qi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单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手术41例报道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对41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单管状吻合器与荷包钳做保肛手术,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发生,吻合狭窄2例,发生率4.88%(2/41),术后随访5年,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7.32%(3/41),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单吻合器与荷包钳用于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简便易行,吻和效果满意,较双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手术节省费用.

    作者:LU Xun;陶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8例经临床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18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反复发作急性关节炎史,发作期间局部有红肿热痛.X线表现:18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均有程度不同的肿胀,关节周围出现小结节高密度影,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关节边缘皮质小凹状缺损,周边硬化8例,骨性关节面的弧形或圆形,半圆形低密度区8例,关节面下骨质穿凿样囊状骨破坏11例,关节面相对两端骨破坏结构紊乱,向外穿刺状突出4例,骨端疏松或萎缩3例;关节间隙狭窄11例,关节畸形,退行性改变3例.结论:痛风常导致骨关节损害.X线平片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方建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比较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6例广泛性焦虑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33例)和阿普唑仑组(33例),疗程6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两组HAMA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文拉法辛组SAS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6周后两组SAS及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不良反应文拉法辛组较阿普唑仑组少而轻.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LI Jiang-yong;夏仲;SONG Chuan-f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癌急性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初探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1例胃癌急性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前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2例,高血压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各1例.均给予抗休克、止血和对症治疗;术前胃镜确诊7例.11例均行急诊手术,其中5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按常规方法完成胃癌切除术,6例生命体征不稳者先在病灶附近切开胃壁控制出血后再完成后续手术.全组共行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3例,胃壁切开缝扎癌周血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5/11),1例术前有慢性支气管炎者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胃癌急性大出血病人应积极抗休克、止血治疗,处理并存病:病情许可时应考虑胃镜检查.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后应急诊手术,术中根据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作者:刘东兵;LIU Wen-b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14例,优8例,良好3例,尚可3例,总优良率78.5%.结论:AO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恢复骨盆形态及下肢活动功能.

    作者:CHEN Wu;胡召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汗潜指印STR分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遗留在签字笔上的汗潜指印DNA分型的可行性及其保存时间对分型的影响.方法:119支签字笔按照使用后保存时间分为7组,17名志愿者分别使用7支签字笔,每天20 min,为期1个月,分别保存1 d、3 d、5 d、7d、14 d、21 d和28 d,运用chelex-100法提取签字笔上遗留汗潜指印中的DNA,应用荧光标记PCR-STR技术进行DNA分型.同时采集上述17名志愿者口腔拭子进行DNA分型对照.分析签字笔作为检材进行DNA分型的可行性,及保存时间对DNA分型的影响.结果:以基因座检出个数为指标,签字笔上汗潜指印和口腔拭子随保存时间变化进行DNA分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后签字笔保存1 d、3 d、5 d、7 d、14 d、21 d和28 d后进行DNA分型检出的基因座个数与对应的口腔拭子DNA分型检出的基因座个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签字笔使用后保存1 d进行DNA分型,可明确判读12个以上基因座的占11.8%.结论:签字笔上汗潜指印可作为一种法庭生物检材进行DNA分型,但其保存时间会影响DNA分型.

    作者:YANG Fan;梅善宗;LI Yong-hong;刘美玲;XU Ya-j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血清、精浆以及精子表面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精索静脉曲张(Varcocele,VC)不育患者60例和非精索静脉曲张正常生育者220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血清和精浆中AsAb,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ixed Agglutination Reaction Test,MARTest)检测精子表面AsAb;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仪测定VC组精子密度、活动精子和畸形精子百分率,并计算生育力指数.结果:①VC组血清AsAb阳性率(10%)较对照组(8.18%)相比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浆AsAb阳性率16.7%、精子表面AsAb阳性率15%,较对照组(分别为7.27%和6.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C不育组AsAb阳性者较AsAb阴性者相比,精液量、活动精子百分率有所下降,而畸形精子百分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密度和生育力指数也随之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AsAb阳性率增加,使生育力下降;精浆和精子表面AsAb的测定较血清AsAb更有临床价值.

    作者:许苑;XU Qing-yang;杨本海;JIA Chao;方祥;YU Li-hua;皮静萍;彭弋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节血压的机制.方法:SHR(n=12)随机分为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同龄WKY大鼠(n=6)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采用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化学比色法检测NOS活性和ROS活性,放免分析法测定心肌Ang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SHR治疗组SBP明显下降(P<0.01);心肌AngⅡ浓度明显下降(P<0.05);血清NO浓度和主动脉NOS活性明显增高(P<0.01,P<0.05),血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明显改善SHR主动脉内皮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血压,可能是通过增加主动脉NOS活性,升高血清NO含量,减少ROS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降低血压作用.

