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用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杨睿

关键词:急诊呼吸衰竭,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急诊科收治呼吸衰竭患者中抽选120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接受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χ2=6.9878,P=0.008 ;实验组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情况、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等都优于对照组(t=11.8639、14.0209、11.8639、14.0209,P=0.000、0.000、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心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佩戴踝足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永跃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C型臂下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给予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次数为96次,平均接受治疗的次数为3次,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占总数的62.5% ;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1年为68.75%、2年为40.63%、3年为12.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存活时间.

    作者:高超;刘盼;肖凌;黄国军;杜张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Freedom宝石能谱CT成像早期检测小肝癌及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Freedom能谱CT成像对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30例临床疑诊为小肝癌患者或已确诊为其他部位肿瘤,进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测转移瘤者,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病灶的CT值、碘含量及病灶检出率等数据.结果:碘基图像下原发性肝癌与转移瘤三期碘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肝血管瘤的碘浓度在动脉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门脉期、延迟期的碘浓度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能量图像在病灶检出、成像质量等方面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reedom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检出率较常规增强CT扫描高,对临床早期发现小肝癌及肝转移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宇飞;胡江;梁鲁;孙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需要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的相关功能、完全阻滞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完全阻滞时间以及麻醉开始作用时间显著多于实验组患者,P<0.05 ;麻醉后,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接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

    作者:洪丽琼;代景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预防性维护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预防性维护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对本院手术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2月,对本院手术室的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00件医疗设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了预防性维护后,故障发生率仅为4%,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仅为10%,而对照组故障发生率为14%,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4%,观察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好,两组不同管理方式的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能有效的降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具有临床护理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陈啸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胃镜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胃镜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活检病理检查诊断相比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使用胃镜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0例,将此9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按照不同检查的结果进行分组:检查发现血管透见的22例患者归为A组,胃镜表现为黏膜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的30例患者归为B组,以上两种表现均有的38例患者归为A+B组.计算观察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的胃镜表现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67例,符合率为74.4%,其中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21例,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46例,胃镜表现为黏膜红色和白色相间,主要为白相,黏膜的皱襞消失或变平.A组患者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40.9%,B组患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7%,A+B组患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2.1%,且A+B组胃镜表现患者的符合率相比于A组和B组较高,B组胃镜表现的符合率相比于A组较高,统计学显示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胃镜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其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胃镜表现为黏膜红色和白色相间,主要为白相,黏膜的皱襞消失或变平与黏膜呈现出结节或者颗粒状均有的符合率较高,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诊断时为了提高其准确率应将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相结合.

    作者:尚月华;李岩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价值及征象分析

    目的:对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及征象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片及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0.00%,灵敏度为86.00%,特异度为100.00%.X线片:准确率为77.14%,灵敏度为68.00%,特异度为100%,CT检查准确率及灵敏度显著高于X线片(P<0.05).结论: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高诊断率、敏感度与特异性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柏林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国家整体工业以及制造业的重要成分,其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活跃性均较为显著.本文先就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现状进行探析,而后对其技术发展相应策略进行总结,以期为推进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陈晓通;邹美芳;于海超;王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电切镜下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电切镜下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的效果作探讨.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入院单双顺序均分组为:对照组50例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50例用电切镜下同期膀胱取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前列腺症状及残余尿量、大尿流率等情况恢复正常时间为(1.91±0.54)月、(2.45±0.17)月、(2.53±0.75)月,比对照组(2.68±0.92)月、(3.83±0.31)月、(3.90±0.87)月短,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与对照组的16.0%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以电切镜下同期治疗的效果更佳,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翟德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三类医疗器械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发展

    目前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将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终给出一些解决思路.

    作者:李江浩;段晓蒙;罗培;李振红;杜美;鲁清月;付光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费森尤斯血透机正负压测试过程常见故障分析

    目的:探讨费森尤斯血透机正负压测试过程中常见的故障.方法:选择本院设备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费森尤斯血透机正负压测试100次进行调查,回顾性研究期间出现的正负压测试过程故障情况,对其故障类型进总结,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处理.结果:费森尤斯血透机正负压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5次,故障率为5.00%.结论:费森尤斯血透机有着复杂的系统,为了准确测试正负压,需了解正负压的测试过程、原理,熟悉常见的故障,分析原因,才能提高测试准确率.

    作者:韦宏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观察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分娩的180例产妇产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单纯乳房穴位按摩组及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组(即实验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基础性疾病,每组各60例,各组间患者在年龄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各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结果:泌乳开始时间及乳汁充足时间,实验组明显早于常规护理组及单纯乳房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实验组明显轻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乳房按摩对产妇分泌乳汁,效果显著.

    作者:吴红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CAD/CAM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观察CAD/CAM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大面积缺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四平口腔医院收治的62例(62颗患牙)后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牙均在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数字化椅旁技术行全瓷高嵌体修复,修复后完成12个月随访调查,观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62例(62颗患牙)患者中2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失败,无一例出现外形、表面质地、继发龋,颜色匹配失败等情况,嵌体成功率为96.77%(60/62).未出现崩瓷、脱落现象.结论:对根管治疗后磨牙大面积缺损行CAD/CAM高嵌体修复,保证了牙体缺损外形恢复、耐磨性以及密合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孔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抗苗勒管激素临床应用进展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由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二聚体糖蛋白,是调控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激素之一.目前AMH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与胚胎发育潜能较新较好的指标.AMH不仅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肿瘤等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还与其他一些内分泌疾病有一定联系.AMH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张倩岚;应春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应用血液透析机透析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MHD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仪采集两组的静脉血液样本,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血透前,试验组患者的CEA、CA199、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透后,患者的CA125、Ferri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改变,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能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蒋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2月,28例患者均对其实施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60例疑似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后,其心率快而不成功者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者28例.28例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140支冠脉,其中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及无狭窄的支数分别为8、34、16、18、64支,与CAG显示结果进行对比,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假阳性有4支,偏高有6支,未出现阴性病例患者,其敏感性为95.2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46%、94.30%,特异度为90.13%.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显著.

    作者:魏显敬;谢莲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阴道产钳助产用于分娩困难产妇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产钳助产于分娩困难产妇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分娩困难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给予胎头吸引器助产,研究组给予低位产钳助产.结果:研究组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掌握助产指征以及操作要点的前提下,采用阴道产钳助产分娩困难产妇的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作者:焦杰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分析评价重症监护病房中不同时段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不同时段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对应时间段内100例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为对照组(白天bipap呼吸机治疗),50例患者为观察组(晚上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46.0%,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晚上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真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6月,按照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以及PaCO2和PaO2水平的变化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比对照组患者高18.0%,P<0.05,比较差异显著.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8.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aCO2和PaO2水平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更高,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作者:王宗玲;王美霞;王凤良;戴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符合率分析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的诊断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在本院进行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患者108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研究组的阳性诊断率为92.59%,而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为77.78%.因此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诊断结果更为精确.结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方法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叶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