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金艳;倪朝民

关键词: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 测量方法, 临床意义
摘要:心血管系统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能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原因可能为动脉结构的改变导致反射波提前于心脏收缩期到达,使中心动脉的收缩压增加以及舒张压降低,从而易使左心室发生肥大和缺血[1-3].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1 三阴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流行学研究数据将乳腺癌视为一个整体,未作具体分型研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有明显差异.相关统计发现[1],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多发于40岁以下绝经前非洲妇女,早孕、未哺乳和应用抑乳药物为其发生危险因素,其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

    作者:刘骁蕾;王本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沙利度胺(第1周100 mg/d,第2周起200 mg/d)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3粒/次,2次/d)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治疗,无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疾病稳定(SD)5例(41.7%),疾病进展(PD)7例(58.3%),疾病控制率(DCR)41.7%;无进展生存(PFS)1.3~ 4.3个月,中位PFS为2个月;总生存(OS)2~ 6.7个月,中位OS为5.5个月.患者的KPS评分、睡眠、食欲、体质量、情绪等得到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嗜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用药方便,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开展临床研究.

    作者:洪艳艳;闫敏;许苗苗;惠锦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诊治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5例手术救治的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良好17例、轻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 熟悉中央型脑疝前期或间脑期临床表现,重视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迅速正确诊断,尽早开颅减压,能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方宪清;汪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9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 对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儿符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重型标准,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均异常.1例呈小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4例呈急性淋巴细胞反应,其中2例伴少量中性粒细胞;3例呈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1例呈中性粒细胞反应.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阜;刘艳;曾春野;赵德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局部进展期胃癌即肿瘤浸润突破黏膜下层不伴有远处转移者,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单纯手术术后生存率低,同时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而且术后复发率仍很高,新辅助治疗、术中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命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漆利军;张红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治疗声带任克水肿

    目的 分析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治疗声带任克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17例声带任克水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病变15例,单侧病变2例,全部采用全麻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手术.结果 1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1例发音无嘶哑,6例发音仍有轻度嘶哑,复查喉镜1例前联合有轻度粘连,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支撑喉镜下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治疗声带任克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晓咏;毛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后路经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按Nakai O标准疗效评定,其中优12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硬膜囊撕裂1例,因静脉丛出血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无神经根撕裂及切断发生.术后间盘摘除不全,并发马尾综合征1例,二次手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30 d,平均7d.住院7~40 d,平均12d.均无切口感染.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满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32例

    目的 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脑室内出血患者,29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血肿侧侧脑室外引流,所有患者均行尿激酶灌注治疗及腰穿释放脑脊液.结果 32例中ADL1(恢复正常)11例,ADL2(生活自理)8例,ADL3(需人帮助)5例,ADL4(卧床不起)2例,ADL5(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可及时缓解颅高压;术后通过尿激酶灌注治疗及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可有效缩短引流时间,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绍玉;吴家贵;沈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76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行胆囊减压,将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反向推到胆囊内,恢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紧贴胆囊颈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对增粗的胆囊管用4号丝线结扎后再加钛夹;胆囊局部病变较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行胆囊大部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凝破坏,缝合胆囊残端;对短胆囊管,在明确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后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离断时留部分胆囊颈组织以防钛夹脱落.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 76例完成LC,1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 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可行,严格病例选择,酌情处理胆囊三角、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常规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金文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单独用药,以及与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n=30)和联合用药组(n=30),熊去氧胆酸组给予中等剂量(13~15 mg/kg·d)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加S-腺苷蛋氨酸(1.5 g/d),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改善;与熊去氧胆酸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索(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降低更明显,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相比,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金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36例初治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dl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分1~3 d;21 d为1个周期.结果 36例患者有效率为27.77%,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5例,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69.44%,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及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作者:张世强;陈冬波;王保庆;张兰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122例,死亡7例.其中非手术急性胆囊炎症状缓解8例(6.2%),6例(4.6%)患者病情加重但家属拒绝手术终死亡,非手术治疗病死率4.6%;手术治疗115例,治愈114例,手术治疗病死率0.77%.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快,因大多有其他合并症,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应尽早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吴浩瀚;丁朝霞;冯光星;许剑钊;欧松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腔内技术治疗

    目的 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肾绞痛、发热等症状均消失.结石一次取尽者16例(84.2%),3例留置双J管至分娩后行ESWL治疗.19例孕妇均顺利渡过围生期并产健康婴儿.结论 妊娠期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安全、有效;妊娠晚期因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风险较高,可置管解除梗阻,妊娠结束再处理结石.

    作者:汪勇;王传圣;程华根;聂士富;李磊;耿仁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入住ICU监护治疗的58例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呼吸功能不全、伤后血糖等方面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越低、颅脑损伤类型越严重,合并伤后血糖增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并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同样,手术时机的把握对ICU停留时间也存在影响,并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对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颅脑损伤的程度、类型、GCS评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合并伤后血糖增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直接影响患者ICU停留时间.

    作者:华天凤;孙昀;杨旻;曹立军;尹路;鹿中华;郑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0例

    目的 探讨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0例行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与常规腹腔镜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炽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各种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同时HP阳性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方案为前3d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后7d给予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照组(56例)三联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1.3%,对照组为73%,其根除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作者:陈全德;鲍劲松;刘三宝;曹敬银;陈玉祥;龚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ADL评分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述3种手术方法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杨国瑛;王学富;张文彬;樊保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病例的处理及效果.结果 降压治疗后5例轻度出血者冲洗液转为微淡红色,不予进一步处理.8例追加气囊后出血停止.5例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6例更换尿管加大气囊加用或不加用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2例出血保守处理不能控制,接受再次电凝止血.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次出血发生,住院7~9 d顺利出院.结论 控制血压、追加气囊、膀胱区压迫、更换尿管加大气囊是处理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贵益;方卫华;于德新;杜俊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X线容积成像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比较,探讨X线容积成像(VolumeRAD)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先行DR平片检查,再行VolumeRAD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骨折数量的检出率和图像的优秀率.结果 67例受检患者中,VolumeRAD检出57例67处骨折;DR检出46例54处骨折(x2=5.040,P=0025);VolumeRAD优秀率85.1%明显高于DR 56.7%(x2 =13.056;P<0.001).结论 VolumeRAD技术对骨折的检出明显优于DR平片,特别是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和轻微移位的骨折细节能清晰显示,对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军;李仁民;张宏;姚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疾病(CKD)与慢性心血管疾病(CVD)常常同时存在,二者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低密度胆固醇升高、吸烟、酗酒等也是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而新近发现的非传统的新危险因素如蛋白尿、贫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尿毒症毒素、高甲状旁腺激素和高磷、炎症因子以及炎症反应等,也是其共同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利宏;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