    作者:XIE Xiao-jing;王安才;YANG Jie-re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蛋白酶10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基因(Calpain-10,CAPN-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SNP19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病例一对照研究(Case-Control)设计,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RFLP)等分子遗传学方法,在随机抽取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7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对照中检测多态性候选基因;通过Case-Control比较,统计分析这些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这些基因多态性与安徽省铜陵地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结果:①同对照组相比,SNP43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显著升高(82.0%vs 72.2%,P<0.05).GG基因型频率(73.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5.6%).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在两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NP19基因频率在上述两组中的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是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频率分布却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Calpain-10基因SNP43位点G等位基因直接或间接与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②未发现CAPN-10基因SNP19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但是SNP19等位基因Allele 1和Allele 2却显示可能直接或间接决定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周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对泌尿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泌尿科手术患者,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PCIA组)术后静脉泵入100 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共100 ml;B组(PCEA组)术后硬膜外泵入50μg舒芬太尼加0.75%布比卡因15 ml及生理盐水共100ml,背景输注剂量2 ml/h,PCA剂量每次1.5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4、8、12、24、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同时记录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都有安全良好的术后镇痛,但B组VAS疼痛评分,各时段均低于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PCEA和PCIA用于泌尿科术后镇痛都能提供满意的镇痛,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苗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误诊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8年和6年来收治的1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3.1%(3/13).13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7例,11例获随访,死亡1例.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及时剖腹探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LUO Shuang-qi;孙礼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43.3%、嗅裂区35.1%、中鼻道后上部7.2%、鼻中隔中后部5.2%.鼻出血的高致病因素多为高血压病(64.9%)、鼻中隔偏曲(11.3%).97例中,除6例嗅裂区出血患者因出血位置深在先行中鼻甲骨折外移后电凝止血,电凝后采用局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小纱条填塞,4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电凝,4例因出血汹涌先区域性填塞48 h后电凝,2例肿瘤患者无效外,其余均单纯电凝止血.治愈率为97.9%.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视野清晰,止血迅速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胸食管贲门癌手术78例体会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78例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月~2008年1月经胸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资料.食管癌68例(其中食管癌并贲门占位1例),贲门癌10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2.7%.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占23.1%.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并发症2例,肺栓塞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吻合口狭窄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术前准备充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基层医院应该能够开展普胸外科手术.

    作者:程良敖;黄毅;丁国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3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T检查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55.6%,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47.6%,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34.7%,而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69.3%.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B淋巴细胞性18例,T淋巴胞性3例,浆样细胞型1例,T、B双淋巴细胞性1例,5年生存率65.6%.结论: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低,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05名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状况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状况,为企业培训和管理员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和自编开放式问卷进行网络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企业员工压力源主要来自工作和知识欠缺,并且大多数员工感到需要心理帮助.结论: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心理疏导和专业技术培训,并改善企业自身的管理,这样有助于员工更好的融入企业.

    作者:WU Jin-lu;刘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环境pH值与活态红细胞的形态和胞内pH值的关系

    目的:研究活态红细胞的形态和胞内pH值随环境pH值的变化情况.方法:①利用多维显微图象分析技术,在无损、在位、实时的情况下,测定红细胞形态的相关参数在不同外界pH下的变化情况;②采用对pH值敏感的荧光染料BCECF AM测量活体红细胞内pH值随外界pH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红细胞的圆度随环境pH值的下降而显著增加,接触面积随环境pH值的升高而显著下降.②胞内pH值随胞外pH值的变化而相应改变,且这种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是线性的,并可用一个确定的函数式来表示.结论:环境pH值偏离正常生理条件会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和胞内pH值的改变,进而对红细胞的变形性和携氧功能产生影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2例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胃镜对残胃癌的确诊率为83.3%.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2年.在12例残胃癌中1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胃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5年生存率为27.3%.结论: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残胃癌的主要手段,残胃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许国梁;HUANG He;汪东树;ZHANG Ya-ming;嵇成祥;ZHANG Cong-y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室按需起搏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对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远期疗效的比较

    目的:观察心室按需起搏器(VVI)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器(DDD)对过缓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203例,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心室按需起搏组(141例)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组(62例).研究终点:①在每次预定的随访中,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诊断房颤;②卒中;③心力衰竭;④死亡.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定期随访,以后每隔半年随访一次,分析起搏和感知功能.每例患者至少有一份ECG,部分患者做Holter,了解有无术后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的发生,对已形成AF患者行心脏多普勒检查以了解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结果:VVI组与DDD组比较.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7例(33.33%)与3例(4.84%),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7例(12.06%)和1例(1.6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VVI组脑栓塞发生3例,DDD组无发生;VVI组死亡4例,DDD组死亡1例.结论:双腔起博(DDD)可有效减少房颤与心衰的发生.

    作者:芮世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GSS-Ⅱ型内固定加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及横突间植骨和GSS-Ⅱ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 2007年7月收治的34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其中男11例,女23例;Ⅰ度10例,Ⅱ度21例,Ⅲ度3例;采用GSS-Ⅱ系列滑脱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1个月.10例Ⅰ度和20例Ⅱ度患者滑脱完全复位,1例Ⅱ度和3例Ⅲ度者滑脱复位达90%,未见螺钉松动或断裂,无植骨块脱出,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根据JOA评定标准:优41例,良4例,可1例.结论:应用GSS-Ⅱ椎弓根固定系统结合椎体及横突间植骨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及固定可靠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平;XU Hong-guang;宣华兵;CHEN Xue-w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