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膏方制作工艺的改进细节

蒋炬辉

关键词:膏方制作工艺, 改进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膏方开始受到追捧.同时,年轻人也开始慢慢加入了服用膏方的人群,膏方正在被年轻人所接受.但是,传统膏方在制作和使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主要对膏方制作中的一些细节做以下改进,以便使膏方质量更可靠,服用更方便.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应激对策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对心理应激对策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与体会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4倒,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4.38%,改良组有效率为96.88%,改良组的治疗效果更好,D<0.05.结论: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应激措施,对改善疾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韩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素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抗菌素应用情况,为抗菌素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在我院诊断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4d以上项目记录完整的60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抗菌药使用情况.结果:578例(95%)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抗菌素,36%联用两种抗菌药,分别有75%和35%使用了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使用抗菌素的患儿中52%同时使用了抗病毒药物,22%同时使用了激素.单一品种使用时间长为18d,平均(6.5±3.5)d:患儿抗菌素联合或交替使用时间5-12d,所有抗菌素均为静脉注射;DUI值分布在0.85-1.16,平均为(1.00±0.04).结论:我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使用了抗菌素,但抗菌素治疗方案较为合理.

    作者:王慧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间接直接法在桩核蜡型制作中的应用

    核桩冠修复设计应用范围广,但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直接法在患者口内完成,耗时耗力,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间接直接法制作桩核蜡型,先用嵌体蜡制作桩的蜡型,然后再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印模,在模型上制作蜡型,二者合一,效果满意.

    作者:鲁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对肝癌化疗耐药性逆转的作用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动脉栓塞化疗肝癌组织中耐药基因P-gp表达的影响及耐药性逆转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1例行术前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栓塞化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复方小柴胡汤,2 ~ 3个周期后行肝癌切除术,评价化疗疗效,检测肝癌组织中p-gp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0.73%、4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癌组织中P-gp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柴胡汤可以增强肝癌化疗效果,调控耐药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延新;李成宏;宋文刚;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髓内固定技术(A组),一组用髓外固定技术(B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一般指标.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为94.6%,B组优良率为91.9%,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无论是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还是在手术出血量方面,均明显小于髓外固定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疗效相似,但髓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适宜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认为,银屑病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冲任失调、气血失常、脏腑失调及体质禀赋不足等因素导致,系内有蕴热、郁于血分,发于肌肤而见诸症.银屑病以血为本,血热为先,血瘀贯穿疾病全过程,各型银屑病均可以从活血化瘀论治.皮损是中医皮肤科辨证的基础和依据.银屑病浸润性红斑是原发皮疹,鳞屑是附于红斑的继发皮损,所以对红斑的辨证具有特异性.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生物制剂与中药的联合应用治疗银屑病效果显著,且远期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能进一步改善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海跃;李学颖;谭磊;郭文韬;许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患者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2.0 g/d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补肾强筋解肌汤,连续用药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2.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目的:对老年群体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60例,对其临床反应和诱发因素进行总结.结果: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物学发生改变、联合用药及滥用抗衰老和滋补药物等.结论: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邹家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计划及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计划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定的护理计划为其进行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经及时的抢救和悉心的护理后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结论: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并按照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可取得理想的疗效,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培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例儿童食物过敏的原因分析

    对我院小儿内科200例食物过敏患儿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00例食物过敏患儿的5种发病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遗传因素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一位病因(约占36%),宫内致敏因素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二位病因(约占28%),口腔免疫耐受不能形成或受到破坏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三位病因(约占18%),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四位病因(约占12%),肠道共生菌群失调导致过敏的第五位病因(约占6%).结论:遗传因素、宫内致敏因素是导致儿童食物过敏的首要因素,要特别加以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作者:宋绍雄;高祥文;夏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和新生儿血型血清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和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1 0年10月至201 2年10月收集730对住院待产夫妻,其ABO血型不合的0型血孕妇测定IgG抗-A(B)抗体效价,对新生儿脐血进行血清学检查,对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发病时间按孕妇妊娠次数及检验结果进行分组调查.结果:IgG抗-A(B)抗体效价在第一胎与第二胎以上妊娠的孕妇中相比较,差异性不明显,且脐血检验结果、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差异性也不明显.新生儿游离抗体阳性率、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等相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妊娠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无显著关系;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在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1:32的时候会有所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概率随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增高而增大,对新生儿发病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卢君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医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特点

    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而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乃至医学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教育.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特点,即综合性、开放性、人本性、实用性、发展性.

    作者:杨姿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多元文化与护理》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为护理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已开始重视多元化护理教学.为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教学的效果,就要在教学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特点,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努力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而满足服务对象对多元文化护理的需求.

    作者:庄丽娟;朱卫波;何美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与传统饮片药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并将其与传统饮片的药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中药配方颗粒及相应传统饮片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疗效基本等同于传统饮片.结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临床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许玉芳;戴淑娟;韩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手术室麻醉师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麻醉师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危害与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和结果:总结归纳手术室麻醉师工作的主要危害因素,并做好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结论:手术室麻醉职业主要的危害因素有心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麻醉师工作时要积极加强防护,强化心理素质,完善手术室相关设施,做好各种危险因素的针对性处理措施,预防各种职业危害的发生.

    作者:宋泽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的700例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观察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分类.结果:700例患者中,血常规检验结果异常者127例,经血涂片镜检确认为异常者43例,血常规提示异常比例为18.14%,血常规及血涂片镜检同时检查异常比例为6.14%.血涂片镜检过程中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幼稚细胞、异常红细胞等.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异常标本的,必须进行血涂片镜检,以便进一步观察,从而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作者:史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纹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肾绞痛患者102,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静滴间苯三酚80mg,观察组在间苯三酚静点的同时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00mg直肠给药,对照组用山莨菪碱20mg肌肉注射,观察镇痛、解痉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4.5%,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为(10.8士4.6)min,对照组为(24.7 ±8.1)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6h内,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7%(7例)、31.4(16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5.9 %(3例);对照组为45.1%(2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6h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所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经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科学合理的护理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预后和转归.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科学优质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轻病痛,提高治愈率.

    作者:贺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医学检验仪器的综合管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仪器成为医院中的重要仪器,其精确程度对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医学检验仪器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护医院的声誉,还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彦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治疗组采用西药双嘧达莫儿童3~5mg/(kg.d),每天服用两次,连服3~5d.奥美拉唑针10~40mg静脉滴注,一天一次,疗程为3~5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加5 %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5d,两组均未给予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组1 00例,有效98例,总有效率为98%,无效2例.对照组100例,有效78例,总有效率为78%,无效22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奥美拉唑可以使肿胀的腮腺明显消肿,且对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奥美拉唑阻止组胺等炎症介质进一步发挥作用有关,可使渗出减少、水肿减轻,缓解疼痛较快,明显缩短病程,疗效颇佳,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海;李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