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399
  • 国内刊号:34-1077/R
  • 影响因子:1.12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学杂志   2011年12期文献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皮疹易发时间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紫癜样皮疹的易发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皮疹易发时间及影响皮疹反复因素.结果 本病易发高频时间为首次发作至10 d(33.33%),且年龄(6~14岁)、生活农村、9月至次年3月季节及有诱发因素者更容易引起反复.结论 应根据过敏性紫癜紫癜样皮疹易发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早期治疗及早期干预.

    作者:徐为民;张海艳;杨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ADL评分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述3种手术方法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杨国瑛;王学富;张文彬;樊保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2-ACS/pcDNA3.1-VEGF121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pcDNA31-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制备由12-烷基化壳聚糖包裹的纳米粒,并将其在体外对基因DNA的保护作用进行检验. 方法 采用碱裂解法白转化阳性细菌菌液中提取出pcDNA3.1-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基因-壳聚糖纳米粒12-ACS/pcDNA31-VEGF121. 结果 UV分光光度计比色OD260/OD280为1.927,提示提取的质粒DNA纯度高;行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提取产物准确;琼脂糖凝胶阻滞试验证实纳米粒与质粒包埋完整;DNA消化实验证实该纳米粒有防止目的基因被DNA酶降解的保护作用.结论 12-烷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对VEGF121质粒有良好的包埋效果,以及保护其不受DNA酶降解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以非病毒载体壳聚糖介导的VEGF121基因转染,在早期断蒂任意皮瓣存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李红红;曹东升;汪春兰;赵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及IL-13TGF-β1的检测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和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及血浆中IL-13、TGF-β1含量,分析其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瑞氏染色检测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IL-13、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也增高(P<0.05),IL-13水平较对照组高,而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及细胞因子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克昌;李维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周血CK-19评价乳腺癌术后化疗及监控血液微转移

    目的 以外周血CK-19为指标评价术后化疗作用及其监控血液微转移意义.方法 以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巢式RT-PCR检测外周血CK-19 mRNA,比较化疗前后表达差异及CK-19表达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关系.结果 化疗前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23.33%,化疗后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阳性组肿瘤转移率为76.9%,阴性组肿瘤转移率为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乳腺癌血液微转移;外周血CK-19能监控乳腺癌血液微转移.

    作者:孙新六;张新丽;周宝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OC组患者.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作者:胡圣良;翁胜;李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安徽省阜阳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阜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阜阳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阜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计38 570例,年均发病率为152.01/10万,其中2010年发病率高,达235.35/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别较大(x2=2806.24,P=0.000;x2=516 988.6,P=0.0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5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多(95.29%);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89.81%.结论 阜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万俊峰;孙良;朱理业;刘奇泉;杜杰;宋秀萍;孙业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住院糖尿病患者静脉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独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同时测FBS.结果 治疗组MPV( P<0.05)、PDW显著下降(P<0.01)、PLT计数增加(P<0.01)、P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小板功能.

    作者:赵雪梅;冯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赛肤润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赛肤润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术的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护理的基础上于置管后即给予赛肤润喷涂,对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4%,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6%,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赛肤润喷涂能有效辅助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谢玉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0例

    目的 探讨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0例行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与常规腹腔镜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孔入路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炽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单独用药,以及与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n=30)和联合用药组(n=30),熊去氧胆酸组给予中等剂量(13~15 mg/kg·d)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加S-腺苷蛋氨酸(1.5 g/d),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改善;与熊去氧胆酸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索(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降低更明显,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相比,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金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治疗声带任克水肿

    目的 分析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治疗声带任克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17例声带任克水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病变15例,单侧病变2例,全部采用全麻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手术.结果 1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1例发音无嘶哑,6例发音仍有轻度嘶哑,复查喉镜1例前联合有轻度粘连,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支撑喉镜下外侧微瓣技术结合美敦力动力系统治疗声带任克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晓咏;毛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沙利度胺(第1周100 mg/d,第2周起200 mg/d)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3粒/次,2次/d)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治疗,无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疾病稳定(SD)5例(41.7%),疾病进展(PD)7例(58.3%),疾病控制率(DCR)41.7%;无进展生存(PFS)1.3~ 4.3个月,中位PFS为2个月;总生存(OS)2~ 6.7个月,中位OS为5.5个月.患者的KPS评分、睡眠、食欲、体质量、情绪等得到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嗜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用药方便,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开展临床研究.

