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护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罗勇;罗大佳;叶惠娟

关键词:护理需求, 输液,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患儿输液时护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00名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进行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对输液安全的需求为99.2%,有95.9%家长关心静脉穿刺技术,95.6%的家长需要护士主动巡视;90.6%家长对门诊健康教育有需求.结论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液和健康教育,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是满足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需求的关键.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36例初治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dl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分1~3 d;21 d为1个周期.结果 36例患者有效率为27.77%,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5例,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69.44%,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及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作者:张世强;陈冬波;王保庆;张兰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入住ICU监护治疗的58例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呼吸功能不全、伤后血糖等方面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越低、颅脑损伤类型越严重,合并伤后血糖增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并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同样,手术时机的把握对ICU停留时间也存在影响,并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对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颅脑损伤的程度、类型、GCS评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合并伤后血糖增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直接影响患者ICU停留时间.

    作者:华天凤;孙昀;杨旻;曹立军;尹路;鹿中华;郑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心血管系统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能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原因可能为动脉结构的改变导致反射波提前于心脏收缩期到达,使中心动脉的收缩压增加以及舒张压降低,从而易使左心室发生肥大和缺血[1-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外膜下心肌与内膜下心肌的冠脉血流量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内膜下心肌对于缺血缺氧的反应比外膜下心肌更为敏感,更易于发生缺血缺氧损伤[4].

    作者:金艳;倪朝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病例的处理及效果.结果 降压治疗后5例轻度出血者冲洗液转为微淡红色,不予进一步处理.8例追加气囊后出血停止.5例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6例更换尿管加大气囊加用或不加用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2例出血保守处理不能控制,接受再次电凝止血.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次出血发生,住院7~9 d顺利出院.结论 控制血压、追加气囊、膀胱区压迫、更换尿管加大气囊是处理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贵益;方卫华;于德新;杜俊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76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行胆囊减压,将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反向推到胆囊内,恢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紧贴胆囊颈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对增粗的胆囊管用4号丝线结扎后再加钛夹;胆囊局部病变较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行胆囊大部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凝破坏,缝合胆囊残端;对短胆囊管,在明确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后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离断时留部分胆囊颈组织以防钛夹脱落.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 76例完成LC,1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 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可行,严格病例选择,酌情处理胆囊三角、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常规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金文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由于心力衰竭引起肾功能不全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狭义上讲,CRS是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治疗过程中血肌酐渐进性升高.广义上讲,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CRS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上面对的难题之一.

    作者:张道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122例,死亡7例.其中非手术急性胆囊炎症状缓解8例(6.2%),6例(4.6%)患者病情加重但家属拒绝手术终死亡,非手术治疗病死率4.6%;手术治疗115例,治愈114例,手术治疗病死率0.77%.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快,因大多有其他合并症,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应尽早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吴浩瀚;丁朝霞;冯光星;许剑钊;欧松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衰老是生物的自然进程,人类也不例外.肾脏衰老性改变通常始于40岁,50岁左右为加速期,表现为肾单位逐渐丧失、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水电介质紊乱等[1].正是存在这种生理性衰老的状态,决定老年慢性肾脏病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有着显著的区别,基础病因也有不同,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闭塞为主,其次为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

    作者:王亿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诊治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伴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5例手术救治的双侧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良好17例、轻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 熟悉中央型脑疝前期或间脑期临床表现,重视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迅速正确诊断,尽早开颅减压,能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方宪清;汪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赛肤润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赛肤润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术的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护理的基础上于置管后即给予赛肤润喷涂,对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4%,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6%,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赛肤润喷涂能有效辅助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谢玉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读片窗(12)

    临床病史 患者女性,26岁.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婚后3年未孕.体格检查:宫体:平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可;附件:从子宫右后方至脐下有一20 cm×18 cm×20 cm大小囊性包块,有轻微活动度,表面光滑,无压痛,左侧未及明显包块;肿瘤四项指标阴性.

    作者:陈琦;郑穗生;王龙胜;相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护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门诊患儿输液时护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00名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进行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对输液安全的需求为99.2%,有95.9%家长关心静脉穿刺技术,95.6%的家长需要护士主动巡视;90.6%家长对门诊健康教育有需求.结论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液和健康教育,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是满足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需求的关键.

