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斗星;张林;李宗光;胡安群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 月至2011年12月科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到的阳性结果116 例进行分析,区别致病菌和污染菌.结果 116 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中,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82 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3例(28.4%),白色念珠菌1 例(0.9%),判断为血流感染为52 例(44.8%),污染菌为64 例(55.2%),污染菌主要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MRSA、MRCNS 和产ESBLs 细菌在致病菌和污染菌检出率基本一致,耐药谱基本相同;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明显少于污染菌报警时间.结论 新生儿血培养报警阳性中,污染率较高,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医师需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虑,正确区分污染菌,发挥血培养的作用.
作者:张斗星;张林;李宗光;胡安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与普罗帕酮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持续时间<90 d 的心房颤动患者99 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33 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组(33 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及无药物转复组(33 例),比较3 组患者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2.3%vs 39.1%,P <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83.3% vs 50.0%,60.0% vs 22.2%,P <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时间明显缩短[(32.12±4.37)min vs(60.73±13.73)min,P <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甄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 例行腹腔镜结直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0 例中7 例出现并发症,原因多与手术有关,7 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全部治愈.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操作和处理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操作中应注意手术技巧的选择.
作者:杨晓春;王明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9 年及2010 年马鞍山市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选取其随机相同月份的菌株,对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并按2010 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S)、中介率(I)和耐药率(R).结果 2年革兰阴性菌分布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2 年分类无明显差异.2 年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度未发生较大变化,2010年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较前有所下降,但对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有所提升.2 年不动杆菌属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低于其他革兰阴性菌.结论 马鞍山地区引起临床疾病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仍占主要地位,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略少.2010 年与2009 年相比革兰阴性菌对一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已经发生变化,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临床用药.
作者:邓旭平;余路;程君;李家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8 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术后复查显示迟发性颅内血肿31 例,其中硬膜外血肿20 例、硬膜下血肿6 例、脑内血肿5 例;单纯急性脑肿胀7 例.其中进行2 次手术为26 例.38例患者中共死亡21 例.结论 术中应认真分析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陈永翱;杨振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cute variceal bleeding,AVB)是肝硬化患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之特点,严重者可因无法制止的大出血而迅速出现休克,直接导致死亡[1-3].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上有了不少进步, 但是6周病死率仍高达20%[2].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指导评价AVB 病情和治疗的选择一直是困难的.临床上需迅速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予以恰当的评估,并根据病情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王敏;许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 岁,农民,因四肢远端指(趾)关节不对称性肿痛2周于2010年9 月住我院风湿免疫科.入院前2周患者出现多关节肿痛伴右足跟行走痛, 累及右手第2、3、4 远端指间关节及左足趾第2、3 远端趾间关节,疼痛为持续性,程度剧烈,触痛明显,伴有右侧足跟压痛,无明显晨僵,不伴有全身发热、皮疹、腰背痛、骶髂关节痛.
作者:徐舟舟;帅宗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关原因.方法 对2005 年11 月至2012 年7 月收治的150 例腹膜透析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选择同期血液透析患者150 例作为对照,比较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将150 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非心力衰竭组及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以评价有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力衰竭组、感染组与非心力衰竭组、非感染组在血液检测、心脏功能及血压检测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要密切关注有心力衰竭及各种感染的病患,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汪裕伟;高潮清;杨利才;杨沿浪;张道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产科相关因素以及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近期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分娩的健康初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 例与剖宫产组49 例,使用女性尿失禁临床症状调查问卷在产妇分娩后的6~8 周进行调查.结果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前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15%,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10%,两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剖宫产组产妇的右侧活力值、功值以及两侧功值的平均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剖宫产组产妇的两侧活力值差值低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阴道分娩组产妇中,压力性尿失禁者左侧活力值与峰值均小于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侧速度值差值低于压力性尿失禁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阴道分娩组产妇在分娩后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产妇的发生率相似;产科的相关因素能够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徐永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低场MRI 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4 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低场MRI 资料.结果 44 例脑干梗死包括:脑桥梗死38 例,中脑梗死3 例,延髓梗死3 例.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偏身运动障碍等.MRI 显示病灶直径以6~16 mm 为主,形态为不规则斑片状,信号特点为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FLAIR 序列呈高或低信号.结论 MRI 是脑干梗死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陈志萍;吴冬春;郑列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是口腔内科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 而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 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术的终步骤,根管充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根管治疗的成效.60%的根管治疗失败在于根管充填的不完善[1].E&Q plus 热牙胶根管充填是近年来研制的应用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的改良设备,该系统将SystemB 加热源和ObtureⅡ注射系统合并成一体, 同时包含连续波热充填法和热牙胶注射法.我院于2009 年引入该系统,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宋中娥;李红梅;周红燕;唐桂枝;胡是宁;鲍军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甙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78 例经标准激素治疗无效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基线Ser、24 h 尿蛋白和按不同剂量加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后的疗效.人为地分为常规剂量组(雷公藤多甙20 mg,每日3次) 和高剂量组(雷公藤多甙30 mg,每日3 次) 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78 例患者入组.高剂量组完全缓解15 例(44.12%),部分缓解14例(41.17%),无效5例(14.71%),有效率为85.3%.常规剂量组完全缓解9 例(26.47%),部分缓解12例(35.29%),无效13例(38.24%),有效率为61.76%.(85.3% vs 61.76%,χ2=4.83,P <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增加雷公藤多甙的剂量可以明显地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德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整体素质;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实习重点;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等提高心电图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高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某院终末病案缺陷情况,以提高病案质量.方法 对照2010 年3 月卫生部新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对某二甲医院2011 年出院的全部9 435 份终末病案进行质量检查,分析缺陷情况.结果 甲级病案8 663 份,乙级病案569 份,丙级病案203 份.病历资料缺失是造成病案质量重要缺陷的主要原因.外科系统病案质量较差.结论 加强培训、实时监控、增强各级医师的责任心是改变目前病案质量的惟一途径.