    作者:洪艳艳;闫敏;许苗苗;惠锦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SGA(主观全面评估)、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20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不同年龄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风险与并发症、住院时间、Child分级及临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住院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老年组(≥60岁)均高于非老年组(<60岁),老年组肝硬化中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P<0.05);老年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在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与无营养不良、无营养风险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对他们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

    作者:杨中菊;胡乃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特殊部位创面植皮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特殊部位创面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特殊部位创面植皮后,以VSD材料外固定,观察皮片成活率.结果 临床应用39例,皮片固定可靠,成活率98%,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 VSD技术对特殊部位创面植皮能起到良好的加压、固定和引流作用,有效提高植皮的成活率.

    作者:卢朋松;王大鹏;陶仁清;倪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各种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同时HP阳性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方案为前3d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后7d给予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照组(56例)三联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1.3%,对照组为73%,其根除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作者:陈全德;鲍劲松;刘三宝;曹敬银;陈玉祥;龚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阴道后壁修补直肠前突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阴道后壁修补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采用经阴道后壁修补直肠前突,同时对合并肛门疾患一期处理的病例.结果 26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术后并发血肿自行吸收,无直肠阴道瘘、阴道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痊愈20例,显效6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经阴道后壁修补直肠前突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视野清晰的优点.

    作者:张瑜;武伟;聂伟;曹莹莹;王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安徽省部分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哮喘控制实施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病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病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治能力,哮喘患者给予倍录米松吸入,并进行管理,每3个月评估1次,决定升级还是降级治疗,1年后重新评估.结果 2008年5~12月共发现哮喘患者101例,其中间歇性哮喘10例,持续性哮喘91例,71例持续性哮喘患者接受吸入激素治疗;1年后评估:改善12例,稳定7例,死亡2例,丢失50例.结论 培训基层医师、定期督导的结核病管理模式,可以用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哮喘患者管理.

    作者:饶会林;陈庆;方浩徽;陈文化;陈根旺;王菁;李志礼;杨建安;阚晓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腔内技术治疗

    目的 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肾绞痛、发热等症状均消失.结石一次取尽者16例(84.2%),3例留置双J管至分娩后行ESWL治疗.19例孕妇均顺利渡过围生期并产健康婴儿.结论 妊娠期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安全、有效;妊娠晚期因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风险较高,可置管解除梗阻,妊娠结束再处理结石.

    作者:汪勇;王传圣;程华根;聂士富;李磊;耿仁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正颌外科技术治疗15例陈旧性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5例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及定位咬颌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张凯;徐锦程;徐涛;黄全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9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41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临床特点、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女性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肝硬化糖尿病组平均年龄大于肝硬化非糖尿病组(P<0.05),前者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肝硬化非糖尿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和非肝源性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Child-Pugh分级以及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与高龄是肝硬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预后差.

    作者:吴娟;胡乃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32例

    目的 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脑室内出血患者,29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血肿侧侧脑室外引流,所有患者均行尿激酶灌注治疗及腰穿释放脑脊液.结果 32例中ADL1(恢复正常)11例,ADL2(生活自理)8例,ADL3(需人帮助)5例,ADL4(卧床不起)2例,ADL5(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可及时缓解颅高压;术后通过尿激酶灌注治疗及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可有效缩短引流时间,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绍玉;吴家贵;沈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诊治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5例手术救治的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良好17例、轻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 熟悉中央型脑疝前期或间脑期临床表现,重视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迅速正确诊断,尽早开颅减压,能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方宪清;汪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临床路径实施组(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实施临床路径患者)与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了临床路径的患者与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相比,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 输尿管结石实施临床路径,能够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并加快医院床位周转率,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丁德茂;谢栋栋;张涛;王毅;陈磊;闵捷;邹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7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7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有34例(47.2%)发生左心室肥厚,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左心室肥厚发生有逐渐增多趋势.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收缩压、血磷浓度升高及血红蛋白的降低有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舒张压、血清清蛋白、血糖、血脂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与收缩压、血红蛋白、血磷等危险因素相关,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等,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育琴;卢进;陈欣;张洪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E组麻醉后15、20、30 min MAP下降(P<0.05),E组麻醉后30 min MAP低于N组(P<0.05);E组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 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E组.结论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且相对长时间患者.

