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沈茜;张林杰

关键词:免疫学,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摘要:目的 本文作者通过对现代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对学校或者学生都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免疫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如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验等,使教师建立科学合理适应现代免疫学发展趋势的授课体系.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不协调研究应用正畸方法去除引起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牙台之间的功能的因素以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方法 对于仅处于功能紊乱阶段且无口<牙合>系统器质性损害的患者,可利用<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方法升高咬<牙合>,必要时与调<牙合>相结合,以减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结果 正畸矫治能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维持和恢复髁突的正常位置,即正中关系位.结论 正畸矫治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症状减轻、张口自如、关节弹响减少.

    作者:张咏梅;刘文佳;辜岷;金爱琼;朱耀旻;段银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病治疗的探讨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CHB)合并肺结核在化疗时加强保肝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组40例化疗方案均为异烟肼,利福平及毗嗪酰胺三联再加上乙胺丁醇或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能量合剂,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及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强保肝及免疫调节,疗程为30日.化疗疗程为6~12个月.初化疗前及化疗后、化疗中隔2周.2个月后改为隔30日复查一次肝功能,以观察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肝功能损伤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慢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时同时加强保肝治疗,使药物对肝脏损伤明显减小,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恒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康复

    大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儿童的危害极大.对大多数幸存的儿童来说.避过地震灾难仅仅是第一步,由地震导致的严重身心损害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终生.其中,常见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往往会出PTSD,这些创伤包括自然灾害如森林大火、飓风和地震.人为伤害如交通事故等[].

    作者:唐久来;吴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Vitapex糊剂充填感染根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198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B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充,观察其临床近期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高于B组(P<0.05>,术后反应明显轻于B组(P<0.01).结论 Vitapex糊剂充填感染根管后近期疗效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作者:郝静华;曾莉;顾铮铮;王丽;钟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7年安徽省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2007年安徽省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对2007年9月份从安徽33家医院临床分离的354株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测定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7年版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中介率和耐药率.结果 354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于痰和呼吸道分泌物,药敏结果显示该细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明显高于其他头孢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强.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作者:潘继华;程君;殷俊;孙震;高伟;李家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与进展

    汶川大地震是一个让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地震导致灾区出现大量各种创伤的患者(包括躯体和心理的).

    作者:孙宗雷;吴建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四肢骨折的早期康复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在我院收治的33名地震伤病员中,年龄大82岁.小16岁,其中多数伤员属于骨折病人.由于骨折病人常见的发病部位在四肢,因此开展四肢骨折的康复,尤其是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对促进骨折的尽快愈合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惠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统计发现颅脑外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交通和意外事故占第一位,其次为跌倒或为被倒塌之物砸伤.汶川地震导致的大量颅脑损伤患者绝大多数为被倒塌之物砸伤.地震导致的颅脑损伤很少是孤立的,大多数并发有身体其它部位的严重损伤,如四肢的创伤和内脏的损伤,因而必须进行全面检查.一般来说颅脑损伤占全身各处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伤,居第2位,但死亡率居首位.

