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脑风暴法在S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蒋晓华;李俊蕾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索头脑风暴法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头脑风暴法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制订并实施整改措施.结果:与2011年4~9月相比,SICU在护理质量、技能考核、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以及医生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脑风暴法用于指导SICU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培养护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安全.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在女性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女性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绝经半年以上的自愿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完常规的检查后即可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完常规的检查后需先在舌下含服2片米索前列腺片,2h后再行取环术.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宫颈软化度、取环难易程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阴道出血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在实施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软化宫颈、减少术中的机械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妇科术前用药方法.

    作者:陈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43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009年1 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同时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和西药进行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在本组患者的病眼中,有14眼(占31.11%)治愈,有20眼(占44.44%)显效,有8眼(占17.78%)有效,有3眼(占6.67%)无效,治疗后视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具有确切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祎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性化服务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找出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人性化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改变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均得以恢复正常,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才能缓解患者的不适状态,进而提升护理效果.

    作者:陈阳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XRD法鉴别礞石滚痰丸中的金礞石

    目的:探讨x射线衍射法(简称XRD法)对礞石滚痰丸中金礞石进行鉴别的方法.方法:采用XRD法测定经灰化处理后的样品,分析物相组成情况,进而寻找图谱中金礞石的XRD特征峰.结果:金礞石在d值为9.982处的特征峰较为明显,且不与其他组分产生干扰,可作为金礞石定性的依据.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专属性高,适用于复杂的中成药体系.

    作者:蔡学艳;王婧;陈佳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药学服务》课程中的专业英语教学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全过程相关的一种技术服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药师利用英语在涉外场合提供药学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药学专业人员药学服务中对于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要求.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在基于岗位工作的项目化基础药学服务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项目化教学中同步进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药学服务中专业英语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高振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髓内固定技术(A组),一组用髓外固定技术(B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一般指标.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为94.6%,B组优良率为91.9%,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无论是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还是在手术出血量方面,均明显小于髓外固定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疗效相似,但髓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适宜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性脑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测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肝性脑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试剂要求采集血液标本.对血清胆红素、血氨、血尿素氮、血液PH值、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胆固醇、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项目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血氨、血尿素氮、血液PH值、凝血酶原时间增高,而血清清蛋白、胆固醇、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均降低.结论:血清胆红素、血氨、血尿素氮等生物化学检测,可提高肝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妮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的临床效果与合理护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急性肾衰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 0年3月至201 2年5月,我院接诊急性肾衰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连续性替代治疗;实验组38例,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并给予合理的护理保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水平变化,比较1年后患者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水平均有显著改善,1年后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血液透析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不可缺少的条件.

    作者:邓耀锐;肖妮娜;王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较为难治的心脏病之一,因其病因尚未明确而无

    作者:田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简述化学合成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目的:以天然抗菌肽结构为蓝本进行设计合成的多肽抗生素,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人工化学合成的多肽抗生素的序列组成、结构特点、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设计合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新型多肽抗生素作为候选药物的设计和筛选提供参考.结论:通过介绍多肽在多肽药物、多肽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材料方面的应用,对我国多肽抗生素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组)和对照组(解剖钢板组),每组45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中优27例,良13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中优20例,良15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77.8%;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解剖钢板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原;石头;陈大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门诊老年患者安全服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老年患者口服用药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心血管专科门诊复诊的老年患者138例,通过电脑记录查询既往处方中口服药物的剂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口服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日常服药方式.结果:受访者中,7例(5.1%)有研碎药片服用的习惯;14例(10.1%)有分割药片服用的行为.整体被破坏的药物中含有控缓释制剂,严重影响药物的安全性.结论:对门诊老年患者及照顾者实施正确的服药知识指导,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霍莲枝;陈宙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用药剂量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用药剂量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旨在为准确预测佳用药剂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79例自愿接受无病人流手术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年龄大小将其分为5组(将年龄差距3岁设为组间距).分别对这5组患者实施无痛人流手术,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丙泊酚的用量.将这5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疼痛反射程度、丙泊酚的用量、术后患者清醒的时间、患者出院的时间进行组间对比,并将组间对比的结果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为这5组孕妇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过程中,使用丙泊酚的剂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的无痛率为100%,说明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术前麻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能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此外,丙泊酚的用量与孕妇的年龄密切相关,孕妇的年龄越大,丙泊酚的使用量应逐渐减少.

    作者:张华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的常见问题及急救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常见问题及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门诊输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我科针对门诊输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患者的投诉、护理纠纷、医疗差错发生率大大减少,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输液室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论: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改善门诊输液工作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潘利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创伤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石膏外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和常规换药等西医治疗,对干预组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外敷中药膏、内服中药汤剂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骨折部位止痛消肿情况的优良率为80%,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止痛消肿情况的优良率为57.8%,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8.3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1周,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骨折部位受损软组织修复的平均时间为9.9周,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受损软组织修复的平均时间为15.8周,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创伤性骨折可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和骨折部位受损软组织修复的时间,使患肢的功能快速恢复.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才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肠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 2年6月来我院接受胃肠间质瘤治疗的8名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并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α=0.05.结果:8名患者中4名患者间质瘤位于胃部,2名位于小肠部,1名位于结直肠,1名位于腹膜后.结论:GSIT具有其特异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其良恶性评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细胞核分裂计数的多少.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替罗非班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替罗非班在冠脉支架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性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诊断为急梗并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8例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29人,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适应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不适应症方面没有很大差异,但疗效方面差异性较大.治疗组用药一个星期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的风险比观察组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梗患者行支架植入手术时,除了行常规治疗,还可加用替罗非班,其效果更加显著,且不增加不适应症,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的体会

    目的:讨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者全部成功获救,均度过了危险期,未发生死亡.结论: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刘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仙华街道2012年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社区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开展有效的防治.方法:对辖区内2012年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度妇女病普查率为60.35%.妇科多发病前三位依次是阴道炎患病率29.86%;宫颈炎患病率21.84%;盆腔炎患病率5.94%.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陈旧性会阴裂伤、宫颈癌等发病相对较低.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可见显著差异.结论:周期性开展妇女病普查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于宝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分析

    本文旨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超声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诊断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通过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超声表现分型比较、IMT以及斑块积分比较,冠心痛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超声检查有助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灵侠;刘前进;张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