    作者:章蔚;疏树华;方才;邵春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O2波形用于评价单肺通气时肺泡及氧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PETCO2监测中CO2波形在单肺通气麻醉期间对肺泡通气及氧合功能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拟在右侧开胸手术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3~75岁.丙泊酚1.5~2 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2 mg/kg麻醉诱导后37~39 F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左侧体位下听诊法证实双肺通气和隔离良好,待手术开胸实施左侧单肺通气后,依次采用预定通气参数(PP)和校准通气参数(AP)两种单肺通气参数设置进行机械通气.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包括潮气量(VT)、通气频率(RR)、吸呼比(I:E)和呼气末正压(PEEP);当SpO2≤90%时,双肺持续正压通气(CPAP),再次SpO2≤93%时,双肺CPAP,并依据CO2波形设置校准单肺通气参数,参数设置使CO2波形的形态趋近双肺通气时的CO2波形(双肺通气时的CO2波形作为基础波形).观察并记录单肺通气前、SpO2≤93%时、正压通气后、调整通气参数后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和通气参数值.结果 左侧单肺机械通气期间,PP设置的CO2波形与双肺通气明显不同,尤其以CO2波形的呼气相升支和肺泡平台支变化显著;并在较短时间内(18.5±3.7 )min发生SpO2明显下降(SpO2□90%),CPAP纠正后,继续采用PP设置,仍在短时间内(9.6±2.7)min出现SpO2≤93%;采用AP设置,均能够使CO2波形与双肺通气趋近,波形的呼气相升支与肺泡平台支夹角变小,且保持SpO2在正常水平.两种设置单肺通气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波形对调整单肺通气参数和肺泡及氧合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董春山;陆姚;余骏马;卢强;刘齐;吴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布及性别差异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布及性别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对855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与分析调查.结果 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有规律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并受相关因素影响.结论 泌尿系结石是可预防的,通过加强卫生宣教,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提倡合理饮食和正确的运动方式,可减少发病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萍;陈来翠;孔翎;肖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采用血浆置换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结果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很快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总生存率为63.4%,早期及中晚期慢性肝衰竭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8.9%及43.9%( P<0.0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对早期慢性肝衰竭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患者,安全性好.

    作者:沈强;唐琰;李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9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 对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儿符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重型标准,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均异常.1例呈小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4例呈急性淋巴细胞反应,其中2例伴少量中性粒细胞;3例呈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1例呈中性粒细胞反应.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阜;刘艳;曾春野;赵德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失败原因.方法 对13例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3例失败患者,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不能纠正或恶化共7例占53.9%;不耐受而拒绝者3例占23.1%;胃肠胀气2例占15.4%,漏气量大1例占7.7%.结论 掌握好无创通气指征、适应证、禁忌证及通气过程中加强观察和监测是提高无创通气技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徐道洲;刘琨;唐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病例的处理及效果.结果 降压治疗后5例轻度出血者冲洗液转为微淡红色,不予进一步处理.8例追加气囊后出血停止.5例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6例更换尿管加大气囊加用或不加用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2例出血保守处理不能控制,接受再次电凝止血.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次出血发生,住院7~9 d顺利出院.结论 控制血压、追加气囊、膀胱区压迫、更换尿管加大气囊是处理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贵益;方卫华;于德新;杜俊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入住ICU监护治疗的58例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呼吸功能不全、伤后血糖等方面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越低、颅脑损伤类型越严重,合并伤后血糖增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并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同样,手术时机的把握对ICU停留时间也存在影响,并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对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颅脑损伤的程度、类型、GCS评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合并伤后血糖增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直接影响患者ICU停留时间.

    作者:华天凤;孙昀;杨旻;曹立军;尹路;鹿中华;郑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36例初治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dl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分1~3 d;21 d为1个周期.结果 36例患者有效率为27.77%,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5例,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69.44%,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及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作者:张世强;陈冬波;王保庆;张兰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76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行胆囊减压,将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反向推到胆囊内,恢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紧贴胆囊颈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对增粗的胆囊管用4号丝线结扎后再加钛夹;胆囊局部病变较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行胆囊大部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凝破坏,缝合胆囊残端;对短胆囊管,在明确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后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离断时留部分胆囊颈组织以防钛夹脱落.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 76例完成LC,1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 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可行,严格病例选择,酌情处理胆囊三角、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常规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金文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122例,死亡7例.其中非手术急性胆囊炎症状缓解8例(6.2%),6例(4.6%)患者病情加重但家属拒绝手术终死亡,非手术治疗病死率4.6%;手术治疗115例,治愈114例,手术治疗病死率0.77%.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快,因大多有其他合并症,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应尽早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吴浩瀚;丁朝霞;冯光星;许剑钊;欧松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腹右经胸食管癌根治术3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36例食管癌经腹右经胸根治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腹右经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例死于心脏并发症,其余均顺利出院,无吻合口瘘、重度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右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安全、可靠,对淋巴结的清扫较彻底,符合对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值得推荐和推广.