    作者:高晓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采用开放式自峰对照法进行添加托吡酯治疗,以治疗前3个月发作频度为基础,观察添加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同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 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为65.7%,单纯部分性发作息儿治疗有效率为77.8%,复杂部分性发作87.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50%,4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仅1例有效.托吡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均较轻微.结论 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刘起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早期实体肿瘤即血管前期肿瘤(prevascular stage),当肿瘤直径在1~2 mm时,常通过弥散方式获取营养;当肿瘤直径大于2 mm时,弥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肿瘤进入血管(vascular stage),开始形成自身的血管系统.新生血管需要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并由多种因子调节,包括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两种.1989年从牛脑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条件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肝素结合因子-VEGF,它是迄今发现强的血管渗透性因子,目前已阐明其在生理及病理血管再生中起关键性作用[1,2].现将VEGF的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祝永福;夏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疗法和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7 d,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肺动脉压、低氧血症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同时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飞;刘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小板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应用组(n=35)与常规治疗组(n=35),疗程36 h,终点事件是36 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肌梗死、顽固心肌缺血).结果 36 h及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36 h:2.9%VS 22.9%,30天:5.7% vs 35.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依农;吾红光;邱慧卿;杨淳英;郑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切取活体供肝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活体供肝切取的技术及可行性.方法 运用腹腔镜系统对猪(n=3)进行左肝切取,操作参照人活体肝移植供体要求进行,观察手术过程中供体生命征,总腹腔镜操作时间、左肝管道系统分离时间、肝组织分离时间、供肝温缺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测量供肝质量参数.结果 (1)手术过程中血压、呼吸、心率、血气参数稳定,均较顺利取出活体供肝,出血量较少.(2)切取的供肝左肝动脉长约1.6~1.8 cm,左肝门静脉长约0.8~1.0 cm,左肝管约0.6~0.8 cm,左肝静脉约0.2~0.3 cm.经左肝动脉及门静脉灌注良好,温缺血时间为5 min;5 min;4 min.结论 从技术层面而言,腹腔镜下猪活体取肝是可行的.

    作者:王成友;张敏杰;梁浩辉;倪勇;詹勇强;廖允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PBSCT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22例发生CMV血症,6例出现CMV病.其中2例发生CMV间质性肺炎(CMV-IP),均治疗无效死亡.通过CMV-DNA检测,对结果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同时减少可能导致CMV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则可降低CMV病发生率.结论 CMV病是异基因PB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组所采用的方法可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及CMV病的病死率.

    作者:金凤祥;万理萍;姜杰玲;蔡宇;颜式可;王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总结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41例因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0%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人术.其中22例狭窄严重者使用了脑保护装置.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50%,手术成功率100%.41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非脑保护装置支架植入术中).术后随诊2~24个月(平均随诊12±2.6个月),临床疗效满意.1例发生非支架侧脑梗死.结论 血管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作者:袁良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目的 寻找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减少其复发率.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外用硅凝胶瘢痕贴、激素局部注射、加压综合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自1996年以来十年内共治疗796例,随访2~10年.结果 362例(506个部位)瘢痕疙瘩有效率达74.1%,复发率15.4%,434例增生性瘢痕有效率达84.8%,复发率8%.结论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行之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副作用、不良反应较低.

    作者:王明刚;赵李平;水庆付;褚燕军;汪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 探讨应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应用超声引导对41例肾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中4例穿刺失败的3例改开放手术,1例放弃并自动出院,37例患者成功建立皮肾通道,32例行Ⅰ期碎石,5例Ⅱ期碎石.结石直经1.5~6.9 cm,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结石处理时间为15~150 min.完全清除结石22例,15例有残余结石.清石率59.5%.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鹏程;许全超;陈德刚;彭家武;葛庆生;桑士仿;詹翔;李超;李增稳;徐鸿儒;项举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ICU院内感染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寻找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168例次住院超过48小时的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45例次为医院感染.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处理.结果 ICU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8%,常见的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其次为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为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鼻饲等)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制酸剂等).结论 尽量减少或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是有效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关键.

    作者:高志凌;俞兴群;李远思;聂卫群;洪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其它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重复创伤体验、持续的回避和警觉性增高.自美国越南战争之后,在创伤性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诸如人格、生理特性、生活事件、过去创伤史等因素的相关研究中,人们更加重视应激因素.

    作者:全艳玲;李晓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congenital subvalvular aortic stenosis,CSA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全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57岁,平均年龄31岁;纤维隔膜型24例,纤维肌束型6例,弥漫型2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单纯纤维隔膜切除24例,纤维隔膜切除并室间隔肌肉切除术7例,Kono术1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成形3例,主动脉瓣二尖瓣机械瓣替换1例.同期矫治其它合并畸形.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全部患者术后瓣下压差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前、后LYEDD,EF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长期生存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31例,Ⅱ级1例.结论 CSAS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关键要根据病理解剖特点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

    作者:林敏;葛建军;葛圣林;周汝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