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金艳;倪朝民

关键词: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 测量方法, 临床意义
摘要:心血管系统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能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原因可能为动脉结构的改变导致反射波提前于心脏收缩期到达,使中心动脉的收缩压增加以及舒张压降低,从而易使左心室发生肥大和缺血[1-3].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或呈毛刺征,内部多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信号.②肿块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分级在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多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0.6%,髓样癌和小叶原位癌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导管内癌中仅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对其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玲;王露;陈剑琼;张超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ERCP/EST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措施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ERCP/EST治疗胆管结石患者术前护理、术中指导和术后护理. 结果 所有患者均准备充分,配合手术,除l例放弃继续治疗外,均取得手术成功. 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和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血尿淀粉酶的监测,全方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巫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及IL-13TGF-β1的检测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和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及血浆中IL-13、TGF-β1含量,分析其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瑞氏染色检测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IL-13、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也增高(P<0.05),IL-13水平较对照组高,而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及细胞因子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克昌;李维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各种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同时HP阳性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方案为前3d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后7d给予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照组(56例)三联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1.3%,对照组为73%,其根除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作者:陈全德;鲍劲松;刘三宝;曹敬银;陈玉祥;龚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与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衰(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使ESR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但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仍较高,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CVD在MHD患者中的高发,除受传统危险因素影响外,还存在尿毒症及透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压及容量负荷的波动性变化、氧化应激、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危险因素是临床的热门话题.

    作者:周健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皮疹易发时间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紫癜样皮疹的易发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皮疹易发时间及影响皮疹反复因素.结果 本病易发高频时间为首次发作至10 d(33.33%),且年龄(6~14岁)、生活农村、9月至次年3月季节及有诱发因素者更容易引起反复.结论 应根据过敏性紫癜紫癜样皮疹易发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早期治疗及早期干预.

    作者:徐为民;张海艳;杨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正颌外科技术治疗15例陈旧性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5例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及定位咬颌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张凯;徐锦程;徐涛;黄全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诊治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5例手术救治的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良好17例、轻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 熟悉中央型脑疝前期或间脑期临床表现,重视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迅速正确诊断,尽早开颅减压,能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方宪清;汪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X线容积成像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比较,探讨X线容积成像(VolumeRAD)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先行DR平片检查,再行VolumeRAD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骨折数量的检出率和图像的优秀率.结果 67例受检患者中,VolumeRAD检出57例67处骨折;DR检出46例54处骨折(x2=5.040,P=0025);VolumeRAD优秀率85.1%明显高于DR 56.7%(x2 =13.056;P<0.001).结论 VolumeRAD技术对骨折的检出明显优于DR平片,特别是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和轻微移位的骨折细节能清晰显示,对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军;李仁民;张宏;姚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对策

    腹膜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心血管疾病占透析患者总病死率的50%以上,成为主要死亡原因[1].因此探讨腹膜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对策,对提高透析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由于心力衰竭引起肾功能不全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狭义上讲,CRS是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治疗过程中血肌酐渐进性升高.广义上讲,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CRS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上面对的难题之一.

    作者:张道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ADL评分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述3种手术方法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杨国瑛;王学富;张文彬;樊保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疗效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浸润性突眼住院患者54例,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患者心理、饮食、眼睛等多方面积极完备的护理,进行疗效评价及分析.结果 配合落实多项护理措施,15例(27.8%)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治愈,治疗显效、有效分别为19例、15例,治疗总有效率约94.4%,仅3例患者为治疗无效.随访发现1例患者12个月后复发.4例患者出现体质量增加,停用激素后体质量恢复正常.治疗期间5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过程中,通过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孙小红;许敏;何勇;王佑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周血CK-19评价乳腺癌术后化疗及监控血液微转移

    目的 以外周血CK-19为指标评价术后化疗作用及其监控血液微转移意义.方法 以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巢式RT-PCR检测外周血CK-19 mRNA,比较化疗前后表达差异及CK-19表达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关系.结果 化疗前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23.33%,化疗后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阳性组肿瘤转移率为76.9%,阴性组肿瘤转移率为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乳腺癌血液微转移;外周血CK-19能监控乳腺癌血液微转移.

    作者:孙新六;张新丽;周宝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临床路径实施组(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实施临床路径患者)与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了临床路径的患者与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相比,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 输尿管结石实施临床路径,能够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并加快医院床位周转率,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丁德茂;谢栋栋;张涛;王毅;陈磊;闵捷;邹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OC组患者.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作者:胡圣良;翁胜;李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斑片状及小结节阴影为特征的肺癌诊断体会1例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随清晰度高的数字X线摄影(DR)的出现对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斑片状阴影表现的肺癌也多被提及,但病理为磷状细胞癌并早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少见,为早期的诊断带来了困难.

    作者:代前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单独用药,以及与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n=30)和联合用药组(n=30),熊去氧胆酸组给予中等剂量(13~15 mg/kg·d)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加S-腺苷蛋氨酸(1.5 g/d),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改善;与熊去氧胆酸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索(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降低更明显,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相比,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金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增加,特别是肾移植手术的普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药物的排泄清除能力低,保水能力差,同时存在容量的重新分配、pH值的变化等病理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进而引起乙酰胆碱清除率下降,从而引起血浆里游离的肌松药物水平变化,表现为药物持续时间延长、诱导和维持剂量增加及手术后的残余药物效应增加.

    作者:许敏;魏昕;方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腹右经胸食管癌根治术3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36例食管癌经腹右经胸根治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腹右经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例死于心脏并发症,其余均顺利出院,无吻合口瘘、重度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右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安全、可靠,对淋巴结的清扫较彻底,符合对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值得推荐和推广.

    作者:张科;李学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