    作者:张科;李学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早孕女性,年龄18~36岁,随机分成2组(n=40):A地佐辛组、B芬太尼组,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测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意识消失及唤醒时间;观测术后15、30、60、120 min疼痛、镇静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意识消失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唤醒时间(8.3±1.6)min较B组(5.6±1.2)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舒适度评分在60,120 min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作者:王义桥;王立奎;李元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后路经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按Nakai O标准疗效评定,其中优12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硬膜囊撕裂1例,因静脉丛出血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无神经根撕裂及切断发生.术后间盘摘除不全,并发马尾综合征1例,二次手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30 d,平均7d.住院7~40 d,平均12d.均无切口感染.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满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艾恒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艾恒(国产奥沙利铂)使用中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及相关护理措施(保温预处理)的有效性.方法 常规应用艾恒56例患者79个周期,记录用药后1周内神经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用药前预处理对剐反应的影响.将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不良反应史进行分组.结果 性别、年龄、癌症类型对于艾恒使用后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良反应史较无不良反应史的患者,其再次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常见的保温预处理不能降低艾恒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不良反应史是艾恒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常见保温预处理对于降低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无效.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护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门诊患儿输液时护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00名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进行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对输液安全的需求为99.2%,有95.9%家长关心静脉穿刺技术,95.6%的家长需要护士主动巡视;90.6%家长对门诊健康教育有需求.结论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液和健康教育,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是满足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需求的关键.

    作者:罗勇;罗大佳;叶惠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ERCP/EST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措施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ERCP/EST治疗胆管结石患者术前护理、术中指导和术后护理. 结果 所有患者均准备充分,配合手术,除l例放弃继续治疗外,均取得手术成功. 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和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血尿淀粉酶的监测,全方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巫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疗效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浸润性突眼住院患者54例,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患者心理、饮食、眼睛等多方面积极完备的护理,进行疗效评价及分析.结果 配合落实多项护理措施,15例(27.8%)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治愈,治疗显效、有效分别为19例、15例,治疗总有效率约94.4%,仅3例患者为治疗无效.随访发现1例患者12个月后复发.4例患者出现体质量增加,停用激素后体质量恢复正常.治疗期间5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过程中,通过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孙小红;许敏;何勇;王佑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斑片状及小结节阴影为特征的肺癌诊断体会1例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随清晰度高的数字X线摄影(DR)的出现对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斑片状阴影表现的肺癌也多被提及,但病理为磷状细胞癌并早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少见,为早期的诊断带来了困难.

    作者:代前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8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转移部位、发生率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其他类型多;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中轴骨为主.结论 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骨转移的部位和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吴国;王朝晖;李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97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切片ER、PR、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肿块的大小与ER、PR、C-erbB-2表达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肿块边缘、血流信号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PR、C-erbB-2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分析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剑琼;孙国平;王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或呈毛刺征,内部多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信号.②肿块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分级在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多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0.6%,髓样癌和小叶原位癌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导管内癌中仅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对其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玲;王露;陈剑琼;张超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X线容积成像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比较,探讨X线容积成像(VolumeRAD)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先行DR平片检查,再行VolumeRAD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骨折数量的检出率和图像的优秀率.结果 67例受检患者中,VolumeRAD检出57例67处骨折;DR检出46例54处骨折(x2=5.040,P=0025);VolumeRAD优秀率85.1%明显高于DR 56.7%(x2 =13.056;P<0.001).结论 VolumeRAD技术对骨折的检出明显优于DR平片,特别是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和轻微移位的骨折细节能清晰显示,对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军;李仁民;张宏;姚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关于妇产科教学中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思考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医疗服务方面维权意识也在群众中普遍树立.李萍等[1]分析202例医疗纠纷案件发现,出现医疗纠纷多的科室依次为骨科、急诊科、妇产科等.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生实习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依法行医、行医从德,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作者:马丽;丛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增加,特别是肾移植手术的普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药物的排泄清除能力低,保水能力差,同时存在容量的重新分配、pH值的变化等病理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进而引起乙酰胆碱清除率下降,从而引起血浆里游离的肌松药物水平变化,表现为药物持续时间延长、诱导和维持剂量增加及手术后的残余药物效应增加.

