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汤文平

关键词:透明贴, 甘露醇, 静脉炎,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存预防什露醇所敛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2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汴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8例),实验纽于穿刺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预防性应用10 cm×10 cm康惠尔透明贴同定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输注相同剂量的甘露醇3天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70.37%,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康惠尔透明贴可有效降低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将P1CC置管的1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15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护士用于静脉穿刺时间这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光辉;卢林阳;王燕;王琼;赵友谊;胡传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 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作者:赵志宏;李国杰;隋秀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存预防什露醇所敛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2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汴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8例),实验纽于穿刺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预防性应用10 cm×10 cm康惠尔透明贴同定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输注相同剂量的甘露醇3天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70.37%,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康惠尔透明贴可有效降低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汤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肿瘤标志物联检临床应用的分析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检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9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和放免法进行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 198份肿瘤患者棕本肿瘤标志物联检总阳性率75.8%,其中肝癌组阳性率高(95.2%),膀胱癌,肾癌组阳性率低(50%).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检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程家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已确诊的101例肺尘埃沉着症患者和6例O+患者,采用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两种方法,各摄胸部正位片1张,由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小组,按照肺尘埃沉着症病诊断标准(GBZ 70-2002)及23张标准片,随机对每张胸片质量和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及其分期进行评定.结果 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胸片的一级片率分别为90.65%和46.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总体显示率分别为95.51%和59.0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肺尘埃沉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97.20%和86.9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肺尘三埃沉着症诊断中CR高于KV胸片,有望取代现行的传统高KV胸片.

    作者:胡茂能;周俊生;荣光生;沈华志;刘胜萍;曾敏;王国亮;杜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5年内确诊的8例TOBS.结果 8例TOBS均为老年患者,急性起病,原发性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3例,血脂异常6例,既往TIA发作2例.意识障碍6例,眼球运动异常3例,瞳孔散大3例.头颅CT早期(24小时内)均未发现责任病灶,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病灶显影.3例患者头颅MRI检查均为丘脑、颞叶、脑干、小腩多发病灶.1例溶栓成功,1例死亡,余经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保护脑细胞等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综合临床表现、头颅CT、头颅磁共振可确诊,早期溶栓效果好.

    作者:何培林;严保雷;田仰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肢急性缺血的治疗体会与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急性缺血的病因、治疗及如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分析61例下肢急性缺血的治疗.结果 9例保守治疗;8例行截肢术;44例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出现死亡4例,截肢10例.结论 及早的诊断及治疗直接关系着此病的愈后,正确的术中、术后的处理及用药对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姚寒晖;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 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78例,所有病例均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和室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均用涤纶补片修补,单纯补片加宽流出道63例,跨瓣环补片15例.结果 死亡5例,病死率6.4%;死亡原因:低心排皿量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1例;室间隔缺损残余漏3例(3~5 mm);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 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合理设计,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及术后管理可取得满意的远期临床效果.

    作者:于奇;韩继彪;刘永靖;刘宏;陶宇;疏元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80例胸痛患者门控心肌显像的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主诉胸痛、胸闷而疑诊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80例有胸痛、胸闷不适主诉,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分析显像的图像特点及对门控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分为3组对比:①显像阳性与阴性的负荷比较;②显像阳性与阴性的静息比较;③所有负荷和所有静息的对比.结果 对照冠脉造影结果,静息及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敏感性分别为81.1%和91.1%,特异性85.2%和88.9%,各组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负荷或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胸痛、胸闷患者在冠心病诊断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好价值;定量分析软件所得心功能指标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是尚不能作为诊断标准.

    作者:程义壮;姚晓波;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IL-23R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中IL-23R的表达和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抽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n=61)和正常对照者(n=40)外周静脉血1 ml,以Trizol(invitrogen)法抽提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其IL-23R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以内参基因标化.以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作为病情评估标准,;≤4分为病情稳定,≥5分为病情活动,将AS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比较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绀,以及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的IL-23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S组的IL-23R mRNA表达水平(0.98±0.8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6±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活动组表达水平(0.97±1.02)与稳定组(0.99±0.7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4).结论 IL-23R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高表达,可能是AS新的发病机制之一,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会发现AS新的监测和治疗靶点.

    作者:范晓云;沈南;王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26例给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两组均连续用药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流变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满意,且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流变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洪长星;殷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对13例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治疗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14~22个月,本组治疗患者骨折均获良好愈合,关节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时植骨、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内固定断裂的根本措施.

    作者:汪建军;朱成润;刘立明;章小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附44例报告)

    目的 探讨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优越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采用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2岁11个月~16岁,平均(6.25±3.07)岁,Hailer指数为2.7~8.3.结果 本组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畸形均得到满意矫正,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置镇痛泵3 d,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3%.结论 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段贤伦;丁力;朱文庆;章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部皮肤扩张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颈部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4年来,对行颈部皮肤扩张器置入术的31例患者,从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生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结果 30例患者顺利进入二期手术;2例术后发生血肿;2例发生感染,其中1例因患者要求而取出,放弃治疗.结论 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及根据围手术期间的病情变化特点,做好不同时期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颈部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续立新;陈琼;钱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101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75例,滑膜炎11例,骨关节炎6例,痛风3例,化脓性膝关节炎3例,关节内游离3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优良率96%.结论 关节镜技术使复杂的膝关节手术实现了微创、简捷,有效缩短术后恢复周期,提高了对膝关节病损的诊治水平和疗效.

    作者:谢贵杰;胡召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B超检查诊断为重度肾积水的患者29例(共30只患肾),应用核素99mTc-DTPA行肾动态显像,同期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这两种方法评价患肾残余功能的差异.结果 (1)在30只受检患肾中,有12只患肾IVP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GFR为(22.32±3.55)ml/min;IVP不显影的患肾18只,其中8只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提示患肾有残余功能,GFR为(13.36±4.54)ml/min,剩余10只患肾99Tc-DTPA肾动态显像亦显示无残余功能.(2)99mTc-ITPA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有残余功能肾脏多于IVP(P<0.05).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用于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较IVP更为灵敏,且能定量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

    作者:姚晓波;张然;金晓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1月至2008年9月间22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23条肢体均采用外科手术加抗凝治疗.结果 死亡1例,肢体存活20例,取栓加截肢1例,残端愈合良好出院.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随访17例成功保肢者2~18个月,1例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再栓塞再手术治愈.4例有慢性缺血表现.余10例效果满意.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取栓术中注重Fogarty取栓导管的操作技巧,必要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对保存肢体更为有效.

    作者:司春强;胡骥琼;薛清泉;夏友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表和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住院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相关分析发现,性别、医保种类、糖尿病家族史、患病时间、有无并发症、饮食习惯、血糖控制等情况与生存质量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2型糖尿病的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为有高血压,高生存质量的保护因素为无并发症.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高血压和并发症.

    作者:刘一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腹膜透析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8例采用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乳酸盐)及透析装置,每日透析交换液4~8 L.结果 2例因脑损伤重死亡,其余6例肾恢复正常.结论 腹膜透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竭安全可靠、肾功能恢复成功率高.

    作者:许令明;杨斌;蒋昌政;张道兵;叶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评估指标研究进展

    卫生监督是维护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秩序的重要手段,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是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2000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理顺和完善现行卫生监督体制,建立卫生监督新体制,此后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卫生监督机构与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起了省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全国387个地级市和1867个县(市)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方案获地方政府批准.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监督执法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成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

    作者:刘亚;朱金华;徐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