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小板结果假性降低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广圣芳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摘要:目的 探讨Beckman LH750 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结果假性降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 用手工目视显微镜计数和涂片瑞氏染色对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的样本进行复检.结果 仪器法在对15 900 人次血细胞计数时,对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1且临床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症状及体征的94例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和手工计数进行复查,经复查发现有48 例患者存在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现象.结论 仪器法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的样本应进行涂片镜检和目视显微镜计数,发现问题并采用相应纠正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雷帕霉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雷帕霉素抑制A549 细胞增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0 nmol/L 雷帕霉素作用A549 细胞24、48、72 h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 法检测Survivin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Survivin 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雷帕霉素作用A549 细胞24、48、72 h 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1±0.09)%、(12.13±0.68)%、(20.82±1.02)%、(51.68±2.9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7±0.07)%、(10.01±0.34)%、(16.68±0.52)%、(38.23±1.04)%,Survivin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09)、(0.54±0.13)、(0.33±0.08)、(0.19±0.12)和(0.62±0.06)、(0.46±0.08)、(0.29±0.08)、(0.15±0.11).雷帕霉素能够呈时间依赖性的抑制A549 细胞的增殖及诱导A549 细胞的凋亡(P <0.05),并能够下调Survivin 的表达(P <0.05).结论 雷帕霉素能够抑制A549 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效应与下调Survivin 的表达有关.

    作者:解艳丽;黄小梅;吴一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迟发性创伤性膈疝7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迟发性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7 例迟发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 例患者,在发生膈疝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腹部或胸腹部外伤史,膈疝的形成又有不同的诱因.其中1 例死亡,余均手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迟发性创伤性膈疝发病有其隐匿性,其发生又有一定诱因,仔细地追问外伤史和受伤机制尤为重要.做到早期诊断,尽早手术,避免并发症引起患者的死亡.

    作者:王义;王树军;张道忠;刘金山;李杰;刘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结直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 例行腹腔镜结直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0 例中7 例出现并发症,原因多与手术有关,7 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全部治愈.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操作和处理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操作中应注意手术技巧的选择.

    作者:杨晓春;王明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电图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整体素质;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实习重点;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等提高心电图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高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YL-1 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针配合尿激酶对经定位CT 片定位的颅内血肿进行穿刺清除治疗,术后配合尿激酶反复抽吸引流,逐渐液化血肿以达到清除血肿目的,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愈好转率83.7%,病死率3.7%.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病死率、致残率较低,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谭守文;丛光燕;陈然;严兴亚;李凤;吕鸿燕;张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安徽地区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0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依据CLSI 2010 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呼吸道痰标本中检出率高,达31.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骨科、儿科等;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高于9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达50%,对其他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25%左右;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达40%;对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率达85.2%;利福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84.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安徽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作者:汪滢;李家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马鞍山市某医院2009~2010年随机月份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9 年及2010 年马鞍山市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选取其随机相同月份的菌株,对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并按2010 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S)、中介率(I)和耐药率(R).结果 2年革兰阴性菌分布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2 年分类无明显差异.2 年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度未发生较大变化,2010年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较前有所下降,但对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有所提升.2 年不动杆菌属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低于其他革兰阴性菌.结论 马鞍山地区引起临床疾病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仍占主要地位,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略少.2010 年与2009 年相比革兰阴性菌对一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已经发生变化,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临床用药.

    作者:邓旭平;余路;程君;李家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混合痔PPH术后5年随访分析

    目的 观察混合痔进行PPH 术后5 年的病情变化情况.方法 对2005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进行PPH 术的80 例混合痔患者开展术后5 年随访,分析术后5 年患者的痔疮治愈情况.结果 大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令人满意,少部分患者出现痔核脱出、便血、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不良情况.结论 混合痔实施PPH 术较为安全,术后近远期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孙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住院的116 例患有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所实施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116 例患者中,实施单纯性肿瘤切除术者84 例(72.41%),扩大切除术者26 例(22.41%),剖胸探查并切除者6 例(5.17%).结论 将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为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方法.实施手术治疗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后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李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与普罗帕酮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持续时间<90 d 的心房颤动患者99 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33 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组(33 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及无药物转复组(33 例),比较3 组患者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2.3%vs 39.1%,P <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83.3% vs 50.0%,60.0% vs 22.2%,P <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时间明显缩短[(32.12±4.37)min vs(60.73±13.73)min,P <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甄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三维超声在中孕期胎儿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在中孕期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期间产前中孕期接受三维超声筛查并分娩的2 455 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55例产妇分娩畸形胎儿44 例,其中32例产前经超声筛查出畸形,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符合率100%.漏诊12 例,漏诊率27%,主要集中在心脏先天性畸形.结论 三维超声可发现大多数的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在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莉莉;葛艺东;秦信;柯文;汪珺莉;张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体会