    作者:罗勇;罗大佳;叶惠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O2波形用于评价单肺通气时肺泡及氧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PETCO2监测中CO2波形在单肺通气麻醉期间对肺泡通气及氧合功能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拟在右侧开胸手术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3~75岁.丙泊酚1.5~2 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2 mg/kg麻醉诱导后37~39 F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左侧体位下听诊法证实双肺通气和隔离良好,待手术开胸实施左侧单肺通气后,依次采用预定通气参数(PP)和校准通气参数(AP)两种单肺通气参数设置进行机械通气.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包括潮气量(VT)、通气频率(RR)、吸呼比(I:E)和呼气末正压(PEEP);当SpO2≤90%时,双肺持续正压通气(CPAP),再次SpO2≤93%时,双肺CPAP,并依据CO2波形设置校准单肺通气参数,参数设置使CO2波形的形态趋近双肺通气时的CO2波形(双肺通气时的CO2波形作为基础波形).观察并记录单肺通气前、SpO2≤93%时、正压通气后、调整通气参数后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和通气参数值.结果 左侧单肺机械通气期间,PP设置的CO2波形与双肺通气明显不同,尤其以CO2波形的呼气相升支和肺泡平台支变化显著;并在较短时间内(18.5±3.7 )min发生SpO2明显下降(SpO2□90%),CPAP纠正后,继续采用PP设置,仍在短时间内(9.6±2.7)min出现SpO2≤93%;采用AP设置,均能够使CO2波形与双肺通气趋近,波形的呼气相升支与肺泡平台支夹角变小,且保持SpO2在正常水平.两种设置单肺通气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波形对调整单肺通气参数和肺泡及氧合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董春山;陆姚;余骏马;卢强;刘齐;吴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OC组患者.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作者:胡圣良;翁胜;李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E组麻醉后15、20、30 min MAP下降(P<0.05),E组麻醉后30 min MAP低于N组(P<0.05);E组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 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E组.结论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且相对长时间患者.

    作者:章蔚;疏树华;方才;邵春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ADL评分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述3种手术方法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杨国瑛;王学富;张文彬;樊保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局部进展期胃癌即肿瘤浸润突破黏膜下层不伴有远处转移者,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单纯手术术后生存率低,同时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而且术后复发率仍很高,新辅助治疗、术中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命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漆利军;张红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X线容积成像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比较,探讨X线容积成像(VolumeRAD)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先行DR平片检查,再行VolumeRAD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骨折数量的检出率和图像的优秀率.结果 67例受检患者中,VolumeRAD检出57例67处骨折;DR检出46例54处骨折(x2=5.040,P=0025);VolumeRAD优秀率85.1%明显高于DR 56.7%(x2 =13.056;P<0.001).结论 VolumeRAD技术对骨折的检出明显优于DR平片,特别是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和轻微移位的骨折细节能清晰显示,对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军;李仁民;张宏;姚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2-ACS/pcDNA3.1-VEGF121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pcDNA31-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制备由12-烷基化壳聚糖包裹的纳米粒,并将其在体外对基因DNA的保护作用进行检验. 方法 采用碱裂解法白转化阳性细菌菌液中提取出pcDNA3.1-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基因-壳聚糖纳米粒12-ACS/pcDNA31-VEGF121. 结果 UV分光光度计比色OD260/OD280为1.927,提示提取的质粒DNA纯度高;行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提取产物准确;琼脂糖凝胶阻滞试验证实纳米粒与质粒包埋完整;DNA消化实验证实该纳米粒有防止目的基因被DNA酶降解的保护作用.结论 12-烷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对VEGF121质粒有良好的包埋效果,以及保护其不受DNA酶降解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以非病毒载体壳聚糖介导的VEGF121基因转染,在早期断蒂任意皮瓣存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李红红;曹东升;汪春兰;赵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后路经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按Nakai O标准疗效评定,其中优12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硬膜囊撕裂1例,因静脉丛出血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无神经根撕裂及切断发生.术后间盘摘除不全,并发马尾综合征1例,二次手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30 d,平均7d.住院7~40 d,平均12d.均无切口感染.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满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