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崎病患者的整体护理

马勇波;张志平

关键词:川崎病, 患者, 皮肤黏膜,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发热出疹性疾病, 免疫异常反应, 颈淋巴结肿大, 冠状动脉病变, 现报告如下, 全身血管炎, 整体护理,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护理程序, 病人护理, 病理表现, 婴幼儿, 特异性, 瘤破裂, 感染后
摘要: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特异性脱屑,皮肤黏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多认为此病是一种或多种未知的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异常反应,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见于2~8岁的小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重者可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因此加强此类病人护理,防止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自1998年起对川崎病患者进行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现报告如下: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目前,我国大多数成人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或多或少地延用了普通高等护理教育模式或成人医学教育模式.由于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普通高等护理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成人护理教育,表现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成人护理教育的质量,值得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淑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处骨折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本文回顾439例多处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要有统一指挥者,医护密切配合,采取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及给予细致而周到的护理.结论:抓住时机采取及时得当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美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护理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18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通过防褥疮、防感染及饮食护理等手段,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结果:通过整体护理,术后2周拆线,患者可下地锻炼行走,无褥疮、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系统的整体护理能够帮助该类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月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治疗护士手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治疗护士手的污染程度,探讨有效的消毒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在输液前后,对治疗护士的手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治疗护士用流动水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手均能达标.结论:加强对护士手的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沈树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一线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

    2003年上半年,在抗击SARS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的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义无返顾、尽职尽责的努力工作在SARS的第一线.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我们对进入一线的56名护理人员进行生理上、心理上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英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用于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1例护理体会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IABP基本的工作原理即为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位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作为常用的辅助循环装置,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我科使用IABP辅助循环技术治疗1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保证了抢救的成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晓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加强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带教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伴随着服务对象、范围、内容的扩展,临床教学工作呈现出难度加大、质量偏低的态势.如何培养具有现代护理意识,能运用科学护理方法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新型护理人才是摆在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新课题.本院护理部加强对带教队伍的管理,并对带教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作出一些具体要求,实施两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美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可摘局部义齿使用与护理调查分析

    可摘局部义齿是常见修复法之一,临床上广泛用于牙齿缺失的修复.如果使用中维护不当,容易引起义齿基牙或邻牙继发龋和牙龈炎等并发症.目前有关义齿使用和日常护理方面的详细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英;张嘉莉;马驰;邓凯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有机磷中毒重症中间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中间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1996年9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3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重症中间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84%.机械通气时间1~15d,平均4d,住院天数7~25d,平均12d.结论:加强对重症中间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过程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弘;高万荣;闫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及疑似SARS病人的心理干预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传染性、致命性极强的疾病.在防治SARS工作中,对已确诊或未确诊的SARS病人必须实行一人一室,不准与亲友接触的隔离治疗环境.由于躯体疾病而导致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病人情绪的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病情恶化.因此,特别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在长春市非典型肺炎诊疗中心,我们收治的18例SARS或疑似病人均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个别病人表现出极端行为.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我们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作者:佟丽芳;滕立霞;刘仲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热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观察与护理

    消化道肿瘤腹膜播散是常见的复发形式[1].消化道肿瘤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极差.近年来,腹腔热化疗以其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膜腔的机械灌洗作用[2]于一体,成为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行之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35例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患者施行腹腔化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蔡守平;张兰凤;陈志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随着CT扫描的广泛应用及临床观察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的诊断更加及时、准确.我科自开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开颅手术以来,经临床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蒋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晚期肿瘤患者无针输液系统的应用及护理

    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都要接受多次化疗、反复抽血化验及长期应用高渗糖、脂肪乳等静脉高营养,使周围静脉血管很难得到有效保护,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题,也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便.我科自2001年6月~2003年5月对5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并应用可来福接头建立无针输液系统,完成化疗、长期静脉输液、输血及静脉抽血等临床处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我科无针输液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范毅力;孙燕;张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体态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是交流师生感情、沟通知识信息的另一种重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从知识、情感、意念三方面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为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很好地运用体态语言(包括仪表语、眼语、脸语、手语),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艳华;吕淑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在日活体肝移植的系统护理研究

    目的:本文通过实例讨论了2002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研修期间研究活体肝脏移植系统护理的过程.方法:根据肝脏移植治疗晚期肝脏疾病的治疗特点和条件,护士紧密配合医生抓住以下几个因素:①观察生命体征,分析检验结果,估计危险因素.②无菌操作,预防感染.③观察门静脉、肝动脉和静脉血流,及早发现血栓形成.④观察排斥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⑤给予精神支持,减轻精神压力.⑥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出血倾向.结果:移植后没有因护理不当产生并发症,B超检查血流良好,所有病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但没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肝移植的系统护理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张丽荣;滕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学习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防范护理纠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也日渐增强.近年来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纠纷呈现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1].医院为了解决和处理医疗纠纷,往往牵扯人力、精力,耗费物力、财力,严重干扰和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后,医疗事故的防范工作得到了医务工作者乃至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护理管理者,如何适应<条例>实施的新形势,满足患者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学习领会<条例>精神,我院护理部在贯彻<条例>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做法,得到了一些体会:

    作者:许雅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为了对发热病人有一个明确诊断,我科对从疫区回来的或曾与从疫区回来的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发热病人采取隔离观察,被隔离的病人在受到疾病折磨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反应:恐惧感、忧虑感、孤独自卑感,对于心理上的变化,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将对被隔离的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单志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混合气体中毒致迟发性脑病1例的护理体会

    急性混合气体(主要是CO中毒)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神志恢复正常后,经历2~60d的假愈期,又突然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现象称为神经精神后发症或迟发脑病.迟发脑病与后遗症不同,后遗症的精神症状是直接由CO中毒急性期延续而来,病程中无假愈期.国内外报道迟发脑病发生率为0.06%~43%.

    作者:林常美;李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完善护理病历书写防范医疗纠纷

    2002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更加明确了护理记录在医疗事件争议处理过程的作用,因此护理记录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许慧;温澄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总结6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发生感染的病原学检查、血糖控制情况、病程等.糖尿病的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的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和痰菌检查确定.结果: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通过调整血糖,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选用抗生素,使病程缩短.结论:积极控制血糖、做好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曹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厅

主办:吉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