    作者:许敏;魏昕;方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局部进展期胃癌即肿瘤浸润突破黏膜下层不伴有远处转移者,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单纯手术术后生存率低,同时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而且术后复发率仍很高,新辅助治疗、术中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命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漆利军;张红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死亡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至今尚未发现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使神经细胞损伤得到有效的保护或者相应的神经功能改善.所以脑缺血耐受(brain ischemic tolerance,BIT)成为内源性神经保护的研究热点,而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则是诱导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贝娜;何龙泉;王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心血管系统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能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原因可能为动脉结构的改变导致反射波提前于心脏收缩期到达,使中心动脉的收缩压增加以及舒张压降低,从而易使左心室发生肥大和缺血[1-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外膜下心肌与内膜下心肌的冠脉血流量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内膜下心肌对于缺血缺氧的反应比外膜下心肌更为敏感,更易于发生缺血缺氧损伤[4].

    作者:金艳;倪朝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1 三阴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流行学研究数据将乳腺癌视为一个整体,未作具体分型研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有明显差异.相关统计发现[1],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多发于40岁以下绝经前非洲妇女,早孕、未哺乳和应用抑乳药物为其发生危险因素,其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

    作者:刘骁蕾;王本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心血管系统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能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原因可能为动脉结构的改变导致反射波提前于心脏收缩期到达,使中心动脉的收缩压增加以及舒张压降低,从而易使左心室发生肥大和缺血[1-3].

    作者:金艳;倪朝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动机性访谈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动机性访谈( MI)和行为转变理论(TTM)相结合的糖尿病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个社区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和行为改变理论相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糖化血红蛋白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得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从动机谈话的原则和技术人手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改变,改善其血糖水平,值得在社区大力推广.

    作者:汪星;张建凤;王芳云;李志菊;江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读片窗(12)

    临床病史 患者女性,26岁.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婚后3年未孕.体格检查:宫体:平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可;附件:从子宫右后方至脐下有一20 cm×18 cm×20 cm大小囊性包块,有轻微活动度,表面光滑,无压痛,左侧未及明显包块;肿瘤四项指标阴性.

    作者:陈琦;郑穗生;王龙胜;相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由于心力衰竭引起肾功能不全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狭义上讲,CRS是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治疗过程中血肌酐渐进性升高.广义上讲,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CRS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上面对的难题之一.

    作者:张道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对策

    腹膜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心血管疾病占透析患者总病死率的50%以上,成为主要死亡原因[1].因此探讨腹膜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对策,对提高透析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疾病(CKD)与慢性心血管疾病(CVD)常常同时存在,二者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低密度胆固醇升高、吸烟、酗酒等也是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而新近发现的非传统的新危险因素如蛋白尿、贫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尿毒症毒素、高甲状旁腺激素和高磷、炎症因子以及炎症反应等,也是其共同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利宏;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衰老是生物的自然进程,人类也不例外.肾脏衰老性改变通常始于40岁,50岁左右为加速期,表现为肾单位逐渐丧失、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水电介质紊乱等[1].正是存在这种生理性衰老的状态,决定老年慢性肾脏病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有着显著的区别,基础病因也有不同,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闭塞为主,其次为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

    作者:王亿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肾功能减退时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各种原发性肾脏病和继发性肾脏病随着病程的延长以及病变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肾功能减退,随着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会出现多个系统及多个脏器渐进性损伤或功能减退.心血管并发症是常见的表现之一,也是肾功能减退时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约占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50%,其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1-2].本文就慢性肾功能减退时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作一简述.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与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衰(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使ESR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但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仍较高,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CVD在MHD患者中的高发,除受传统危险因素影响外,还存在尿毒症及透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压及容量负荷的波动性变化、氧化应激、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危险因素是临床的热门话题.

    作者:周健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自制尿路造口袋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男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男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使用自制尿路造口袋,对照组使用其他外用接尿容器,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自制尿路造口袋应用于男性尿失禁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外用接尿容器使用者.结论 自制尿路造口袋的应用克服了以往各种接尿容器使用中的各种难题,减少了男性尿失禁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胡章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