    目的 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 年来收治的38 例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 例患者经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34 例治愈,4 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是治疗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心刚;韩开模;邓婕;潘悔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机械通气时间>48 h 的132 例患者,其中经临床确诊为VAP 的32 例,非VAP 为100 例,分别对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血糖、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激素、制酸剂、APHY+PEEP 通气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APACHEⅡ评分等13 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制酸剂、APHY+PEEP 通气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APACHEⅡ评分8 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制酸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APACHEⅡ评分这5项指标是VAP 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VAP 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实践中各因素相互关联影响,应重视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降低VAP 发病率及病死率.

    作者:周瑞清;吕俊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53p21MDM2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p53、p21、MDM2 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3、p21、MDM2 基因和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 法)检测29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9 例子宫腺肌症组织标本的p53、p21、MDM2 表达情况,对p53、p21、MDM2 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53 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 <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子宫内膜组p53 蛋白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 <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53 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2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21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DM2 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低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 <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 <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53 与p21 呈正相关(r =0.611,P <0.01),p53 与MDM2 呈负相关(r =-0.541,P <0.01),p21 与MDM2 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表达无相关性(r =0.404,P >0.05).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p21、MDM2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同之处.

    作者:桑琳;赵卫东;杜世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00~2011 年收治的18 例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男性15 例,女性3 例,年龄38~79 岁,首次手术胃肠重建方式BilrothⅡ式14 例(78%),BilrothⅠ式3例(17%),胃空肠Roux-en-y 吻合1 例(0.5%).癌灶发生于吻合口附近10 例(55.5%),残胃小弯侧6 例(30.3%),胃底贲门部位2例(14.2%).18例中行根治性残胃切除8例(44.4%),姑息性残胃切除6 例(30.3%),联合脏器切除5 例(27.8%),剖腹探查+空肠造瘘4例(22.2%).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期分别为87.5%,50%,12.5%.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5 个月,剖腹探查组均在1 年内死亡.结论 残胃癌多发生在残胃吻合口附近,以Bi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联合脏器切除率高,根治性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蔡茁;黄志新;娄安亭;夏旻;蔡光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之一, 是多种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长, 全世界哮喘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哮喘的本质在于气道慢性炎症,而引起慢性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哮喘危险因素的存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及宿主因素.遗传易感性、个体特应性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环境因素:感染、过敏原、职业性因素、吸烟、食物和药物、剧烈活动或过度通气、气候和温度变化、生活习惯和居住条件、情绪波动、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等不同程度地与哮喘的发病有相关性.

    作者:熊梅;倪陈;潘家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制剂蔗糖铁和口服制剂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2 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26 例.静脉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时使用蔗糖铁100 mg,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口服组患者服用琥珀酸亚铁200 mg,每日3 次,共12 周.全部病例都合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为120~150 U.kg-1·w-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口服组升高不明显,升高幅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静脉组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口服组偶有恶心、腹胀.结论 蔗糖铁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效果更好.

    作者:刘莉华;马胜银;高军;宫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血培养阳性结果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 月至2011年12月科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到的阳性结果116 例进行分析,区别致病菌和污染菌.结果 116 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中,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82 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3例(28.4%),白色念珠菌1 例(0.9%),判断为血流感染为52 例(44.8%),污染菌为64 例(55.2%),污染菌主要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MRSA、MRCNS 和产ESBLs 细菌在致病菌和污染菌检出率基本一致,耐药谱基本相同;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明显少于污染菌报警时间.结论 新生儿血培养报警阳性中,污染率较高,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医师需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虑,正确区分污染菌,发挥血培养的作用.

    作者:张斗星;张林;李宗光;胡安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产科子宫切除术的麻醉处理(附31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31 例产科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期待提高该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依据产妇生育史、手术指征、手术和麻醉方法、估计失血量和术中输血补液,以及产妇低血压和血红蛋白等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两种麻醉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 19 例(61.29%),全身麻醉(GA)12 例(38.71%);未出现1 例麻醉死亡病例.结论 CSEA 用于这类手术是可取的,但术前已呈休克者宜选用气管内全静脉复合麻醉;并认为这类手术的麻醉管理和术中监测,与麻醉方法的选择是同等重要的.

    作者:吴战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合肥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合肥地区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人群患病率,分析与性别、年龄组的分布特点.方法 设计同意表格,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某社区内的40 岁以上常住人口,统计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患病率,分析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病率为15.11%,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6.68 %,糖调节异患病率为36.97%.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人群的性别差异及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殷应传;余本富;梅周;何巧娟;周晓惠;何凡;何競;王道年;王佑民;宁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