作者:范玉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AFP、血尿氨基酸分析、肝脏影像学和病理)结果临床确诊的1 例HT1 患者,结合文献资料,分析HT1 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HT1 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氨基酸代谢疾病.结论 临床遇到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需要注意排除,血尿氨基酸分析是其主要敏感诊断指标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后饮食控制对病情有利.
作者:周志华;王训;韩咏竹;吴筠凡;喻绪恩;严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p53、p21、MDM2 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3、p21、MDM2 基因和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 法)检测29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9 例子宫腺肌症组织标本的p53、p21、MDM2 表达情况,对p53、p21、MDM2 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53 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 <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子宫内膜组p53 蛋白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 <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53 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2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21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DM2 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低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 <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 <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53 与p21 呈正相关(r =0.611,P <0.01),p53 与MDM2 呈负相关(r =-0.541,P <0.01),p21 与MDM2 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表达无相关性(r =0.404,P >0.05).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p21、MDM2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同之处.
作者:桑琳;赵卫东;杜世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分析31 例产科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期待提高该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依据产妇生育史、手术指征、手术和麻醉方法、估计失血量和术中输血补液,以及产妇低血压和血红蛋白等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两种麻醉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 19 例(61.29%),全身麻醉(GA)12 例(38.71%);未出现1 例麻醉死亡病例.结论 CSEA 用于这类手术是可取的,但术前已呈休克者宜选用气管内全静脉复合麻醉;并认为这类手术的麻醉管理和术中监测,与麻醉方法的选择是同等重要的.
作者:吴战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 年8 月至2011 年8 月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Ⅰ型)30 例,其中男性8 例,女性22 例,年龄6个月~15 岁.全组病例均常规采用二维CT 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对部分患儿采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及三维彩色B 超检查,确诊后根据病情行囊肿-空肠Roux-Y 吻合术11 例;囊肿及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 吻合术19例.术后实行常规输液、营养、抗感染、支持治疗.结果 获访病例中,行囊肿-空肠Roux-Y 吻合术患者,9 例远期出现反复腹痛、黄疸与发热症状;行囊肿及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 吻合术患者,仅有1 例远期出现了腹痛症状、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无胆管炎及胆管狭窄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技术娴熟的情况下,对患儿采用囊肿及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 吻合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佳手术方法.急诊患者应避免囊肿- 空肠Roux-Y 吻合,短期的过渡性囊肿外引流,然后尽快做根治手术.
作者:罗贤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静脉制剂蔗糖铁和口服制剂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2 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26 例.静脉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时使用蔗糖铁100 mg,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口服组患者服用琥珀酸亚铁200 mg,每日3 次,共12 周.全部病例都合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为120~150 U.kg-1·w-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口服组升高不明显,升高幅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静脉组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口服组偶有恶心、腹胀.结论 蔗糖铁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效果更好.
作者:刘莉华;马胜银;高军;宫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X 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 年5 月至2012 年4 月治疗的30 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一是用数字X 线机进行断层摄影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同一个茎突的正侧位长度和角度分别在两种检查方法下进行观察.结果 在茎突正位长度,内倾角以及侧位前倾角,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侧位断层图像,两种方法检测,X 线机检测的茎突长度明显小于CT 的测量值,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倾角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颞骨茎突进行测量,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基本上可达到CT检测的标准,辐射小、费用低,在对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中,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贾绪银;周轲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